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措施

2017-05-30 11:49赵玉新
吉林蔬菜 2017年1期
关键词:孢子囊霜霉病保护地

赵玉新

近幾年来随着保护地黄瓜栽培面积的扩大,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日趋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威胁着保护地黄瓜生产的发展,因此,要想搞好保护地黄瓜生产,进一步提高保护地黄瓜的生产水平和效益,必须下大力量,做好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工作。

1发病症状

黄瓜霜霉病属于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主要危害叶片。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潮湿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全叶卷缩干枯,甚至全田一片枯黄。该病状的表现与品种抗病性有关,感病品种如密刺类呈典型症状,病斑大,易连成大块黄斑后迅速干枯;抗病品种如津研、津杂类叶色深绿型系列,病斑小,褪绿斑持续时间长,在叶面形成圆形或多角形黄褐色斑,扩展速度慢,病斑背面霉稀疏或很少,一般较前者迟落架7~12天。

2发病条件及规律

温湿度与霜霉病的发生关系最大,是发病的前提,如空气的相对湿度在50%~60%以下,则不能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在温度15~20℃,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3%才大量产生,且湿度越高,产孢越多,孢子囊的萌发必须在叶面上有水滴或水膜存在,在有水滴和适温条件下,孢子囊只需1.5小时即可萌发,2~3小时即可完成侵染,孢子囊在干燥的叶片上,2~3天后即可失去萌发力。病菌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孢子囊在5~30℃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15~20℃,侵入的温度范围为10~25℃,最适温度16~22℃。

霜霉病菌孢子囊的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孢子长出芽管和侵入叶片气孔都需要叶片上有水膜,否则,即使温度适合,病害也不会发生。实践证明,黄瓜叶片水膜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结露。孢子形成与露水有密切的关系,晚间重露比阴雨天气对孢子大量形成更有利,孢子在温度15~20℃,2小时结露时间,就可以侵染发病,侵染高峰是6小时结露时间。

栽培管理不科学:浇水不科学,阴天和雨天浇水,大水漫灌,不放风排湿,结果是病害即刻流行。保护地地势洼,地下水位高。栽植过密,栽苗过深。通风不良,肥力不足都易促进病害发生。

3综合防治

保护地霜霉病防治采用以生态防治为主结合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②提高栽培技术水平:栽培无病苗,育苗与生产温室分开,减少苗期染病,采用电热或加温温床育苗,温度较高湿度低,无结露发病少;定植要选择地势高、平坦、易排水地块,采用地膜覆盖,降低棚内湿度;生产前期,尤其是定植后结瓜前应控制浇水,并改在上午进行,以降低棚内湿度;适时中耕,提高地温。③提倡生态防治:就是利用温室的密闭条件,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人为地控制温、湿度,创造一个适合黄瓜生长发育而不利霜霉病发生的环境条件,减轻霜霉病的发生。④化学药剂防治:苗期和定植缓苗后应各喷1次保护性杀菌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特别注意在黄瓜开花初期及采收盛期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采用药剂防治可用以下三种施用方法:a.窗体底端喷雾法。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防治。在发病初期晴天上午,可选用64%杀毒矾4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安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可交替使用农药,防止产生抗性,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另外还要注意喷药时叶面和叶背要喷洒均匀,做到不漏喷。中心病株周围的植株和植株中上部叶片要重点喷药保护。b.粉尘法。用10%百菌清粉尘剂和7%防霉灵粉尘1千克/667平方米,隔7天喷1次,共喷2~3次,应早、晚施用。喷后闭棚1小时。c.烟雾剂。发病初期,尤其遇到阴雨天,为了不因药剂喷雾增加湿度,用45%百菌清烟剂保护,用量为250克/667平方米在傍晚闭棚后分均堆放暗火点燃。

猜你喜欢
孢子囊霜霉病保护地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不结球白菜霜霉病菌株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研究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蕨类植物孢子囊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温湿度与光照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及存活的影响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