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基本概况分析

2017-06-03 10:39陈永浩申秀芝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管理

陈永浩+申秀芝

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场馆管理主体概况、具体管理方式、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来源、开放程度、开发形式和功能等多个角度,对陕西省高校体育馆的管理相关情况进行了解。

关键词: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

一、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主体概况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主体主要有三种:学校体育部门、后勤部门(集团、公司)、学校成立处级建制的体育场馆中心或体育场馆处。其中体育部门一般下设有体育场馆器材管理中心、体育器材室、办公室、教研部等,由某一个部门直接负责管理体育场馆;后勤部门(集团、公司)一般在公办大学中体现,在体育场馆的管理中担负着除使用外的维护、保养、供应等服务职能,主要服务于体育部门;处级建制的体育场馆中心或体育场馆处主要在体育专业院校中设立,承担全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和日常管理等。表1显示,在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主体中,学校体育部门占比最大;后勤部门(集团、公司)管理占比次之;学校成立处级建制的体育场馆中心或体育场馆处只体现在体育专业院校。

二、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的具体管理方式

在对体育场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涵盖了对外租赁经营和承包个人等所采取的管理办法。当前高等院校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管理方式有很多,例如学校体育部门管理、后勤部门(集团、公司)管理、学校成立处级建制的体育场馆中心或体育场馆处管理、个人承包管理、租赁经营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调查得知,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中比例最高的管理方式是体育部门直接管理,其体育部门下分体育场馆器材管理中心、体育器材室、办公室、教研部等,直接负责管理体育场馆的管理。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有租赁经营活动。由此可见,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基本方式以体育部门管理为主,大部分高校存在经营体育场馆活动。

三、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来源

体育场建设需要资金保证,对于高校体育设施而言,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拨款、学校自筹、学校和政府共建、企事业单位或民间团体的有偿共建以及无偿赞助等。据调查,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其次是学校自筹。

四、 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

判断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可以从对外开放的数量、比例、时间以及服务对象来确定。

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开放,迎合社会民众对于各种体育活动的需求,被认作是学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一个区域的体育场馆设施以及各种项目场馆对外开放的程度一般可以从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数目比例来判断。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陕西省高校中羽毛球、篮球场馆对外开放的比例最大,数目也最多;其次是排球和网球场馆;综合训练馆以及田径和乒乓球、足球场馆处于最后,对这排位前十的运动项目场馆的安排也恰好符合当前人们对于体育活动的喜好。

按照开放时间来区分,有三种方式,分别是不开放、分时间段以及全天候开放。通过在节假日、双休日以及工作日对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发现,绝大部分高校都会在工作日中的早晚以及下午两个时间段对外开放,早晚开放主要是为了满足学校师生以及周边居民健身的需求,而在双休日以及节假日期间,很多社会团体或者社区的趣味活动都会选择在高校体育场馆中举办。根据调查数据,陕西高校体育场馆一般是以下午或者晚上作为其经营开放的时间段,其他时间段不对外开放。

按照服务对象的划分,分别有校内学生、校内教职工、校外个人或家庭、校外单位或社会团体四种据调查数据,校内师生等都可以进入高校体育场馆参与健身,大部分高校的体育场地可以面向校外的家庭或者个人开放,少部分高校体育场地针对社会团体以及校外的单位开放,所以校内师生是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的主要对象,整体而言开发潜力较大。

五、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形式

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主要体现在对外开放上。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按服务性质可分为有偿服务、无偿服务、有偿服務和无偿服务相结合三种形式。表2显示,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多采用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形式;提供无偿服务的只有2所学校,占总数目的11.8%;没有学校在开放过程中在任何项目上都收取费用;不对外开放的有5所。可见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主要以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形式为主。

二、宿舍文化建设特征

1.宿舍成员的自觉意识

宿舍文化不靠法律法规的强制作用,是在宿舍成员共同努力、自觉意识的支配下形成的,是宿舍成员自我意识的集中体现。

2.具有延续性

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当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时,宿舍成员可以回到宿舍中,在成员间进行探讨、交流,形成学习的互补,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体现了课堂延续性特征。

3.真实性

宿舍是学生深度接触介于正式与非正式之间的群体,是成员思想、行为表现最真实、最彻底的地方。

三、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宿舍文化可以通过宿舍氛围和宿舍环境表现出来,自然而然,宿舍成员就会自觉改变各自的不良习惯,并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

2.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在校学习期间正值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塑形期,这几年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宿舍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健康、活泼的宿舍氛围不仅有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更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有利于树立集体观念

宿舍集体生活是大学生情感交流的沃土。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习惯不同,要学会适应宿舍生活,就要学会怎样和人相处。所以,集体意识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技能。

四、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健康、活泼、文明的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对营造积极向上、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加强大学生的宿舍文化建设,就要清楚大学生的宿舍文化现状。笔者根据相关调查资料以及结合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实际,总结出以下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共性问题:

1.学习氛围不浓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认为,宿舍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之一,兼具社交、娱乐等多项功能,宿舍中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等现象普遍存在。

2.时间浪费严重

除正常上课,宿舍成为学生“三点一线”生活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校期间,各专业课程设置不同,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自控能力,经常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打牌等,夜里不想睡,白天睡不足,造成时间的极大浪费。

3.潜在安全隐患

学生宿舍中喝酒、吸烟、违章用电等不文明行为客观存在,节假日、同学聚会时,吸烟、喝酒等现象更加普遍。有的宿舍不注重环境卫生,物品随意摆放,空气浑浊,让人望而却步。

五、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对策

笔者认为,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包括:宿舍硬件条件的改善、宿舍制度与文化的完善、良好宿舍文化氛围的营造等,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着眼于构建大学和谐社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应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和提高管理者素质等途径来实现。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学生宿舍管理队伍

加强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其核心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宿舍管理队伍,并扎根于学生宿舍,在宿舍开展工作,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进而有利于增强管理效果。目前,大部分高校主要依靠学生干部及学生的自觉性来开展宿舍管理,而为数不多的宿舍管理人员在其中只是充当安全保卫、公共财产监督的作用。

2.完善各项规范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应注重制度建设,建立一套系统、高效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不良行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要采取具体措施,使规范制度落到实处,把学生宿舍建设及成员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并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奖学金、入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之一,从客观上对大学生起到约束、督促和激励的作用,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3.发挥大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在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宿舍文化理念,达到以宿舍文化规范行为,以宿舍文化塑造人格,以宿舍文化錘炼精神,以宿舍文化营造氛围,以宿舍文化凝聚力量的目的。

4.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JP+1]大学生既是宿舍管理的裁判员,又是宿舍管理的运动员,通过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宿舍管理当中,把被动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例如:成立宿舍学生管委会,设立楼长、舍长等,指导、监督学生各司其职,形成层层负责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在此期间,大学生自觉地进行角色心理转换,使他们在正确认识如何管理、如何践行管理办法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5.丰富宿舍文化生活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开展摄影、演讲、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完善自我,这样不仅能增强大学生个人成才的信心,而且可以使爱好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通过活动增进友谊,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总之,切实把宿舍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以达到锻炼意志品质、培养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独明.大学校园文化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王龙.探索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新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2008(2).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运作与创收探究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
地方立法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思考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