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的地球

2017-06-05 14:15闻新刘钊
太空探索 2017年5期
关键词:北半球纬度赤道

□ 闻新 刘钊

旋转的地球

□ 闻新 刘钊

假如没有闰年会怎样?

地球就像宇宙飞船,依靠自身的旋转运动和有限资源来支撑人类生存。如果地球停止运转,它将没有夏天和冬天、没有白天和黑夜。地球的运动属于复合式的运动,这是因为它包含两种不同的运动,一个是自转,另一个是绕太阳公转。

回归年、普通年和闰年的关系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比人类规定的年多四分之一天。这样每过四年就会多一天。所以天文学家就把这多出的一天放在闰年里,把闰年的闰日加在2月的最后一天。因此,凡是闰年的2月都是29天。如果不这样规定,大约在780年后,元旦将会同夏至碰在一起。规定闰年的目的是建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匹配关系。

太阳光线与地球纬度的关系

纬度是一个角度,其范围从赤道的0度到南北极的90度。在地球上,纬度相同的连线或其平行线,是一个与赤道平行的大圆。通常纬度与经度一起使用,以确定地表上某点的精确位置。GPS或北斗导航仪器输出的数据就是地球当前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太阳光线与纬度

在地球表面不同的纬度上,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是不同的。在地球低纬度的地区,太阳光线辐射几乎是直射的,这时太阳辐射的能量被集中在地球上的一个小区域内,所接收到的太阳能量不会被扩散很多。在地球高纬度的地方,因为这时太阳射线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到地球表面上,所以太阳光线就会斜射在地球上,照射面积比较大,接收到的太阳能量被扩散很多。

地球自转对形状的影响

地球的形状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因为地球自转改变了它的形状。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指出,地球由于自转轴旋转,因而不可能是正球体,而只能是一个两极压缩,赤道隆起,像橘子一样的扁球体,但当时很多人反对牛顿的观点。后来,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出两个远征队,去实测子午线的弧度,证明了牛顿的扁球理论是正确。

在赤道上,地球的直径是12756千米,比从北极到南极的直径长42.4千米。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45米/秒,而在两极处,因为地球的周长比较小,所以自转的线速度就比较小。地球有一个自转轴,地球每天从西向东旋转,这就是人们每天看见太阳从东升起的原因。

假如地球自转轴不倾斜会怎样呢?

太阳带给地球光和热,太阳辐射的强度决定地球表面某一范围(或区域)的温度。太阳垂直照射时,单位表面积接受的辐射量大,气温高。太阳倾斜照射时,单位表面积接受的辐射量小,气温就低,没有阳光照射时,气温会持续下降。

太阳照射强度决定地球的季节

当地球北极倾向太阳时,太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接受的辐射量大,气温高,就是北半球的夏季。而在南半球,太阳是斜射地面的,单位表面积接受的辐射量小,气温就低,就是南半球的冬季。当地球的南极倾向太阳时,因为同样的原因,南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

反之,假设地球自转轴不倾斜,则地球上一年中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都不变,每天接收的太阳辐射都一样,气温也都一样,就不会有四季的区别,每个地方就只有一季,赤道和南北纬30度以内的地方永远是夏季,南北纬60度以上的地方永远是冬季。如果地球自转轴不倾斜,太阳直射点固定在赤道,地球各地区受热常年不变,气候基本不改变,如果那时还有四季之分的话,从赤道向两极的气候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太阳周年视运动

太阳周年视运动,实质是地球公转运动的一种反映。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总是相等。每年的1月份,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大约为147496千米,也称为近地点。每年的7月份,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大约为152501千米,也称为远地点。

在轨道上运动出现四个季节

假如3月21日,你站在赤道上,太阳正好在你头顶的正上方,其白天和晚上的时间相等,所以称这一天为春分。而6月21日称为夏至,这一天太阳会直射到北半球,正好是北半球的夏天,同时也是北半球全年最长的一天。在9月21日,北极没有黑夜,整个24小时都是白天。

当春分过去6个月之后,9月22日,也称为秋分,与春分一样,太阳正好在你头顶的正上方,这一天的白天和晚上时间相等。再过3个月之后,12月21日,也称冬至。由于地球的转轴倾斜而致,冬至太阳光直射到南半球,这是南半球最长的一天,也是北半球最短的一天。冬至时南极没有黑夜,而北极则没有白天。

地球自转轴倾角的变化与颤抖

地球自转轴的周期性变化幅度

地球绕轴旋转(想象一根棍子,穿过南北两极),但地轴不是直立,它在一个角度倾斜。这个角随时间变化,目前已知地轴倾斜有周期性的变化,约4万年的周期变化,幅度从22.1度到24.5度,目前的倾斜度是23.5度。如果倾角增加,则夏季变暖,冬天变冷。此外,地球轨道的椭圆的偏心率大约以10万年左右的周期在变化。

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自转轴受到日、月引力的影响,而在空中做锥形运动,也就是物理学上所谓的进动现象。进动就是岁差,两者名词不同,岁差则是天文学的名词进动造成岁差。地球岁差的周期大约是26000年左右,岁差现象使地轴在黄道打转,造成春分点平均每年后退50弧秒。今天太阳运行,每月所在的黄道十二星座,与3000多年以前发明的占星术中太阳所在的星座已经不同。北极星也逐渐移动,14000年后,织女星将成为北极星。

与进动有关的一种运动,称为章动,它是在进动过程中,地球自转轴轻微抖动的现象。这两种运动,都是因为地球自转轴倾斜,以及因为自转所造成的形状改变所产生。

下期预告: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得到准确时刻,国际上规定了几种时间系统。下期题目为“时间系统”,将介绍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世界时与地方时、历书时、原子时、力学时,以及建立时间系统涉及到的人文事件等等。

猜你喜欢
北半球纬度赤道
清凉一夏
北极星
差不多和差得多
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
环球旅行
纬度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的推导
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
为什么南北半球的季节不同
飘,雪的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