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发展等级之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2017-06-06 17:20毛启智魏智慧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草稿纸毅力论据

毛启智+魏智慧

[写作指导]

一、因果分析之概说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得之串联而引起的现象。因果分析就是解剖、追问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相互决定等内在联系的思维过程。议论文中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存在着关联,因果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论据,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理性分析把论点与论据的各种因果关系揭示出来,从而使论证顺理成章,论点使人信服的一种论证方法。因此,在写作时,只有学会由果溯因,即学会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深刻,透彻。

二、因果分析之类型

以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思维形式是归纳。具体分析时有两个方向:

第一、由因到果。其基本模式为:观点(因)+论据+分析+结论(果)。如: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传千年,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找到人生中的航标,成就大业。其中,谦让一词,占据着重要的分量。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所必备的。因此,无论何时,谦让不可弃。

——《谦让不可弃》

第二、由果溯因。其基本模式为:观点(果)+论据+分析(因)。如:

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中心论点)世间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孤独的。“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词语,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至死捍卫真理的信念,是苏轼“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孤高。他们的孤独都是幸福的。(诠释论点)

——《孤独与幸福》

以理论论据论证论点的思维形式是演绎。手段是分析概括,核心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它可以用原因来证明论点,以原因的必然性证实结果的必然性,

三、因果分析之方法

1.直陈法:即直接陈述,就是直接由结果来探究原因。如: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拿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作赌注。人生不是草稿纸,可以在上面先试探着画几笔,然后再擦掉,这样你就不会倾注你的全部精力,认真生活。只有告诉自己,人生不是草稿纸,你才会尽力地走好每一步。

——《人生不是草稿纸》

2.自答法:即自问自答法,就是对产生某种现象的结果提出疑问,然后直接探究原因,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并用“因为”等关联词领起句段,进行回答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又可以使说理层次分明。如:

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拥有顽强的毅力,才能战胜它们,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因为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毅力是成功的保证》

3.假言因果法:就是用假设性的语言,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出来。如:

其实,历史已不止一次向人们鸣响了警钟,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了扁鹊之言,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他怎会遗恨街亭而被诛?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如果唐太宗不听取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忠言,与民生息,怎能开拓出“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呢?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4.求同法:就是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比较这些内涵,找出共同点,为设立中心论点服务,中心论点必须涵盖所有材料的中心意义。如:

古代的曹雪芹,遭受一次次的打击,在举家食粥的情况下,依然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现代的朱自清,家境贫寒,在上大学时,由于没有钱买新的被子,只能用绳子将破被的另一头扎起以御寒,但他仍刻苦学习,最终成为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外国的塞万提斯,在被捕入狱后,仍写出了《堂吉诃德》这样伟大的著作。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的国籍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个性等等都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处于逆境而不气馁,勤奋努力,最终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逆境能使人成材。

5.求異法:就是在若干材料中,其他因素都相同,只因一个因素不相同,却产生了某种不相同的结果,那么这一个因素就是关键原因。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似乎已成千古名训。然而只要细加思索,我们就不难发现近墨者未必黑,

——《近墨者未必黑》

[例文展示]

成功需要等待 樊恒

蝶蛹因为耐心等待,挣脱束缚,飞舞于空中;雏鹰因为耐心等待,扇动翅膀,搏击于长空;梅花因为耐心等待,战胜了严寒,吐露芬芳。成功因为等待,才会更加充实、甜美。

等待是孔明先生的卧居世外,不急不躁。孔明先生的等待成就了刘、关、张“三顾茅庐”的佳话,诸葛亮也终成一代名相,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旬。“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没有等待、没有淡泊与宁静,成功岂不成为空谈?成功需要积蓄。古有“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等故事,可见不是什么人都能随随便便成功,必须要经历磨难和风雨,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得,可真正能做到的却屈指可数,于是,大多数人都与成功失之交臂,碌碌无为,了此一生,所毗要成功,就一定要坚定信念,耐心等待。

等待是苏武的牧羊塞北,不屈不挠。苏武的等待最终迎来了后人对其爱国之情的无限敬仰,他的精神流传至今,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力勃发,报效祖国。人生在世几十载,一定要有所作为,才不会发出“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悲叹,有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并非他们不努力、不聪明,只是曲解了成功的含义,成功不是哗众取宠,更不能只用物质财富去衡量,“有的人有百万家产,却是贫穷的,有的人虽然贫穷,却是富有的”,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成功,耐心等待,方可成功,

等待是刘邦的还军灞上,不进而退,刘邦的成功,绝不是巧合,而是结合了天时、地利、人和,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的耐心等待。可以说等待成就了刘邦。靖节先生道:“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也是在等待,等待看自己的世外桃源。他是成功的,因为他是自由的,他的精神是愉快的。

成功需要等待,却不是碌碌无为,而是要在等待中积蓄,在等待中向成功靠近,一鸣惊人。

成功在于等待,

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揭示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立意深刻,说理透彻。文章开头通过描写“蝶蛹、雏鹰、梅花”都在等待中绽放自己的精彩,由果溯因得出中心论点:“成功因为等待,才会更加充实、甜美。”通过描写孔明的等待,苏武的等待,刘邦的等待,陶渊明的等待等,异中求同,最后点题升华得出结论“成功在于等待”。由果溯因,异中求同,论据充分,思辨性强,首尾呼应,浑然天成。

猜你喜欢
草稿纸毅力论据
我懂得了坚持与毅力
毅力号来了
How to Get Slim?
恰当使用论据
学生检查试卷的“秘密武器”:草稿纸
半张草稿纸
论据选择“四要”
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