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为什么这么火

2017-06-05 09:29
新传奇 2017年17期
关键词:周梅森人民的名义名义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这么火

“对于电视剧而言,‘副国级’可能只是一个概念,但它更体现了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反腐力度,这是伟大的进步。‘老虎’‘苍蝇’一起打,这种决心是前所未有的,以前的剧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和力度。”

陆毅在剧中饰演反贪局局长,誓要打击官场“大老虎”

“中国顶级政治剧标杆”

“真不敢相信,我竟然在和爸妈一起看同一部电视剧!”“等不及更新,先去买了小说来看结尾!”“这段时间都在追剧,让人不得不佩服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类剧还得中国人拍出来才够精彩。”

让“电视机都不知道多久没打开”的95后集体发出如此感叹的,正是连日来占据话题榜、热点榜、热搜、红出天际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这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立项出品,由周梅森编剧,李路执导,陆毅、张丰毅等40多位老中青实力演员主演的大戏,将“反腐剧”这个几乎已经消失的剧种复苏在荧屏。

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在已播的剧集中,三条叙事线索清晰显现:一为反腐线,检察机关办理重大腐败案件,揭露贪官丑态;一为政治线,展现各个层级官员的较量,深层次描绘官场;一为人民线,讲述普通工人家庭、企业家等在大时代下的种种遭遇,切中社会现实……三条线索交织并行,构成对世相百态“群像式”的真实写照,满足甚至突破了观众对“尺度”的期许,让人大呼过瘾。

自开播以来,《人民的名义》拿下过全网收视第一、省级卫视第一等多个收视纪录,也是2017年新播电视剧中大数据最高的一部,刷新了多项纪录,网络播放量也早已突破百亿。专业电影点评网站豆瓣网评分高达9.1,创下多年来国产电视剧罕见的好评度。当播出到第45集时,实时收视峰值破7,直接创造了近十年国内电视剧史最高纪录。它不仅被专家评审以“气势磅礴,石破天惊”赞誉,更被人民誉为“中国顶级政治剧标杆”,影响力之大,近几年罕见。

开播数天,《人民日报》便连发两文,其中一篇头条,评价甚高,“潜心八年,六易其稿、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新华社则评其“以艺术照见中国反腐现实”。中央强调反腐败要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决心。

一般电视剧的口碑发酵总要经历一个过程,但《人民的名义》却并非如此,而是首播即红,首播即爆——因为和大多数国产电视剧平淡无奇的开头相比,它的开篇实在可以用“劲爆”来形容。

第一集就是智斗:陆毅饰演的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调查某部委处长赵德汉的贪腐证据,从一碗阳春面一直挖到一栋豪华别墅;另一边,收到风的汉东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换身衣服换个发型马上出逃美国。信息量大得顶得过四五集普通国产剧。

到了第二集,从别墅里搜出来的一整面墙的百元大钞,更是惊呆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尤其是银行职员现场清点超2.3亿人民币的现钞,花式点钞手法也以各种动态图的方式燃爆了网络——平常,这可都是美剧里才有的情节。

“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

《人民的名义》似乎更乐意当一部“警世恒言”。也正因此,电视剧并没有起个更迎合市场的名字,比如“十年贪官落马记”“打‘苍蝇’不如打‘老虎’”“反腐风云”等,而是用了一个乍看起来似乎会亏本的名字“人民的名义”。

但这并不表示《人民的名义》尺度不大。事实上,“大尺度”一直是这部剧广受好评的因素之一。除了前几集中的人民币,剧里还有“举报人到中纪委接受约谈,一路换三次车牌”“白家满屋子的红木翡翠玉石”“姐姐高小琴做祁同伟的情人;妹妹高小凤做高玉良的地下老婆”等以往反腐剧中罕见的情节。

电视剧涉及到的最高官员上至副国级。除了第一集的处级干部,后面出现的几乎都是省部级的“大老虎”,也为以往所罕见。因此,这部剧又被称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

为人称道的还不只是这些拍“苍蝇”打“老虎”或是“海外猎狐”,除了惊世骇俗的贪腐大案,《人民的名义》还拍出了普通官场的典型生态,拍出了那些法律管不着的拉帮结派、架空权力、低职高位、各成山头,让我们看到,新官上任不仅有三把火,还可能有韬光养晦的不显不露。

可以说,《人民的名义》不仅拍出了黑白分明的官员正义与腐败,更拍出了官场生存的灰色地带。好人、坏人,并没有分得那么清楚,时刻可能出现反转,这才是剧集最吸引人一直追下去的原因。

8年才拍了4部戏的李路导演,一直都倾向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非其他导演可及。也正是这份敏感,让他深深感觉到:国家对于反腐的力度那么强,影视剧作品却没有适时地跟上。

确实,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成为政治生活的高频词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用了“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等词来显示中央反腐的信心和决心。十八大后,全国已有百余名副部以上官员和军级以上军官落马,其中还包括正国级的周永康、副国级的徐才厚、郭伯雄、苏荣和令计划等“大老虎”。

在反腐这件事上,文艺作品落后了,直到李路找到他20年的老朋友周梅森,两人共同在沉寂多年的反腐剧水面上投下一块石头——石破天惊。

周梅森在创作时,特别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方式,触及了副国级“大老虎”的贪腐问题。李路表示:“对于电视剧而言,‘副国级’可能只是一个概念,但它更体现了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反腐力度,这是伟大的进步。‘老虎’‘苍蝇’一起打,这种决心是前所未有的,以前的剧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和力度。”

