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目标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2017-05-31 19:14邵纬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数字人文信息服务模式

邵纬

摘 要:随着各类高新技术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人文研究的进一步融合奠定了基础条件。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迎接机遇和挑战,从开展数字人文研究成果传播应用服务、积极参与机构的数字人文研究、构筑信息化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图书馆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个方面入手,积极参与到数字人文发展的进程当中。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5-0089-03

关键词:数字人文;信息服务;图书馆;模式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互聯网+”等高新技术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此条件下,加强信息服务与人文研究的进一步融合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目前,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人文研究的结合仍停留在人文文献材料的数字化阶段,如何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实现对各类人文文献材料机制的深层次挖掘,已成为图书馆数字人文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2]。图书馆作为数字信息收集、分析、加工及整理的最前沿阵地,势必要寻求新的信息化服务模式来迎接数字人文目标的挑战。

1 数字人文的内涵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1 数字人文的内涵

数字人文的研究主题在于各类人文文献材料,而其研究的方式方法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如果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些高新技术同人文研究的融合,就可以使不可胜数的人文文献材料转化成为图片、视频、音频等数字媒体化形式,这也是现阶段数字人文发展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涵盖多个学科以及众多学科下属领域是数字人文典型的特征,从事信息化服务的商业人士以及从事人文领域研究的学者专家都与“数字人文”的发展息息相关。就数字人文研究的主旨而言,关键在于如何提出新的服务模式,使数字人文与信息化服务相得益彰,从而拓展研究的方向和渠道,进而增加研究的成果和效益,最终使人文领域的研究因数字信息化技术而得以实现突破性发展[3]。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社会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才能够真正实现“数字人文”的发展。数字人文研究成果对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能够推动人文学科研究方式方法的创新,从而使人文研究更具时代特色;另一方面它能够拓展图书馆更高层次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向。

1.2 我国数字人文的发展现状

欧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互联技术应用初期就开始了数字人文的研究,相比之下,我国的数字人文研究起步较晚,但依然有十分显著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关于数字人文的研究多数集中于高校图书馆,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中第一个集中开展数字人文研究的机构,其研究的总体职能方向在于实现最新的数字技术在人文文献资料的处理和存储方面的应用,从而帮助人文社科研究学者摆脱繁杂的文献汇集和整理工作的困扰,进而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高层次的学术活动,最终使人文社科研究的效率得以提升[4]。例如: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各类人文专题数据库和古籍文本数字化建设,利用图像分析、色彩还原和数字重建等技术开展了考古与历史建筑的研究。同时,具有多重功能的数字化人文数据库也实现了正式运行和服务,并面向社会大众开放,从而使热衷于人文社科研究的社会人士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虽然我国数字人文的研究层次还较低,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但从总体来看,其发展的方向基本符合时代的特征和研究者的诉求,且发展速度较快。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会有更具突破性的人文研究成果通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展示于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面前。

2 数字人文建设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要求

2.1 集成化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各类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广泛建立,图书馆可以依托数字化服务平台将馆藏的纸质人文资料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传递到局域网或互联网当中,从而实现数字化的人文资料在特定人群中的传播和共享,具有平台使用权限的用户通过登录数字化服务平台网络就能够高效快捷地在线浏览或下载这些资源。一方面,数字化服务平台的管理者能够根据自身对平台的熟悉程度实现数字化的人文资料的分类、汇总以及定向推送,并依据服务对象的人文资源需求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导航服务,从而使服务对象能够更加高效地使用、整理其所需要的目标人文资源或信息,进而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图书馆所建立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并非仅能满足服务对象的人文资源需求,通常情况下,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平台都能够提供集成化信息服务,实现资源、信息、人力资源、服务功能、服务机构等诸多信息服务要素的集成和优化,从而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多元化、立体式的数字信息服务[5]。

2.2 个性化

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服务对象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该项服务的开展前期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处理技术,对各类人文信息资源进行汇总、处理和有条件筛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面向服务对象的人文信息资源的网络推介,其内容主要包括人文信息资源的主动推送、个性化服务内容定制、智能代理检索等。服务对象在登录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平台之后,可以通过服务平台的导航式服务,根据自己所需的内容选择服务模式。图书馆则按照服务对象提出的要求,通过数字服务平台实现在线即时服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可以使服务对象处于主导地位,从而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

2.3 互动化

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图书馆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打破了服务对象单向、被动地接受信息服务的模式。服务对象可以主动参与到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当中,将自身的基本信息以及服务诉求等内容通过互联网技术传递到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库,图书馆可以通过服务对象提供的信息内容定制服务。服务对象在接受图书馆的数字信息服务之后,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与图书馆进行交流,图书馆可以根据服务对象反馈的内容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式,从而增强双方的互信和长期合作。

3 面向数字人文的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模式

3.1 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

数字人文的发展最终要使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信息技术目前仅仅是这一过程的加速剂,并未充分参与人文社科领域具体内容的研究。因此,如何使现阶段的信息技术合理地嵌入人文社科领域具体内容的研究当中,从而使图书馆在人文社科研究服务方面形成全面化和多样化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6]。目前,国内不少图书馆普遍开展了与人文社科研究相关的嵌入式服务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嵌入式服务模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还原、重现或展示人文社科研究中无法具体描述的内容,从而使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更具有表现性,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一过程所积累的经验来为推动数字人文信息服务平台的深入发展提供指导。

