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瓶子里的声音

2017-06-01 12:20安徽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李艳梅
家教世界 2017年9期
关键词:瓶身黄豆评析

◆安徽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 李艳梅

小班科学活动:瓶子里的声音

◆安徽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 李艳梅

设计思路:

我园园内观摩活动“装瓶听音”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听辨不同的物体在同一器皿中发出不同的声音”,我在设计构思中以“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为指导理念,决定利用幼儿熟悉的“畅优牛奶瓶子”,来辨别不同材料在瓶子中发出不同的声音,活动中借用米、核桃、黄豆这些差别较大的物体,不仅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索、操作,还让幼儿进行猜测和验证,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意在兴趣,体验过程,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

活动目标:

1.对如何产生声音有兴趣,感受瓶子里的声音。

2.探索发现不同物体在瓶子里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具有初步辨别声音的能力。

3.体验辨别声音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空的畅优瓶子若干。

2.装有核桃的瓶身标记1号;装有米的瓶身标记2号;装有黄豆的瓶身标记3号。

3.分别装有同等核桃、米、黄豆的瓶子若干(瓶身贴上猜想表,瓶底贴一个小贴画)。

4.座位半圆形。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探索,找有东西瓶子。

教师:桌子上许多的瓶子(空的瓶子和放有东西的瓶子若干),请你们不要打开,找一个有东西的瓶子回座位。

幼儿自行寻找,按照各自的方式判断哪些瓶子里有东西。

教师:大家找到了吗?你怎么知道有东西的?

幼儿回答。

教师:你是怎么让瓶子发出声音的?

幼儿演示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你们摇一摇、听一听你的瓶子发出的声音和你同伴瓶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评析:幼儿通过摇一摇、听一听,发现自己的和同伴的瓶子发出声音不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了解声音不同的原因。

(1)认识米、核桃、黄豆,这三种材料。

(2)教师演示不同材料在瓶中发出的声音让幼儿辨别。

(评析:让幼儿认识到由于材料的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

3.通过观察、比较,猜测自己瓶子里的材料。

(1)出示猜想表,幼儿猜想“你的瓶子里可能会是哪一种材料呀?”

教师:小朋友们,猜一猜你的瓶子里会是哪一种材料呢?用瓶底的小贴画贴上去。

(2)幼儿操作——将瓶子底下的标记,贴在你认为是哪一种材料的下面,教师巡视。

幼儿自己操作、通过摇动瓶子听声音进行判断,并将自己的猜测结果贴在表格里。

(评析:通过探索比较,猜测自己瓶子里是什么,对小班幼儿有点难,但是前期教师的演示做了铺垫,幼儿根据记忆进行对比猜测,降低了难度,又有挑战性。)

4.通过摇一摇,听一听,分类验证,巩固对声音的辨别。

(1)老师分别摇一摇1号、2号、3号瓶子,幼儿仔细听声音,1号、2号、3号瓶子分别要找跟它声音相同的好朋友,站到一起,相互亲一亲。

(2)师幼一起分别验证,1号朋友、2号朋友、3号朋友,看一看,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

五、幼儿自由探索,找“好朋友”。

教师:现在你们的小耳朵都可灵啦,那你们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吗?现在我将三个瓶子收起来,看谁能最快、最准确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六、活动延伸:探索八宝粥罐,保持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取材生活,随手可得,幼儿有相关的经验,自然萌发了探索的欲望,活动以开放的探索氛围,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听辨不同材料在同一个器皿当中发出不同的声音。整个活动过程始终贯穿着幼儿的自主操作、自主探索、发现,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幼儿在游戏中操作,在比较中发现,在猜想中感知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新理念。

猜你喜欢
瓶身黄豆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黄豆噼里啪啦
春日粉妆
评析复数创新题
百变瓶子
黄豆变形记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黄豆成长记
Alexander Wang操刀为Evian设计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