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居民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

2017-06-05 15:14李江菲张翔翔朱志强郑文贵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潍坊市健康状况主观

李江菲,张翔翔,赵 珊, 朱志强,鞠 磊, 卢 月,郑文贵

(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山东 潍坊261053,li870287139@163.com)

潍坊市居民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

李江菲,张翔翔,赵 珊, 朱志强,鞠 磊, 卢 月,郑文贵

(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山东 潍坊261053,li870287139@163.com)

目的 了解潍坊市居民的社会支持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社会支持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改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凯斯勒心理疾患量表对6174名潍坊市居民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多项Logistic 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潍坊市0.3% 的居民社会支持水平较低,93%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相关分析中,性别、年龄、社会支持水平和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分别与心理健康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中,在心理健康“良好”模型和“一般”模型中,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健康均呈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潍坊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会支持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增益作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程度不同。

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居民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达到一个完美的状态”[1]。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2]。社会支持理论认为社会支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3]。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潍坊市居民的社会支持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社会支持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改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机械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潍坊市各县市区14岁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城乡居民2405户,共 6174人。

1.2 调查工具

1.2.1 凯斯勒心理疾患量表(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10)。

K10量表[4-5]共包含10个项目:①您是否经常无缘无故地感觉到劳累?②您是否经常感到紧张?③您是否经常紧张得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使您平静下来?④您是否经常感到无助?⑤您是否经常感到休息不好且不安?⑥您是否经常感到坐立不安?⑦您是否经常感到沮丧?⑧您是否经常感到做任何事情都很困难?⑨您是否经常感到任何事情都不能激起您的兴趣?⑩您是否经常感到没有什么价值?采用5级评分法,评分范围10~50分,分为四个等级:10~15分(心理健康状况良好),16~21分(心理健康状况一般),22~29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0~50分(心理健康状况差)。由于本次调查结果30~50分的例数较少,因此将心理健康“较差”和“差”合并为同一组(心理健康差)。

1.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ore,SSRS)。

SSRS量表由肖水源[6]等人编制,共10个条目,包含3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每条项目评分 1~4 分,总分 11~62 分,分数越高,社会支持度越高。总分≤22分为低水平,获得社会支持较少;23~44 分为中等水平,社会支持度一般;45~66分为高水平,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多。

1.3 资料整理与分析

采用Epidata3.1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多项Logistic 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14岁及以上的潍坊市居民6174人,其中:男性2997人(48.5%),女性3177人(51.5%);平均年龄为(39.41±15.56)岁;婚姻状况:未婚1784人(28.9%),已婚 4176人(67.6%),离婚48人(0.8%),丧偶125人(2.0%);受教育程度:不识字/识字少234人(3.8%),小学700人(11.3%),初中1874人(30.4),高中/中专1309人(21.2%),大专685人(11.1%),大学及以上1372人(22.2%)。

2.2 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

潍坊市居民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较好,仅19人为“低社会支持”,占0.3%。其中,“高社会支持”者达3513人,占56.9%。同时,调查显示,潍坊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良好”心理健康水平有4373人,达70.8%, 而“差”心理健康水平的人仅占7.0%。

2.3 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性别、年龄、社会支持水平和社会支持3个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比重高于女性,女性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和 “差”的比重均高于男性;65岁以上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仅占59.2%,低于其他年龄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差”者占11.0%,高于其他年龄人群;低社会支持水平中,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仅占63.2%,而高社会支持水平中,“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占78.4%,反映了社会支持水平高低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在社会支持3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支持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越高,同一心理健康水平下,主观支持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见表1)。

2.4 心理健康状况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以心理健康等级为因变量,性别、年龄组、社会支持水平、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为自变量,采用多项 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其中,在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模型中,筛选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年龄是影响居民的良好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在心理健康状况“一般”模型中,筛选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是影响居民的一般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见表2)。

表1 潍坊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2 潍坊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注:*参考类别是看K10等级“差”

