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专业数学教材开发构想

2017-06-03 04:12张火兰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材开发培养目标理念

张火兰

摘要: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亟待寻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数学必将代替传统数学跻身职教领域。本文从中职教材开发的三个基本理念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教材开发的三个要求等方面对中职专业数学教材开发进行构想和展望。

关键词:专业数学;教材开发;理念;培养目标

教材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和学生进行日常学习活动的基础和依据,是具有权威性的学习材料。在教育资源市场化的今天,教材开发早就不再神秘,尤其是利益驱动下的教材编撰渐呈泛滥之势。学校从来都不缺教材,缺的是好教材。尤其是职业学校,对教材的使用享有较高的自主选择权。以数学教材为例,各类版本层出不穷,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引发了教育者的思考:针对职校生,理想的数学教材应该是怎样的?通过对本校师生的调查访谈,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笔者认为,中职学校专业数学教材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STHZ]一、中职教材开发的基本理念[ST]

首先,应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其本质属性决定了它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升学”目标,而要将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到职业教育,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具备基本文化素养的同时,确保一技之长,即强调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因此,数学课程要在完成基础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实施。

其次,应尝试“知识重构与方法重构”改革创新理念。数学学习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了解数学,知道数学在讲什么;二是应用数学,掌握用什么数学和怎么用数学;三是研究数学,研究数学是什么和为什么是这样。中职数学最多涉及第二层次,更应注重学以致用。教材编写需打破传统数学的僵局,进行创新整合,适当放松严谨性要求,以专业特色为主。例如:将数学知识模块化、任务化、案例化,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突破口,形成按时段、分层次、学与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最后,应倡导“生本教育”理念。数学学科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轻松驾驭的,特别是数学基础薄弱的中职生,对于数学学习早就丧失了信心,甚至存在畏惧心理。如何实现这种由“怕”到“爱”的转变?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思想借鉴。“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这就要求进行教材设计时需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尽可能做到浅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可参与性,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STHZ]二、中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教材开发的要求[ST]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2009)要求中职学校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各行业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专业数学教材开发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首先,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优良品质。数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因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还缘于其独特的品性和风格。数学语言是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讲究逻辑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拥有数学的眼光和头脑、掌握为人处世的智慧。

其次,体现数学教材作为工具书的作用,为学生掌握过硬的技术技能服务。以机械专业为例,学生需要掌握学习本专业所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数学及其应用,对专业课程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制工艺、金属加工与实训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专业背景下的中职数学课程,应主动考虑专业课程的需要,了解它们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要求,将原本零碎的夹杂在专业课中的数学知识,归并到数学教学的体系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链,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应以专业需求为考量,在知识结构、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尽量发挥数学作为工具书的作用,为学生专业领域的学习和发展铺路搭桥。

最后,顺应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趋势,借鉴项目式教材编写模式。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诸多先进教育理念和教改成果应运而生,其中专业课程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最为突出。这类课程的教材较多采用项目式即“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编写模式,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前提设计教学项目,融教、学、做于一体,十分贴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职数学教材开发可嘗试借鉴项目式教材编写模式,结合有代表性的专业实例,讲练结合,学以致用,实现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一体化”。

笔者认为,一套好的教材,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要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能经得起规范的考核与评价;体现教材自身特色。因此,中职学校专业数学教材开发是一个富有价值的创新过程。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猜你喜欢
教材开发培养目标理念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焊接机器人系列教材开发与应用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从“旅游英语网络一体化教材开发”探究数字化教材盈利模式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