3.2 集约化文献服务模式

在当前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的实际行动当中,集约化文献服务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同和使用。集约化文献服务模式就是在前期对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并归入相应数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层次挖掘这些数据库信息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以构建科学有序的文献图谱的方式把这种关联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进而使文献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得到提升(见图1)。集约化文献服务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构建专业化、立体式的整体文献资源脉络结构,同时也可以更为直观地展示在服务对象面前,充分满足服务对象对文献资源的筛选、获得、加工、整理及应用等需求。图书馆构建集约化文献服务模式,一方面可以为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也给图书馆自身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原因在于构建科学有序的文献图谱必须有一支专业化的人才团队为其提供支撑。

3.3 数据分析服务

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使图书馆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数据分析服务成为现实。数字信息的作用不仅仅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展示在服务对象面前,更为关键的是如何通过对数字信息进行分析,深层次地挖掘数据信息背后所具有的价值。图书馆开展数据分析服务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数字人文的纵向式发展[7],原因在于数据分析服务可以实现对人文学科知识的深度挖掘,促使更多更高水平学科技能的涌现。国内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数据信息资源的馆藏优势,搭建专业化的平台,并配备专门化的人才队伍,实现数据分析服务的有效拓展。

4 面向数字人文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策略

4.1 加强数字资源的容量整合

图书馆开展数字资源整合的关键在于拥有丰富的各类数字资源,同时这也是图书馆数字人文的信息服务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所以,图书馆应当开展数字资源容量的前期整合工作,并予以充分的重视,可以通过以信息转换为主的技术方式,深入开展图书馆的数字人文资源馆藏储备,然后在此条件下实现对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要着力保障人文社科数字资源的更新能力,使这些资源的优化整合符合人文社科研究的发展方向。就数字资源容量整合的实现途径而言,图书馆仅依靠自身的积累或馆际间的互助交换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大力挖掘数字资源的来源途径,一方面要强化自身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培养受众的创新能力。

4.2 开展数字人文研究成果传播应用服务

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并促进数字人文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是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的重点工作。图书馆长久以来所积累的知识管理水平、知识传播途径,为推动数字人文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应用奠定了基础。首先,图书馆应当充分重视数字人文理念的宣传和社会引导,构筑社会基础氛围,从而使社会大众和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认识到数字人文研究成果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获得来自多方渠道的资金和物力支持。其次,要在对数字人文研究成果的实质内容进行充分考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发展规划,以更新升级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功能为切入点,进一步改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通过广泛开展数字人文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加工来挖掘研究成果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为构建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性的成果转化实施项目奠定基础[8]。最后,图书馆可以把“互联网+”传播作为切入点,以现有数字人文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本体化、信息化处理,配合新媒体和自媒体传播渠道,来实现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并吸引社会力量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3 积极参与机构的数字人文研究

国内从事数字人文研究的機构主要是高校和人文社科类研究院所,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图书馆应该把握先机,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构建与从事数字人文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嵌入式开展数字人文研究。一方面,图书馆要依靠自身的优势,致力于分析数字人文研究的国际国内发展动态,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夯实开展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创新创造数字人文研究的综合化服务平台,从而为多方合作的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平台,推动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向更高的层次发展[9]。另一方面,图书馆通过加强与长期从事数字人文研究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并真正参与到具体的研究过程当中,才能够真正了解数字人文研究工作者的诉求,才能够真正找出阻碍数字人文研究发展的症结,做到“对症下药”,通过实质问题的解决实现对数字人文研究发展的推动作用。

4.4 构筑信息化服务质量评估体系

图书馆作为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服务部门,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数字人文研究的进度,同时也会对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是否能够真正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图书馆员是否具备专业化的服务水准,如何在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背景下适时提高服务的方式和方法,这些都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因此,对于图书馆来说,建立一套适用于信息化服务的质量评估体系已势在必行。图书馆在构筑信息化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时,不仅要囊括图书馆内部的业绩水平,同时还要充分体现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形成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及时准确地了解服务对象对其所提供的服务内容的评价,并依据评价的内容及时制订改进措施。

4.5 加强图书馆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针对国内数字人文研究起步晚的现状,具有一定对外合作交流实力的图书馆可以与国外在数字人文信息化服务领域具有先进经验的图书馆开展合作交流,主要的方式包括:积极参加相关国际会议,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前来开展讲座或专项培训,依托经典案例分析积累实践经验等。同时,国内开展数字人文信息化服务的图书馆可探索组建数字人文信息化服务联盟,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数字人文研究资源与成果的共享共用,也可以通过联盟的建立实现数字化信息服务技术间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张舵,吴跃伟.国外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的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4(8):47-52.

[2]曾小莹.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作用与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4(4):111-113.

[3]张诗博.“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J].晋图学刊,2013(5):40-42.

[4]赵生辉,朱学芳.我国高校数字人文中心建设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14(6):64-69.

[5]马丽君.浅析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模式转变[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7):87-90.

[6]王二峥.数字人文与图书馆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4):24-26.

[7]周茜.面向数字人文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6):92-96.

[8]熊莉君,张福阳,张灿.图书馆在数字人文领域的传播功能与服务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2):88-91.

[9]杨光.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资源整合策略与应用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0):7-10.

(编校:崔 萌)

猜你喜欢
数字人文信息服务模式
数字学术与公众科学:数字图书馆新生态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
大规模古籍文本在中国史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探索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农业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