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2017-05-31 22:31徐凤玲
关键词:单元教学小学语文

徐凤玲

【摘要】2011版新课标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新要求,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人教版实验教材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单元主题教学,以导学、精读、略读、口语交际—习作一体、习作指导、习作讲评、单元总结、语文活动课等八种课型实现单元整体教学,对指导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单元教学 结题报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92-02

一、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2011年版新课标实施建议明确提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在编排体例上,均是围绕“主题”安排内容,而单元主题不同课文又各显特色与风格。新课程改革十多年来,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但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走的是“以阅读教学为中心”,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并以此作为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忽视语文联系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改变语文教学现状,将教材作为例子,突破语文课内外界限,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基于以上实际情况,“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是把整个單元作为一个系统,以单元主题为“魂”,以一个单元的材料为单位组织教学,将教材的编辑意图与作者的写作意图融合起来,进行整体施教,整体设计,不再每篇课文单独施教,把各个知识点放在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用大语文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其教学内容是整合的,基于教科书,将补充阅读材料以及整本书阅读加以统整,并融入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厚重,用不同课型完成单元整体教学。老师不仅是在“教教材”,更是在“整合课程资源”;学生不仅是在“读教材”,更是在“学文化”。

二、研究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研究假设

我们认为,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为契机,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变革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操作模式。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从而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1.格式塔心理学。人们的思维是整体性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各种映像的组合。

2.新课程理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是建构学习者、主动的意义创造者。

三、课题研究内容

改革教学结构,开展“一体两翼”的教学活动。“一体”就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两翼”一翼是课外阅读,另一翼是语文活动课。也就是把语文教学分为教科书教学、整本书阅读(补充材料、经典诵读)、语文活动课。每个单元有明确、整合的语文训练点,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科书,将课文、补充阅读材料以及整本书加以统整,并融入系列地语文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厚重、丰富。

四、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及操作流程

整体感知是在本册书学习之前、各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导学”,从整体上接触,初步感知本册书及各单元所有内容的大意,明确本册书、各单元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生展开阅读,为之后的课例学习做全面铺垫。主要由导学(读)课来完成。

分步体验指分块学习。教师根据单元课文特点和学生兴趣灵活运用教材。在这个过程中要抓文本特点,注意课内外资源的充分整合,进行群文阅读,并与课例融会贯通。同时,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预习、自学、讨论、交流、展示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文字。主要由精读课、略读课、口语交际-习作指导一体课、习作指导、习作讲评课来体现。

整体感悟即学完本单元内容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一是知识的整理、归纳、巩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运用的习惯;二是同组类比、领悟异同,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三是知识的迁移、拓展、延伸。通过向课外语言材料、向生活等方面的拓展延伸,寻求其中最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因素予以应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由单元总结整理课来体现。

运用提高是以整合为出发点,重视课内外阅读的相互促进,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点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下,通过实践活动,对单元知识进一步整合、深化、拓展。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实践,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主要由语文活动课来体现。

五、实施的范围、方法、步骤

1.范围

本研究从2013年3月开始,呼市市四区14所实验校随机选取三、四年级102个班6026名学生,历经三年。

2.方法

本实验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课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3.步骤

第一,准备阶段(2013年3——8月)

(1)组建领导机构,制定研究方案,落实实验学校、班级与实验教师,保证其代表性。

(2)课题总负责人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第二,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6年1月)

(1)启动实验。有计划地组织全体相关人员学习有关理论,每学期开学初召开各区教研员、学校课题负责人会议进行系统培训。

(2)总课题组每学期开展各种课型观摩活动,进行各区之间的交流研讨、,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3)开展课堂教学优质课展示、竞赛活动,开展课题科研论文研讨评比活动。

(4)2014年11月进行了课题阶段性成果展示观摩汇报活动,完成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

(5)加强研究进程的控制,不断汇集研究资料、数据,完成对实验校结题前的验收工作。

第三,总结阶段(2016年2—4月)

全面分析总结,完成结题报告。现场结题。

六、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完成了人教版小学语文3-6年级课程纲要。

(二)形成了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模式。

单元主题教学操作程序(图1)

(三)根据单元主题的教学内容推荐1—6年级课内外阅读书目,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开展了系列地语文主题活动。

七、研究结果及分析

1.构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单元主题教学对上述操作模式进行了三年的实践探索,在实验期间,100多名教师均能针对单元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

2.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课题研究以来,实验校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全校师生爱读书、会读书,师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师生的精神底蕴变得丰厚。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步提高,逐渐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科研兴校”的观念与氛围已逐步在实验校形成。

语文课的整体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有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他们的备课、上课能够直奔重点,教师再结合学情、教材内容特色、教师个性特点而不拘于教学模式,进行灵活运用与创新,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实验教师屡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获得各级“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23人;获得各级“教学能手”称号的教师12人;在各级各类基本功赛中25位教师获奖;各级各类优质课20多节;实验教师发表论文38篇,获奖论文50余篇;实验教师实验成果集1000余册。

3.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学生们在课堂上围绕核心问题自主读书、勾画批注,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点评;学生的阅读量明显增加,他们从学会一篇课文到读懂一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读一本书籍;在语文课中读写联动的训练、对比阅读的训练、口语交際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他们能够将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的自己的习作中,习作质量提高,学习方法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每一单元自己进行单元知识梳理与总结,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语言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在共同学习的氛围中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思维,提高语文了素养。通过学习质量抽测,实验班的成绩在学校同年级中名列前茅。实验班人均读书量至少每学期达到50多万字,远远超出了课标要求的每学期25万字。各种学生成果集1500余册;各种手抄报,如导学小报、总结小报,共计1000多册。

总之,“单元主题教学”不仅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理念、符合新教材编写意图,而且省时高效,对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改革语文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去尝试实践、进一步探索完善。

八、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教师的整体素质尚需继续提高。教师在实施课程的理念、方法、策略以及对教材钻研理解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2.单元主题教学实验有待新一轮验证。

参考文献:

[1]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

[2]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8.

[3]催允漷,周文胜,周文叶.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和教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小学语文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的移动”单元教学创新设计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单元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