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优势与挑战

2017-06-05 14:59刘娟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
杭州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城西科创走廊

□文/刘娟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优势与挑战

□文/刘娟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发展战略启动,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核心推动力。

在此背景下,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引领全省发展的“创新极”,便成为了浙江省“十三五”期间具有牵引性作用的大工程。将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技创新中心,也成为了杭州的重大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杭州需突出规划引领,突出要素集聚,突出服务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优化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一词指在全面创新时代实现持续创新所需的各方资源,如技术、资本及产业等的链接互动。创新生态系统是创意转化为生产力的新模式,是一个创新者与创新环境等要素围绕创新总体目标交互演化而组成的动态性网络型开放系统。

基于上述理念,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将由多维度、多目标的要素组成,会具有异常的复杂性:它包括个人、企业、高校院所、中介机构(金融、培训及科技转化服务等)、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等创新主体,还包括基础设施、政策制度、文化心理等创新环境要素;它是一个由经济、政治,公民、社会,文化、制度等因素共生共荣、交互博弈,演化发展的动态结果;它与特定的区域空间相结合,是一个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并具有明显的特定产业标识。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以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物理空间为主体,以文一西路、市域铁路杭临线为交通主轴线,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经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西至浙江农林大学,总面积约178平方公里。在前期快速建设的基础上,已逐渐显现出产城融合发展、创业创新活跃的科技新城雏形。

✿城西科创大走廊生态系统建设优势

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逐步显现。从2010年到2015年,杭州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8%增长到3.01%;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从27.05%增长到43.36%;到2016年底,全市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3036家,同比增长21.4%,科技型中小企业7550家,同比增长25.27%。“十二五”期间,杭州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了稳中有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杭州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势头明显。2015年,杭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增速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信息经济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41.8%、37.4%和30.2%,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1%,绝对值达到210亿元。城西科创大走廊内,2016年共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8家。新建省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8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6家,累计分别达到11家、25家、69家。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落户大走廊,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新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7家,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0多名。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不断加强。作为城西科创大走廊空间主体的城西科创集聚区经济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各产业集聚区之首,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其产业增加值、企业利税额、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均列全省第一,尤其在“产业优化”“发展效率”两类指标中表现优异。2016年科创大走廊各项发展指标均高于杭州市平均水平,利税总额等指标增速超过全市增速的1.5倍以上。

试点、示范区迅速发展。近年来,杭州先后入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国家促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5年,杭州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萧山临江国家高新区、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启动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入选中国十大创新生态城市。2016年,未来科技城入选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

创新人才的培养及使用机制已初具成效。城西科创集聚区2013-2015年科研经费支出列全省集聚区第一位,区域内拥有国家第三批海外人才创业基地、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汇聚大院名所56家,累计培育和引进“国千”专家102名,“省千”专家142名,两院院士25名,海外院士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累计1200名,每千就业人数中“国、省千”人才约2.03人(2014年数)。截至2016年底,仅未来科技城已累计聚集海外高层次人才近2200名,其中“千人计划”200余名。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市、区出台了《关于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意见》《关于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浙江投资创业的若干意见》《关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理体制的意见》及《关于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扶持政策,加大了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备机制,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

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创新创业平台环境。城西科创大走廊内自然生态基础优越,农田和水网为主,湿地和青山并存,拥有西溪湿地、五常湿地、和睦水乡湿地以及南湖、青山湖等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布局建设了梦想小镇、云制造小镇、紫金众创小镇等特色小镇,积极支持西湖高等研究院和共同参与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打造了创业项目与资金对接交流平台、创业网络平台,引进了知识产权、财务、法律、投融资为一体的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

从上可知,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中的良好的市场环境、高层次的人力资本、较为充足的资金来源、较好的制度监管体系和基础设施及有重点大学引领的教育文化支持等关键要素已初步具备并正发挥着其积极的催化作用。