事实上,我国反腐剧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突破的进程。《苍天在上》突破了一号反面角色不能写到副省级、正面一号人物的结局不能是不好的禁区;《大雪无痕》演绎了好官如何变坏,突破了省委主要领导不能变坏的禁区;《高纬度战栗》则探讨了造成腐败的制度和人文环境因素。《人民的名义》中反面角色的层级就突破到了副国级。

“尺度最大情节”

剧中,有些情节也尺度颇大。

汉东省反腐运动的导火索就是大风厂的强拆事件。山水集团用6000万的价格拿下了价值十几个亿的大风厂,侵吞了大风厂工人的股份,这使得大风厂的员工们誓死也要守住大风厂的厂房,抵制拆迁。而山水集团的拆迁队用来对付这些工人的方法竟然是扮成假警察来搞强拆,这一情节可以说给很多观众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这些假警察的警车和警服竟然是光明区公安分局局长程度提供的。他是拆迁队头头常成虎的表哥。又是谁在背后操纵着这起强拆呢?强拆开始之前,常成虎与他的领导人通过电话,从谈话的内容来看,对方一定是政府部门的一位官员。如此一来,整个拆迁的实质就清楚了,就是官商勾结,侵害百姓的利益。

这也正是《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获赞无数的原因,它和现实中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交相辉映,直击社会痛点、敏感点。

强拆一直是当今社会的一块伤疤。据《华商报》去年2月的一份报道,中国城乡管理与房地产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联合发布的《2015年中国拆迁年度报告》指出,最高法院披露,近五年来法院所受理的80余万件行政纠纷案件中,围绕拆迁引发的案件占比超过40%以上。而《人民的名义》不仅写了拆迁,还写官员动用假警察来强拆,难怪有网友表示被这样的尺度给惊到了。

除了这一点,这部剧还踩到了另一个雷区,那就是把警察塑造成了反面形象:协助假警察强拆、溜须拍马、作伪证等等。剧中,光明区公安分局局长程度一方面把警服和警车借给表弟常成虎搞强拆,另一方面,他认为在“一一六”事件中,是大风厂的工会主席郑西坡唆使工人们抵制强拆,惊动了上级,不仅使得拆迁不成,还导致常成虎被抓,所以公报私仇,把郑西坡也抓进了警察局,想定他的罪。政府官员动用权力牟取私利的嘴脸一目了然。

常成虎被市局关押后,为了给表弟出气,程度私自逮捕大风厂员工,并对其威逼恐吓,逼迫其穿上囚服,并承认大风厂的大火与自己有关。

事后,程度因此被市委书记李达康勒令清除出警队,其后他通过对公安厅长祁同伟行贿,升至省公安厅办公室副主任。而以往大部分的影视作品中,警察必须要“光正伟”,无论是在公事还是私事上都不能犯任何错误。

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来,周永康、李东生、赵黎平等落马高官都曾有公安背景,《人民的名义》能触及这些“特殊群体”,揭露他们的问题,的确勇气可嘉。当然了,电视剧中并非没有正面的警察。网友发文称,作为一部文艺作品,很多人物的设定往往是因为剧情需要。

从其他一些细节,编剧周梅森也大胆地向观众展示了官场的糜乱。一个是贪,比如官员收钱收卡、下属行贿也成了例行公事。一位市长过生日,属下368位干部竟然集体送钱。

剧中,贪官赵德汉是国家某部委某项目处处长,骑自行车上班,住筒子楼,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他有一冰箱、一床、一整面墙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他能准确的记到个位数。

另一个就是色。沙瑞金书记开玩笑似地讲述了某组织部部长的一个例子,作为国家干部,不关心底下的科学家做什么,反而对手下的每个女干部了解得一清二楚,甚至叫得出女干部的乳名。虽然像是在讲笑话,但观众却认为,这段话的尺度不亚于2.3亿人民币,甚至更过,因为这深刻地揭露了当下一些官员作风不良、沉迷情色的现象。的确,这几年来官员不雅视频、包养情妇的事件屡见不鲜,严重性并不低于贪腐问题。

而现实中,贪官的惊人行径也不亚于此。《人民日报》刊文称:腐败分子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贪腐事件,正如周梅森所言,“现实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

周梅森说:“这些落马的官员们,还有他们的腐败事迹,给我们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现实比我们有想象力,不断创造出腐败(和反腐败的)奇迹,前仆后继的生动事例,是作家想象不到的。你能想象到煤炭司的副司长家里藏着两亿多的现金吗?魔幻吗?太魔幻了。”

(《深圳特区报》2017.3.29、《人民日报》2017.3.31、《新民周刊》等)

工人们怒不可竭,对抗拆迁

程度贪污渎职,最终难逃法律制裁

赵德汉被带走时,趴在“钱山”上哭泣

猜你喜欢
周梅森人民的名义名义
周梅森:走在滚烫的时代现场
周梅森:走在滚烫的时代现场
以二胎的名义,享受生活
以法律的名义,捍卫英烈荣光
周梅森:三本书影响三段人生
周梅森的“智斗”人生
《人民的名义》
周梅森的政治小说新作《人民的名义》
以创新的名义宣誓发展
以Herm è s名义,注解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