3 讨论

3.1 潍坊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目前潍坊市人口为924万,有7.0%的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即近65万的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性别方面,女性相对于男性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究其原因,首先可能与性格和认知有关,女性对负性生活事件反应敏感,因此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7];其次,张凤荣教授认为,女性受婚姻家庭地位、社会工作地位及环境的影响较大[8],女性一般在婚姻家庭和从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性别的结构化不平等使相当一部分女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不同。本研究中,老年人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占11.0%,其次是青年人,占7.5%,再是青少年,占7.0%,与梁樱的论述不同[9],这可能与国内外的社会环境差别有关。根据社会化的相关理论,对老年人而言,伴随年龄增长,老年人要面对身体的衰老、家庭权威地位的动摇、职业角色的丧失、社会地位边缘化等一系列问题[10],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和孤独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对青年人而言,面临的社会化内容更为复杂,在此期间不仅要形成对待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正确价值观,又要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通过角色技能的训练实现角色转变,进行角色技能的社会化,因此,青年人要面临更多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冲突,面对更多的社会压力,从而使其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对青少年来说,少年期社会化阶段是其从童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在此期间,其生理特征及价值观都处在变化过程,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角色混乱和孤独感,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11]。

3.2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增益作用

根据社会支持的主效果模型[12],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和较高的社会支持水平,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在表2中,低社会支持水平下,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数高达10.5%,而在高社会支持水平下,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数仅占3.8%,可见社会支持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与李强的研究结果一致[13]。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主观支持通常指来源于亲人、朋友、同事、邻居情感上的支持,更侧重于对日常生活的感受,客观支持更侧重于对应急事件发生时获得的实际帮助,对支持的利用度则侧重于对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程度不同。在表2中,“良好”“一般”心理健康状况和“差”心理健康状况相比,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其中对支持的利用度发挥的作用最大,与王瑞梅的研究结论不一致[14]。在“良好”的心理健康模型下,主观支持所起的作用要高于客观支持,在“一般”的心理健康模型中,客观支持所发挥的作用要高于主观支持。该结果表明:随着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居民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和对主观支持的依赖也不断提高。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潍坊市居民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发现潍坊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在年龄、性别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加强对老年人、青少年、女性等人群进行特别关注,利用宣传教育等方式对居民的引导,帮助居民调整自己的个体评价系统、学会充分利用外部帮助,增强其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 梁浩材.心理与健康——心理疾病透视[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4-6.

[2] 程虹娟,张春和,龚永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1):88-91.

[3] 付翠.公安监所多维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J]. 战略决策研究,2014(1): 57-70.

[4] 郑文贵,徐凌忠,周成超,等.凯斯勒心理疾患量表在意外伤害与信息健康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3):175-178.

[5] 徐凌忠,王建新,孙辉,等.Kessler10在我国的首次应用研究及其重要意义[J].卫生软科学,2005,19(6):410-412.

[6]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7] 杜亚慧,徐凌忠,曹秀玲.农村女性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0(4):292-294

[8] 张凤荣,姜雪.女性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3, 3(4):74-80.

[9] 梁樱.心理健康的社会学视角——心理健康社会学综述[J].社会学研究,2013(2):220-241,246.

[10] 陈爱梅,黄明明.老年人社会化的困境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29-31.

[1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12] 王永萍,梅月.社会支持综述[J].知识经济,2011(9):58.

[13] 李强,徐玮,李凌.老年人心理健康素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4):688-690,695.

[14] 王瑞梅,郭继志,张涵,等.山东省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6, 33(3):217-220.

〔修回日期 2017-01-20〕

〔编 辑 商 丹〕

Correlat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Residents in Weifang

LIJiangfei,ZHANGXiangxiang,ZHAOShan,ZHUZhiqiang,JULei,LUYue,ZHENGWengui

(1SchoolofPublicHealthandManagement/TheCou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ofMajorSocialRiskPredictionandManagementof"HealthyShandong" ,WeifangMedicalUniversity,Weifang261053,China,E-mail:li870287139@163.co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residents in Weifang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f social support on mental health, thu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residents. Methods: A sample of 6174 residents in Weifang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 (SSRS) and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 (K10). The data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with Chi-square test, Kruskal-Wallis test and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About 0.3% residents in Weifang reported low social support and 93% residents showed good mental health. Gender, age, social support level and 3 dimensions of social support were associated with mental health respectively i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n the multiple analyses, social support, subjective support, availability of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in the model of "Good" mental health and "General" mental health.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residents in Weifang is not optimistic. The social support level has beneficial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Subjective support, objective support and the utilization of these supports imposes different degrees of inflnence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Social Support; Mental Health; Residents

潍坊市卫计委委托资助项目

R195

A

1001-8565(2017)04-0500-04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4.25

2016-12-02〕

**通信作者,E-mail:wgzheng@wfmc.edu.cn

猜你喜欢
潍坊市健康状况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生物栖息地的保护规划模式——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对立与存在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