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早点

2017-06-06 17:26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16年46期
关键词:胡辣汤辣子品相

第二天早早起来,穿街过巷,只在味觉记忆的顽强指引下,寻那早年让我恋恋难去,又常因无钱而空回的地摊食品。

几十年的建设,古城高楼林立,大道通天,很有些现代化的味道。可这小吃摊却简陋依旧。人行道上架板为桌,几个高高低低、方方圆圆的凳子排在两边,各色人等俱围在那板桌前,专心一意进食。

先来一碗胡辣汤。中国饮食,说全了,色、香、味、器、形、意,字字得到。可这种街头传统食品,重的只在一字:味!若看那色,黑乎乎一锅浓汤,没少倒酱油,少打淀粉;里边若隐若现些白菜、粉条、肉丸之类。很像旧时的木匠师傅做活时,熬下的一锅皮胶,腾腾冒着热气。要是外省人看了,怕要呕出胃来。可咱要的,就是那一口“味”儿!

摊主是位中年汉子,白帽、白裙,一边招呼我坐下,一边拿起耀州窑烧的蓝花粗瓷碗,一把木勺,高举,低落,抖一抖,輕轻盛进碗里,大了嗓门问道:“辣子,要不?”若是不吃辣子,便答:“免红!”我口重,便说:“多来!”

拿起汤匙细品那碗胡辣汤,几十年前的种种记忆,裹了一些人和事,都一勺勺,或酸或甜地随它灌进肚子去。吃罢,那辣、那黏、那香,似乎跨越岁月,和生长在记忆中的口味衔接在了一起,舌齿之间,久久难去。虽说只是一碗俗常饭食,此时,冲击情感,竟如面晤久违亲朋,或者徜徉于友人书信的墨香之中。

之后还吃了碗甑糕。鼓鼓堆堆一碗甑糕,白的是糯米,红的是大枣。在甑子里一夜的水蒸火煮烂焖,米吸收了枣子的色和味,枣子吸收了米的香和黏。香喷喷,红亮亮如一团清亮的琥珀。闻一闻,就过瘾。

在西安的日子,天天如在梦里,有时驱车十里八里,也就为吃一碗开胃的“岐山臊稍子面”,或者一块干硬的乾州“锅盔”。

往事、乡情。我是用舌头一点一点贪婪地品尝它的滋味。

(节选自雷抒雁《舌苔上的记忆》,有改动,题目为编者加)

写法点拨

作者写了自己回到家乡后吃的一次早点。作者依次写了小吃摊的陈设、胡辣汤的品相、摊主的衣着以及与顾客的对话、喝胡辣汤的感受、甑糕的食材、品相,将自己对家乡美食的怀念表达了出来,感染了读者。

小露一手

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小吃,你喜欢吃哪种小吃?你可以仿照选文,写写小吃用到了哪些食材、怎样做成的、外观是什么样的,写写气味、味道,要让读者看了你的习作会尝试做这种小吃,会流口水。

猜你喜欢
胡辣汤辣子品相
家乡的胡辣汤
辣无邪
胡辣汤
面相与品相
“周辣子”
面相与品相
面相与品相
我们班的“虞辣子”
下饭神器虎皮辣子罐
胡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