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分析

2017-06-01 11:29
关键词:压缩性成型经皮

董 涛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100)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分析

董 涛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100)

目的 研究分析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在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比较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包括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对应的治疗后,112例骨质疏松患者中,6例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患者为48例,显效患者为58例,治疗总有效例数为10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6%。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脊髓及神经根损伤、肺栓塞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体成型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利用能够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的缓解,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靠安全,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骨科损伤控制;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临床应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且近来呈现上升趋势,这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这也是造成老年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脊柱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部位,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经皮椎体成型术得以广泛应用与推广,并有良好的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证实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在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62例,女60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3.2±3.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术前均拍X线正、侧位片,CT及MRI检查,患者均经影像学排除结核、肿瘤等脊柱疾病,且所有患者均经术前血常规、凝血机制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

1.2 方法 在进行手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压监测及心电图检测和呼吸等指标检测,建立静脉通道及常规护理。患者均取俯卧位,于C臂机透视下,确定患者病灶位置,对手术进行定位,并采用龙胆紫进行标记;常规消毒后,局部麻醉处理,采用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治疗,深入患者的肌肉层,不对患者的椎体骨质骨膜进行麻醉。利用穿刺针在X线下穿入患者的锥体候补,并顺利进入,到患者锥体1/3左右的位置,将造影剂注入相应的锥体内。观察及记录相应的回流及弥散情况。根据观察情况对穿刺针的方向进行调节,保持造影剂过锥体中线。配置骨水泥粉剂及液剂0.5 ml/G,搅拌成稀牙膏状,拔出穿刺针,注意患者反应。

1.3 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胸、腰及背相关临床症状得到很大程度缓解,未出现脊神经损伤情况。有效:患者的胸、腰以及背疼痛相关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和治疗。无效: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并未得到缓解甚至加重,出现脊神经损伤的情况。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0分无疼痛;轻度疼痛为1到3分,中度疼痛到4分到6分,重度疼痛到7分到9分,剧烈疼痛为10分,分数与患者的疼痛情况成正比。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经过对应的治疗后,112例骨质疏松患者中,6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患者为48例,显效患者为58例,治疗总有例数为10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6%。

2.2 术前、术后 VAS评分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内固定时间、住院时间及ISS评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脊髓及神经根损伤、肺栓塞并发症。

3 讨 论

在临床治疗中,骨质疏松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且近来呈现上升趋势。骨质疏松多在受到轻微外伤或者不受外伤时发生骨折,常见的病灶为股骨颈、胸椎以及腰椎,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与人体正常的生理曲度不符合,由于受到骨折处的压迫,使得患者发生急性疼痛或者慢性疼痛,这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这也是造成老年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一个重要原因。脊柱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部位,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经皮椎体成型术得以广泛应用与推广,并有良好的效果,经皮椎体成型术主要是在影像学引导下,采用生物材料、骨水泥等高分子材料,将其注入病变椎体内,使得椎体的破坏性病变得到治疗,病变脊柱稳定性增加,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以防止患者椎体的进一步塌陷,大量文献资料研究表明:经皮椎体成型术,通过在患者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能够有效增强骨折后椎体强度,帮助患者椎体刚度的恢复,并有利于纠正患者由于骨质疏松而引发的椎体力学性能改变。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经过对应的治疗后,112例骨质疏松患者中,6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患者为48例,显效患者为58例,治疗总有例数为10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6%。;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脊髓及神经根损伤、肺栓塞并发症,这充分说明了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这也与诸多临床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总而言之,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缓解,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靠安全,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郭卫春,彭昊,陶海鹰,等.应用Sky bone expander system经皮椎体成型术的生物力学评价[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12(12):555-557.

[2] 高万旭,宓士军,高景春,等.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9(2):1021-1023.

[3] 黄健,谌业光,谢伟文,等.经皮椎体成型术在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02(3):102-103.

董涛(1980—),男, 山东青岛人,住院医师,本科 ,主要从事临床骨科创伤工作。

R683

B

1004-7115(2017)04-431-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4.030

2017-01-22)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型经皮
成型液压机技术改造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三向接头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微注射成型PP/ABS共混物相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