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2017-06-01 11:29姚新旺
关键词:散光硬核瞳孔

姚新旺

(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6)

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姚新旺

(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6)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170例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小切口手法碎核术。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散光程度,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78.41% vs 20.00%,P<0.01);治疗组术后1 d及术后1周视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 vs 47.73%,P<0.01;93.33% vs 81.82%,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散光程度在相同时间段内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具有临床疗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术后散光恢复正常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小切口手法碎核;小瞳孔硬核白内障;临床效果

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是临床上常见眼科疾病之一,主要由瞳孔功能性障碍、眼膜炎等引起。白内障是全球范围内较为受关注的眼科疾病,其致盲率极高。在我国,随着老年人口逐渐增多,白内障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每年新增患者数可达100万。目前临床针对白内障疾病没有无创治疗方法,采用手术是其唯一手段。本研究采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并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来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174例(178眼)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谈群华等[1]关于小瞳孔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需要满足以下标准:术前滴用托品酰胺后,瞳孔的直径小于4 mm;术前眼底检查不能窥入;玻璃体未见明显浑浊、积血、无视网膜脱落;④患者无其他眼部病变和青光眼等手术禁忌症;⑤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整个治疗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中,老年性白内障51例,眼疾病诱导并发性白内障42例,外伤诱导性白内障41例,其他类型白内障40例。治疗组中,男47例(49例眼数),女41例(41例眼数),年龄为53~82岁,平均年龄为(74.1±8.2)岁;对照组中,男45例(46例眼数),女41例(42例眼数),年龄为61~88岁,平均年龄为(76.1±7.7)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眼部A/B超、裂隙灯、眼压、视敏度、电生理、视力及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等检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发病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处理 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术前对眼球后、眼球旁行表面麻醉,采用自闭式沿透明角膜隧道做约2~3 mm主切口,刺开角膜缘向前房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开前囊膜,进行水分离晶体核部和皮质部,采用拦截劈裂法将MicroFlow乳化针头插入主切口,劈核钩刺入前房部,先吸去晶体皮质部,暴露晶体核部,将超声乳头插入核部,劈核钩放入对侧底部,同时用力将硬核一分为二,旋转90度重复分离核部,分为8块或更多后,逐一乳化吸出。然后将人工晶体状体植入囊膜中,并于前房注入灌注液,稳定眼内压,并在结膜下注射2.0万单位庆大霉素和2.5mg地塞米松注射液。术后泰利必妥滴眼液2次/d,若术后角膜内皮水肿或虹膜连粘严重,给予结膜下地塞米松2.5 mg注射。

1.2.2 治疗组处理 治疗组采用小切口手法碎核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术前对眼球后行局部浸润麻醉,固定上直肌,在角膜缘后做约3 mm长的巩膜隧道切口和辅助切口,同样在前房处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开囊膜,进行水分离晶体核部和皮质部;将切口扩大至6 mm后,再次注入粘弹剂用于分离晶体核部和囊膜,将核部旋转经切口处由囊内全部脱出。注吸眼内残留皮质至眼内透明,在前房和囊内注入粘弹剂,植入人工晶体,保持巩膜切口处闭合,上方切口水密性较佳无需进行缝合。在结膜下注入2.0万单位庆大霉素和2.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术后护理与对照组相类似。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以及3个月分别观察并记录相应指标。① 统计并记录好患者的角膜内皮水肿、瞳孔缩小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②调查并统计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眼内压及角膜曲率。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为角膜内皮水肿,且对照组患者极显著高于治疗组(78.41% vs 20.0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其他临床并发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如表2所示,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 d视力恢复可达80.00%,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73%,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1周,治疗组患者视力恢复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 vs 81.8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散光程度比较 如表3所示,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散光程度均逐渐减小;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散光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矫正视力≥0.5)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术后平均散光程度比较

3 讨 论

白内障是我国临床上病发率极高的眼科疾病,致盲率居眼科疾病首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品质。因此,如何能够快速有效地治疗白内障疾病、降低术后并发症等问题,一直是临床医生的关注点[2]。传统手术治疗,术中切口较大导致术后恢复较慢且并发症较多,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3-4]。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超声乳化吸除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白内障的方式,其切口小且愈合较快[5]。在硬核白内障中,破碎硬核所需能量较大且所需乳化时间也较长,极易造成后囊的破裂,因此硬核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需要慎重。小切口手法碎核具有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及操作简单便捷等特点[6-7],成为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在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术后1 d和1周视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相比较于超声乳化吸除术具有并发症少及视力恢复快优势。小切口手法碎核在眼前房部进行,对后囊影响极小,不易造成后囊破裂;手术切口较小,对前房结构损害小,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术中切口的张力小能够维持切口不裂开及前房结构的完整性。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角膜的散光会产生影响,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散光程度随着时间推移呈现递减趋势,且两组在同样时间段中散光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采用小切口可以避免角膜缘切口较大对术后散光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采用小切口手法碎核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具有临床疗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术后散光影响较小等特点,且操作简单、经济适用,易于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谈群华.高龄白内障患者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12):44-45.

[2] 谭荣强,郑春昌,刘姣,等.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6):1986-1988.

[3] 高扬,涂昌森,徐栩,等.白内障筛查及早期手术在防盲治盲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9):2055-2058.

[4] 李凤荣,赵家良,陆宏,等.我国九省眼病调查中北京市顺义区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和手术状况的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2012,48(3):211-218.

[5] 魏义敏,王海菊.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硬核白内障8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53-154.

[6] 梁民.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3(5):34-35.

[7] 王瑞华.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应用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0(16):136-137.

姚新旺(1974—),男,广东深圳人,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眼科工作。

R776.1

B

1004-7115(2017)04-448-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4.040

2017-01-09)

猜你喜欢
散光硬核瞳孔
硬核爷爷炼成记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用“三个最严”彰显“硬核”担当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瞳孔里的太阳
瞳孔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