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关节镜微创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Ⅰ~Ⅳ型

2017-06-01 11:29何锡志
关键词:关节镜病患胫骨

何锡志

(增城市新塘医院,广东 增城 511340)

结合关节镜微创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Ⅰ~Ⅳ型

何锡志

(增城市新塘医院,广东 增城 511340)

目的 分析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关节镜微创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予以传统切开复位钢板与螺钉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关节镜微创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并发症率。结果 ①研究组的手术与下床活动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小于常规组,组别间有差异(P<0.05);②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研究组(2.94%)并发症率小于常规组(14.71%),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病患经关节镜微创固定术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并发症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微创;并发症

胫骨平台骨折在骨科中较为常见,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在治疗过程中,手术医师需采取措施,促使患者关节稳定性恢复,改善关节功能。如果关节稳定性无法提升,则会增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风险,对病患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这类患者大多表现为粉碎性骨折,复位难度高,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患者而言至关重要。在以往治疗中,传统切开复位钢板与螺钉固定术应用广泛,虽然该术式能改善患者病情,但术后骨折部位愈合需要较长时间,且并发症率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关节镜微创手术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提高了手术治疗安全性。本院以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病患为研究对象,分析关节镜微创固定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于我院就诊的68例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病患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法以1∶1比例分为常规组(34例)与研究组(34例)。常规组(传统切开复位与固定术)女13例,男21例,年龄20~68岁,均值(45.93±9.65)岁,致伤原因:14例车祸伤、8例运动伤、12例跌落伤。研究组(关节镜微创固定术)女14例,男20例,年龄19-68岁,均值(45.64±9.28)岁,致伤原因:13例车祸伤、7例运动伤、14例跌落伤。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经X线片检查确诊;对手术治疗耐受;未合并严重血管损伤以及神经损害;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骨囊肿、骨纤维瘤等病理性骨折;伴有严重的神经、血管损害;患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不愿参与研究。

1.3 治疗方法 研究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选取仰卧位,手术切口位于胫骨平台骨折外侧,止血带扎于患侧大腿上段部位。将关节镜插入,清除血肿,对关节面骨折情况进行评估。I型骨折若不存在移位,则无需予以复位,取松质骨螺丝钉(1~2枚)固定骨折块,如果存在移位现象,需给予撬拔复位,而后固定。II型骨折表现为塌陷型、劈裂型,胫骨平台负重区域受累,利用关节镜明确塌陷部位,经ACL对定位器进行重建,使定位针精准指向塌陷处,使用空心顶推器将塌陷处顶起,予以植骨,对软骨面予以复位,取自体髂骨置于骨折块下方,给予植骨。III型骨折复位方式与上述相同,经顶推器将塌陷部位顶起,而后植骨、固定。IV型患者需于关节镜下予以复位,而后固定(空心拉力螺钉),必要情况下,要使用支撑板辅助固定。常规组:切口行于膝关节前外侧,将胫骨上段、胫骨平台暴露。取半月板下部位,将关节囊切开,修整关节面,于骨缺损处予以填塞植骨,经钢板螺钉进行固定。

两组行手术后,均接受膝关节功能训练,并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了解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1.4 观察指标

1.4.1 治疗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下床活动时间。

1.4.2 术后疼痛评分:利用VAS评分法评估,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感越重。

1.4.3 膝关节功能[1]:利用放射学评分标准予以评估,观察内容包括成角畸形、关节面塌陷与髁部变宽,低于6分为差,7~12分为中,13~17分为良,18分为优。

1.4.4 并发症:包括外翻畸形、膝关节内翻、创伤性膝关节炎。

1.5 统计学方法 经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如表1所示,研究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小于常规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病患的治疗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1 d、3个月、6个月的疼痛评分均为下降趋势,其中研究组各时段的疼痛评分均比常规组低,组别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病患的疼痛评估比较

2.3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估 如表3所示,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估分值均比常规组高,表明研究组恢复效果更好,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比较

2.4两组的并发症率对比 就并发症率而言,研究组并发症率为2.94%,常规组为14.71%,前者低于后者,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

表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 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的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一般采用Schatzker分型标准进行分型。以往临床针对SchatzkerⅠ~Ⅳ型患者采用传统切开术治疗,这种术式需剥离较多软组织,且切口较长,容易引起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加大患者术后痛苦[2]。在这类骨折手术治疗中,治疗关键是确保创伤最小的条件下,于直视下完成复位、固定等手术操作,便于提高成功率。

关节镜是骨折手术中常用的一种辅助工具。赵志明、于桂泳、张宁等[3]人的研究表明,结合关节镜微创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Ⅴ型病患进行治疗,方便评估骨折具体情况,术中操作无需将骨膜剥离,不对骨块血供造成不良影响,能使手术创伤减小,术后疼痛程度轻,对骨折部位愈合有促进作用,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曾尚广[4]的研究显示,Schatzker Ⅲ型病患经关节镜微创术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提升。多项研究资料证实了结合关节镜治疗的重要性与可靠性。

研究表明,研究组行关节镜微创固定术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术后能尽早下床活动,术中出血量降低,切口长度较小,与常规组相较均有明显差异,效果优于常规组。另外,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好,术后疼痛分值更低,且并发症率低,仅有1例发生创伤性膝关节炎,因感染所致,症状轻微。研究证实,关节镜微创固定术在Ⅰ~Ⅳ型中均适用,疗效理想。

综上所述,结合关节镜微创固定术能提高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病患的膝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创伤小,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1] 严俊, 黄彰, 谢杰,等. 关节镜下导向器辅助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Ⅲ型骨折疗效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 29(2):164-165.

[2] 于沂阳, 常恒瑞, 郑占乐,等. 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复位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10):1226-1227.

[3] 赵志明, 于桂泳, 张宁,等. 关节镜下复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Ⅳ、Ⅴ型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 2016, 19(3):349-351.

[4] 曾尚广.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J]. 实用骨科杂志, 2015, ;21(12):1085-1087.

2016年度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编号:20161A041009)。

何锡志,男,广东增城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骨外科工作。

R683

B

1004-7115(2017)04-406-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4.017

2017-01-14)

猜你喜欢
关节镜病患胫骨
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