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辨析

2017-06-03 04:37秦淑华��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月亮

秦淑华��

摘要:在中国古人心中,月亮的含义十分丰富。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出了优雅的意境;它是人们感情和思想的载体,寄托着爱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朋的怀念。而月亮自身安宁与静谧的意韵,创造出静与美的美学意境,引发了无数失意文人的孤寂情怀,也因此具备了失意的象征意义;孤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往往引发人们对人生、对时空宇宙的哲学思考,月亮于是又成为永恒的象征。

关键词:月亮;审美意境;象征意义

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或诗,或词,或赋,或文,随时可见月亮的身影。它时而朦胧,时而清丽,时而虚幻,时而坚实,变化多端。在中国古人心中,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出了优雅的意境;它是人们感情和思想的载体,寄托着爱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朋的怀念;而月亮自身安宁与静谧的意韵,创造出静与美的美学意境,引发了无数失意文人的孤寂情怀,也因此具备了失意的象征意义;孤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往往引发人们对人生、对时空宇宙的哲学思考,月亮于是又成为永恒的象征。

一、月亮意象营造出独特的古典审美意境

明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里说:“邵茂齐有言,天上月色能移世界。果然!故夫山石泉涧,梵刹园亭,屋庐竹树,种种常见之物,月照之则深,蒙之则净;金碧之彩,披之则醇;惨悴之容,承之则奇;浅深浓淡之色,按之望之,则屡易而不可了。以至河山大地,邈若皇古,犬吠松涛,远于岩谷,草生木长,闲如坐卧,人在月下,亦尝忘我之为我也。今夜严叔向,置酒破山僧舍,起步庭中,幽华可爱,旦视之,瓦石布地而已。”月亮就像一个魔术大师,遮蔽了现实与丑陋,使本来就美好的景色更加优美。

1.静与美的审美意境

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传说,这使月亮在中国文化中从开始就有了女性化的象征意义,和美丽与空灵、淡泊与通脱等相关,而这种原始象征意义给中国的古典艺术以深刻的象征启示。

南朝周祗的《月赋》对月亮有一番形象的描述:“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在月亮淡雅柔和的清辉笼罩之下,山川景物化去了真实与清晰,显得朦胧而又含蓄,加上宁静的氛围,自然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张先《木兰花》中有“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月华如水,点点杨花飞舞于空中,倏乎即逝,了无踪影,如梦似幻,别具朦胧之美。

中国的传统文人善于融情入景,把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然外物结合起来,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如诗如画,令人神往。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月色下,萧萧竹林里,主人公彈琴复长啸,怡然自得,安闲舒适。天上月与林中人,上下映照,情景交融。这首小诗,意境空灵,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

但月亮带来的不光是清幽静谧的美感,它凭借夜空中的主宰地位,还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美。

2.恢宏雄壮之美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茫远;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辽远;王维“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的清丽……在这些诗句中,诗人利用月亮独特的位置,先构建出一个无比广阔的空间,再借用移情的手法,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融进这一空间,形成具有不同情感色彩的意境,含蓄地展示着诗人的思想。

这些只是静态的画面,还有动态的。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云: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借助想象的翅膀,短短四句罗列了五处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和渝州,却丝毫没有芜杂之感,峨眉形容“山月”,其他四个地名用了诸多表示去向的虚词连贯而成,随着峨眉山月这个主体意象在空间的流转,顺着千里江流顺势而下,形成了空间上的宏大意象,清新流畅。

二、月亮意象承载着诗人的多重情怀

“诗言志也”,诗词中的万物经过了诗人的选择与润色,因而无不皆着“我”之色彩,蒙上了主观情感的面纱,这也使得月亮由客观的、物质的幻化为主观的、精神的,成为人们寄托各种主观情感的载体。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故国家园的深厚依恋

李白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举头望月,乡思之情油然而生。因为此时孤悬天际的月亮跨越山水的阻隔,成为所有人都能仰望的焦点。千家万户共一轮明月,月亮在古人的心中缩短了地理上带来的距离,带来故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明月无形中成为故园的化身。无论天涯海角,只要有月华洒下的地方,漂泊的游子都会勾起对故园的思念。类似的诗句不可胜数:“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亲人、爱人、友人的深切思念

