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风云四号”卫星首批图像和数据

2017-06-05 14:15卢健吴婷
太空探索 2017年5期
关键词:探测仪高能风云

□ 卢健 吴婷

解读“风云四号”卫星首批图像和数据

□ 卢健 吴婷

风云四号A星第一幅彩色合成图像

全球首幅静止轨道地球大气高光谱图正式亮相

“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于近日成功获取首批图像和数据,其搭载的多通道扫描辐射成像计、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闪电成像仪、空间环境监测仪器包等载荷分别传回了圆盘图、大气光谱图、闪电分布图和磁暴监测图。这些图该怎么去看?又包含了哪些天气系统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对于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将有哪些推动作用?

大气光谱图

首次利用静止轨道获取高光谱大气探测数据

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是国际上第一台在静止轨道上以红外高光谱干涉分光方式探测大气垂直结构的精密遥感仪器。通过该探测仪,成功获取了全球首幅静止轨道地球大气高光谱图。作为第一次露出真容的大气高光谱图,应该如何解读图像和展开数据应用呢?

探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所谓“探空”就是气球带着测量仪器从地面不断升高,包含温度、湿度等传感器,边上升边测量并把数据传回给地面跟踪和接收雷达。这好比用温度计,在一个高度上量一下,在下一个高度上再量一下。它能把大气的温湿度测量得非常准确,本质上属于直接测量,一般测量高度为30 千米,能够对对流层和平流层在各垂直高度上进行测量。

地面探空近乎直接测量,其精度很高。但是,这些探空站在海洋上是没有的,而陆地上也只能在约200千米×200 千米设置一个,一般每天全球统一在世界时00 时和12 时两个固定时间进行两次探空。

怎么探?

大气结构是三维的,又是随着时间快速变化的。由于探空站在地理、空间分布密度和观测频次上的局限性,其探测数据无法支撑快速发展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大气辐射权重通道亮温垂直分布图

探测大气三维结构的方法除了地面探空外,天基(卫星)红外和微波被动探测已经成为国际主流。在卫星上进行大气温湿度三维结构探测的优势在于可以全球覆盖,而静止气象卫星的优势在于获得高频次的观测数据。

在卫星上利用红外遥感怎么测大气三维结构呢?进行三维大气温度湿度探测,主要基于光谱通道选择。比如,选择大气混合比稳定的二氧化碳红外吸收带,探测大气的温度廓线;选择水汽红外吸收带探测大气的湿度廓线。不同的二氧化碳吸收通道探测到的红外辐射主要来自于特定的高度层,对该高度的大气温度变化敏感,利用此原理可以获得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信息。同样,不同的水汽吸收通道对不同高度层的大气湿度变化敏感,从而可以获得大气的湿度垂直分布信息。

要满足数值预报对大气探测精度的要求,在技术上高光谱红外探测是必选的技术途径。高光谱探测的优势在于探测通道的光谱分辨率越高,即通道的权重函数越窄,受到的臭氧、水汽等其它吸收气体的污染就越小,对特定高度层的敏感程度也越高,不仅提高了大气温湿度探测精度,而且也提高了大气探测的垂直分辨能力。

“风云四号”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采用迈克尔逊干涉分光的方式实现大气红外高光谱探测,可以获取高频次区域晴空和云顶以上的大气三维结构。

那么,云内部和云底以下大气怎么实现高频次探测呢?这就需要气象人期盼的“风云四号”微波星在未来发挥其功效。

怎么用?

国际上没有利用静止轨道高光谱大气探测数据的成功先例,我国气象应用势必要经过从试用到业务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要根据应用需求(观测精度、区域范围和观测频次等)来确定仪器观测模式,需要应用部门和地面应用系统鼎力合作。

干涉式红外大气探测仪数据主要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该仪器具有对我国及周边地区1 小时一次、间隔仅16 千米的密集的大气温湿分布垂直探测能力,其探测数据可以同化到全球和区域数值预报模式,改进数值预报初始场,特别是像海洋上等缺少常规探空观测的区域,对于提高预报的精细化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利用该仪器反演得到大气不稳定指数,可以提前数小时有效监测到暴雨系统发生前环境条件的变化,在还是晴朗无云的大气中提前发现极端天气的蛛丝马迹,直接提供给预报员进行天气分析和预报;可以对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进行高频次探测,直接服务于短临天气预报预警。

怎么读?

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有超过1600 个探测通道,不同高度的大气对不同探测通道的红外辐射贡献存在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可以反演出大气温度、湿度的三维结构。

圆盘图

直观展现我国湖泊、积雪,澳大利亚上空气旋风暴云系等

多通道成像辐射计是“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的主要载荷之一,通过精密的双扫描镜机构实现精确和灵活的二维指向,可实现分钟级的区域快速扫描;采用离轴三反主光学系统,高频次获取14 波段的地球云图,并利用星上黑体进行高频次红外定标,以确保观测数据的进度。多通道成像辐射计所获得的图像有效地监测到我国及周边地区重要天气系统,云系结构和底物特征,层次丰富、纹理清晰。西伯利亚积雪、青藏高原湖泊、黄海细胞状云系、孟加拉国灰霾、赤道附近热带对流、南印度洋冷空气云系均清晰可见。

风云四号A星第一套图像(14通道)

2017 年2 月23 日2:00(世界时)冷空气过境之后,内蒙古大部和东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积雪

2017 年2 月20 日5∶15(世界时)“风云四号”气象卫星观测范围的西南端可以看到南半球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的全境,此时澳大利亚北部正受到气旋风暴云系的影响

2017 年2 月20 日5∶15(世界时)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在“风云四号”图像上清晰可见,喜马拉雅山脉的积雪纹理清楚,空间分布范围一目了然

热带对流监测图

2017年2月21日我国中东部雨雪天气监测图

闪电分布图

在轨工作期间抓取的南半球(夏季)一次强雷暴过程

“风云四号”卫星闪电成像仪从2016 年12 月19 日开机以来,一直在轨正常工作。在此期间,监测到世界时2017 年2 月13 日9 时35 分至15 时34分期间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的一次强雷暴过程。下图为澳大利亚西部的强雷暴全过程,显示了该区域此次雷电活动逐步密集再到逐步消退的程度。此次雷暴过程得到澳大利亚新闻的证实。

磁暴监测图

体现高能电子通量变化及地磁活动水平

“风云四号”卫星上的高能粒子探测器包括高能质子探头和高能电子探头,与风云二号卫星同类仪器相比,该仪器在三轴稳定的平台上多个方向上安装了粒子探头,可进行粒子的多方向流量探测,高能粒子的多方向多谱段探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同步轨道粒子的动力学过程,提高对辐射带环境的建模和预警水平。该仪器上天后就处于开机状态,并连续获取空间高能粒子数据。

下图为高能粒子探测器观测到的高能电子通量变化和对应的地磁活动水平。(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猜你喜欢
探测仪高能风云
前方高能!战机怼睑
风云三号E星初样星
“风云”眼中的世界
“充能,发射!”走近高能电磁轨道炮
搞笑秀
危险探测仪
女生宿舍的高能日常
日本查酒驾不许再闻
嫦娥四号将载4台外国设备登月
象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