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内涵建设的四个维度

2017-06-01 15:33王墩田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课程建设高职教育

王墩田

摘 要 深化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内涵建设要把握四个维度,即: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以教学内容重构为核心,构建“英语基础+专业方向”的课程超市式内容组合模式;强化课程资源建设,构建高职英语自主化学习资源平台、英语赛事资源库和英语社团资源平台;以计算机辅助的公共英语机考模式为平台,建立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机制,深入推进学分置换改革。

关键词 高职教育;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内涵维度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8-0033-03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和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在高职“后骨干校”建设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公共英语课程内涵建设,无疑涉及到诸多因素和环节。而正确认识和把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评价四个维度尤为重要。

一、科学定位课程目标

毋容置疑,高职教育属于“跨界教育”,高职英语既是一门人文素质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助推专业能力发展的工具课程。因此,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课程的有效实施可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只有准确定位,将公共英语课程有机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入职业要素和实践要素,与学生未来岗位需求、任务要求、工作流程结合,才能在教学中贯彻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服务专业发展、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使得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高职英语教学要着眼于一个“用”字。教学目标定位于英语作为一个工具在专业发展中的“应用”;教学内容要定位于贴近学生所学专业,突出专业内容的“实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把握高职专科层次,突出“够用”和“适用”;教学评价要体现真实工作场景,凸显职业要素、行业特色和专业属性,所学内容在工作中要管用,突出“效用”。这些原则,就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基本属性和实施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

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目前,我国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往往把高职公共英语等同于普通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主要体现为语法、词汇、句子结构分析等单一语言教学层面,缺乏与专业知识、专业素质、专业技能的有效衔接和适度融合;同时,高职生入学时较为薄弱的英语基础,导致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实施层面存在诸多困难。如课程难度大,学生接受不了,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等。有些高职院校对专业和英语有效衔接融合方面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公共英语课也简化为一般的日常口语对话课。这种做法,丢弃了高职教育的人文诉求。

就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而言,对课程定位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课程开设内容和时限的差异,都可以通过逐步的教学实践进行调整和完善。而这种调整和完善,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重构。在准确把握公共英语“人文基础+专业工具”属性的前提下,打散现有课程内容,重新排列组合课程内容模块,实施“英语共同基础+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超市式内容组合体系,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有效实施情景模拟、案例导入、项目嵌入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这无疑是实施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课程超市主要是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开设的以英语为工具、以专业项目为载体的一系列课程,如旅游口语、网络英语、物流英语、网络辅助专业术语查询等。课程超市不仅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需求,而且使高职英语的个性化教学得到有效落实。以计算机网络专业为例,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设“基础英语”课程之后,第二学期可开设“基础英语+网絡英语”,其中网络英语通过选修课形式,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工具发展专业能力的意识和素养。

三、丰富完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建设是课程内涵建设的重要维度。高职英语课程资源因其专业种类的多样化导致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化的特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资源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实用性为核心,既要加强传统纸质资源建设,针对本校学生实际和本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开发多样化教学资源。

(一)基于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的资源库建设

按照不同专业和本地区产业门类,分门别类地建立案例式、项目式教学资源库,如旅游英语场景资源库、计算机英语术语资源库、物流英语流程资源库、建筑英语项目资源库等,以适应不同专业的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需求。资源库保持动态更新和完善,成熟时可结集出版。

(二)基于大数据的高职英语自主化学习平台建设

随着互联网进入4G时代,各种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微博、微信、微课程内容异彩纷呈,大数据信息存储以及英语语料库信息检索技术非常强大,这些便捷条件有效弥补了传统语言实训室建设的不足。各式各样的英语学习客户端应用融丰富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资源于一身,带给学生的是基于实际应用场景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训练,改变了传统课堂信息输入单一的弊端。利用智能终端的移动交互式英语学习强化了语言学习的情境属性,为学生构建起个性化、协作式英语学习环境。只要打开联网的手机应用,学生就可根据自己的进度,随时随地通过微信、QQ以及英语客户端等应用进行英语听力、口语训练和词汇记忆,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碎片化自主学习,或者和老师实时互动,扩大了课堂的内涵,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大数据时代,要以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为依托,充分发挥互联网海量资源优势,搭建高职英语自主化学习资源平台,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化学习的意识,提高资源学习和使用效率。

(三)基于技能大赛和社团活动的第二课堂资源

目前,我国高职英语类技能大赛有写作、口语大赛等多种赛项。英语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施的优秀平台,技能大赛的实施对常规英语教学有引领、补充、丰富、完善和创新的作用。它对高职英语的“教”和“学”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一方面,它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评价途径和方式,也是一个绝佳的英语课程实训教学平台。大赛的有效开展既可以充分反映高职英语教学成效,对英语教学形成一定的反拨作用,成为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它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英语表达能力和个人风采的广阔舞台,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将“学”和“用”结合起来,服务专业发展,服务职场英语能力的提升,从而在宏观层面上助力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高职院校英语社团由学生组织、学生参与、学生体验、学生评价,是学生互助互学的重要载体。在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多样化的英语活动,如专题讲座、词汇达人比赛、校园英文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新闻播报大赛、英语写作大赛、英语口语大赛等活动,既可以为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选拔优秀选手,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提升学生语言素质、思辨能力,从整体上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从长远看,此法打破了长期以来英语教学脱离职场情景、脫离现实生活的困境,为学生进入职场后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考核形式,要突出高职教育以应用为导向的特点,体现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服务职场、服务专业的目的。以计算机辅助的公共英语机考模式为基础,搭建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多元化课程考核平台,深入推进学分置换改革。

(一)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课程考核评价既要突出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者学习态度、学习策略、投入程度的考察,也要重视学习效果,实施课程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参与程度,体现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考核。第一课堂考核可根据学生出勤、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作业完成等情况,由教师给予一定的课程积分。第二课堂考核可以根据学生参与专题讲座记录、学生参加校内比赛获奖记录、学生参与英语角记录进行相应的加分。这两部分在课程最终成绩中可赋予一定的比重。

(二)实施计算机辅助高职英语考试

为了发挥现代计算机技术在课程考核中的优势,并实现教考一致,东营职业学院通过分专业试点、分步骤推进的方式,实施了公共英语计算机辅助考试模式。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购置计算机辅助考核平台。对校内机考实施条件进行完善,以利于机考的顺利实施。二是考试题库建设。分成英语基础题库和专业特色英语题库。第一学期使用基础题库考核,第二学期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使用专业特色英语题库。三是计算机辅助考试系统自动阅卷和评分,然后导出考试数据,并进行考后分析,可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和下一步教学的重要参考。计算机辅助考试成绩在课程最终成绩中占一定比重。

(三)实施灵活的学分置换制度

着眼于灵活考核、有效评价、以评促学,实施灵活的“以赛代考”机制。对于在不同层次的英语技能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可以无需参加课程考核,直接获得相应的学分。这种评价机制,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课程建设高职教育
浅谈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