✿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挑战

国内外创新环境持续快速变化。“十三五”期间,国内外宏观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性科技创新孕育重大突破,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创新能力将是决定一国在国际竞争中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中国大力支持信息网络、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而获得后发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在全球创新体系的地位、角色和作用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引进模仿创新者转变为自主创新者,从创新跟随者变为创新并驾齐驱者,进而成为创新领先者。科技与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的浙江省一贯重视科技创新,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跨入创新型省份行列的工作要求,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把抓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第一工程”,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杭州坚持把科技创新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引擎、主战略,加快发展动力转换,推进信息经济、智慧应用。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给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目标亟待进一步充实完善。科创大走廊战略定位为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该定位需进一步充实聚焦,明确其在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支撑产业研发和标准创制、领军企业的培育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国际化等方面定位和目标。现有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数量指标较多,质量指标略显不足,对于创业成功率、中介服务的优质率、各类平台孵化服务的有效率、融资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等重视、分析不够。科创大走廊中由浙大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及青山湖科技城“三城”和梦想小镇、云制造小镇、互联网金融小镇及浙大紫金众创小镇等多功能的特色“小镇”和创新区块支撑构成,如何使这些具有不同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目标定位与科创大走廊目标定位有机结合、协同互动对于科创大走廊的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科创大走廊的创新生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然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明确的阶段性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科研成果的技术转移与产业化效率亟待提高。目前中国企业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仍为数不多,万众创新刚处于起步阶段。据有关数据,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首次突破1万亿元,但仅占主营收入额的0.92%,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2。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应用技术的比例仅约15%,远低于先进国家约30%的比例。城西科创大走廊将致力于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移与产业化效率,促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创新体系汇总的“全流程”参与和“双向互动”,着手推进以信息经济为引导、高端服务业为主导、智能制造业为支撑的科创大走廊产业新体系建设。而技术升级、产品改造最终收获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技术研发长期稳定的投资。扩大创新创业投资的来源、丰富金融支持的方式,迅速发展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等资本形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将成为解决研发投资的必要途径。城西科创大走廊中布局了众多较高层次的科研院所,应考虑以增大资金投入、制度创新等手段鼓励支持其自主布局科研项目,进而促使一批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化单位,在资本引入及管理打包服务等帮衬下,使其发展成为具有活力的创新创业主体。

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使用机制不完善。城西科创大走廊科技人才队伍虽已初具规模,但为了适应技术发展带来的竞争环境的变化,创新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也亟待更新。故此,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的培育应更注重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从使用、吸引人才方面看,科创大走廊聚集区应积极促进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努力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在企业与高校院所间更高效顺畅的双向通道,探索建立外籍高层次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模式。

政策和市场服务体系需进一步优化。在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中,政府的定位是服务者和统筹者,不直接干预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战略、规划和计划;进行支撑体系建设(创新和合作基地、科技产业园、孵化器、科研开发共享设施、信息网络、金融支持、税收减免等);营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管理体制和人文环境等创新环境,提供配套的政策和措施支持;更多地发挥组织、协调、方向引导作用。这样的定位有利于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创新活动也更加贴近市场。就完善政策体系而言,应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创新扶持政策之间的协调衔接,避免政策打架;在现有政策优势上梳理整合,与时俱进、创新突破,争取在自主研发项目申请立项、产品生产特许、市场化人才评价及职称评定、知识产权交易和所得税优惠方面制定专门政策和实施细则,并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在运营机制方面,建立高科技企业服务需求反馈机制,成立创新服务工作平台,通过线上留言与线下交流结合的方式,及时受理创新主体反映的服务需求,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创新主体需求,在人才服务、资金、政府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科研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提供差异化服务。

面对以上种种挑战,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需要统筹推进人才引进培养、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等的全面创新。该系统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吸收引进创新”和“引领创新”两种模式并存。吸收系统外的先进的知识、技术和最佳实践,然后迅速将其本土化,能够帮助系统内的创新主体快速掌握先进知识和技术、缩短研发周期,在此基础上积极有效提升核心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创新模式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城西科创走廊
神奇的走廊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用“博悟”开启少先队特色活动之旅——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城西博悟院”活动实践与思考
走廊上的时光
走廊上
豆苗成长记
在走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