月亮从外形上给人带来的视觉印象是圆满的、永恒的,因而古人把美好的期盼寄托在它身上,最典型的一个词就是“花好月圆”。所以,古人笔下的月亮意象,往往有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人们渴盼团聚的心愿:“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念随着银月的清辉洒落人间的千家万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令人感受到有情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与凄凉;“不堪盈手赠,还浸梦佳期。”无可奈何中,只能在梦中相会,传达出对团圆的希求与渴望。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此二处明月担载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着对远方兄弟的无尽思念与美好祝愿。

整个夜空只有一轮明月高悬,无论天涯还是海角,人们都可以对着这轮圆月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正如L·克兰默在《灯宴》序言中说的:“月亮悬挂在中国诗坛的上空……她是人间戏剧美丽而苍白的观众……她把远隔千山万水的情侣思念联系起来。”

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政治上的失意者与羁旅宦游者的幽幽咏叹

“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嫦娥奔月的故事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吟诵,广寒宫中孤寂独处的嫦娥逐渐有了失意落魄的情感象征意义,那些在现实社会中或怀才不遇,或仕途坎坷的文人们,在屡遭苦难、孤独无依之时,往往把内心的主观情感寄托于月亮之上,月亮则在失意者笔下变成了冷月、寒月、孤月、残月、缺月。李商隐的诗句:“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诗人静立在清冷月辉之下,有感于自己不幸被牵入牛李党争,不仅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而且终生潦倒。联想到月宫中孤单寂寞的姮娥,自然就与自己仕途坎坷、人生失意相契合。而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残缺的月亮挂在枝头,见证了幽人彷徨无助、茕茕孑立的困境,凄冷孤寂之意跃然纸上。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在中国士大夫的人生历程中,羁旅与迁谪的体验是相当普遍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寂寂夜色里西沉之月映衬出诗人旅途漂泊的凄凉、孤独与愁困。文人的羁旅迁谪之情思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与思乡、怀人、感时伤事纠缠在一起。“夜寒霜月,飞来伴孤旅。还是独拥秋衾,梦余酒困都醒,满怀离苦。”在旅途中清冷的夜里,只有天边寒冷的霜月陪伴着孤独的游子,被寒衾冷,酒梦皆醒之际,只余下满腹的离愁无法摆脱。一生沉沦下僚,遭遇坎坷的柳永在他的名作《雨霖铃》中简单几笔传神地描写了这种况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四、“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对宇宙永恒与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哲学思考

月亮忽晦忽明,时圆时缺,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它时时刻刻在运动,却又从不曾增加或消亡。因此,它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于是它激发了人们宏大的天问意识和人生易逝的喟叹,月亮也因此成了永恒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最佳见证。

古人借月亮表达自己对这一哲学命题的思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曾写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作者在月下神思飞扬,把月亮与人生紧紧联系起来,个人的生命虽是转瞬即逝的,但整个人类的存在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苏轼虽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渴盼,但最终也达观地表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只要不贪心,珍惜现在的一切,那就是美好的人生。

五、“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边塞征战中征人思妇的凄婉哀怨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战争如影随形,历朝历代的文人为此留下了无数的诗篇。但战争伴随着征人与思妇的相思相忆难相见,所以明月意象又蕴涵着边塞征战的凄婉哀怨。“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无不浸润着这种凄婉哀怨的情绪。哪怕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被誉为有博大阔远、浑融丰腴的意境,我们仍然能从中感受到一份悲凉和哀婉。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把笔墨置于深广的时空背景中,一笔写尽千年征战,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可支撑于其中的是远征万里却无法回还的戍人,以及与其相对的无数破碎的家庭:望月怀人的思妇、嗷嗷待哺的稚子、无人奉养的父母。

明月高悬,如水清辉跨越时空阻隔,笼罩着千百年来中国古人的诗词,滋养蕴涵着如此丰富的象征意义与思想感情。让我们思接千古,去欣赏它,解读它,领会它,用古人的诗情画意滋润我们日渐干涸的精神家园,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

参考文献:

[1]胡楠.论中国古典诗词中月的象征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83-83.

[2]严云受.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1):74-78.

[3]闵军,傅丽霞.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蕴[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344-347.

猜你喜欢
月亮
修理月亮灯
月亮 等
月亮减肥记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