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贸区发展模式探析

2017-06-06 12:06靳松
商情 2017年16期
关键词:我国自贸区发展模式

【摘要】本文从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贸区的发展模式入手,着重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贸区的特征,并探索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贸区模式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 我国 自贸区 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够加快我国的对外贸易,促进高标准自贸区的构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贸区的发展方式主要由境内开放和境外开放这两种。并且,一带一路为我国自贸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自贸区应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加快高标准自贸区构建,不断提高自贸区发展水平。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贸区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贸区发展的模式

1.1三级管理模式

我国自贸区的空间跨度较大,且部分自贸区离内陆较远,不适合政府直接关系,需要采取中央、地方和园区的三级管理方式。中央政府部门授权建设自贸区并对自贸区进行宏观管理,而地方政府在自贸区设置日常管理机构,维持自贸区的日常运行。自贸区管理部門则负责自贸区的发展与经营。

1.2通关监管服务模式

通关监管服务模式主要运用于海关特殊区域,通关监管模式能够促进自贸区内的服务、货物等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形成透明、公开的自贸区管理体制。并且,通关监管模式能够整合海关、口岸、商检和税务等管理流程,简化通关手续,创新关检机制,进而促进商品进出口。

1.3离岸金融业务模式

离岸金融业务模式主要建立与自贸区相配套的外汇金融管理机制,为跨境融资和投资贸易提供便利。为此,我国自贸区积极支持租赁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自贸区的发展,加强重视精密仪器和设备租赁、飞机租赁等金融租赁业务,加强对科技企业的境外投资管理。

1.4外商投资模式

我国积极扩大金融服务、物流快递、航空运输、电子商务等服务领域投资,放宽投资要求和经营范围限制,营造平等的投资市场环境。并且,外商投资模式需要改革传统的投资管理方式,加强投资事后服务和管理,提高外伤投资服务水平,为外商投资提供便利。

2.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贸区的特征分析

2.1边境开放措施特征

首先,降税周期特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东盟新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基于发展水平的基础关税也不同。因此,东盟新成员国可以适当延长降税周期。而且,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了货物贸易协定与早期收获计划相结合的降税模式。其中早期收获计划所包含的产品率先实行关税见面。而货物贸易协定的降税周期较短,基础降税周期为6年,东盟新成员国可以将降税周期延长到10年;其次,降税结构分析。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东盟”的自贸协定降税结构比较特殊。具体来说,新加坡的关税完全消除,而且,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关税消除税目高达90%。

2.2境内开放措施特征

首先,中国与各国自贸协定都在原产地规则、TBT、SPS等方面达成了共识,没有涉及售后服务限制、价格共控制、分销限制等措施。并且,针对TBT和SPS合作,协定双方的合作在坚持透明度原则的基础上,实施合格评定互认并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另外,在投资领域,双方采取双边投资的模式,共同监管与管理投资问题;其次,从各缔约方服务贸易开放角度分析,各国的自贸区服务开放模式基本相同,允许教育、文化、娱乐等行业设立外资独资企业。而在商业服务中,除石油、矿产、税收、会计、法律等领域都允许外商设立独资企业。并且,在建筑工程领域允许外资独资企业和双方合资企业。另外,在航运、海运和通信领域,我国自贸区允许合资企业,但必须由中方控股。

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贸区的发展策略

3.1加快一带一路贸易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是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我国应加强重视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贸易畅通建设,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自贸区的发展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为此,我国应积极制定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政策,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规划和发展方案,并加强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保证自贸区对外贸易的畅通。

3.2注重境内开放和境外开放

首先,我国应加强重视境内开放,不断提高境内开放的程度,积极与沿线国家协定降税周期,优化降税结构;其次,我国应积极创新境外开放措施,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技术合作,实现双边合格评定互认,并在竞争政策、价格控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创新控制措施。另外,在投资管理上,我国自贸区应提高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积极引入外资加快自贸区建设,注重双方的长期合作,进而构建高标准的自贸网格。

3.3加快产业升级

一带一路战略能够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自贸区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自贸区的产业机构,实现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相互配合,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且,我国应积极鼓励发展过剩的国内产业向外转移,向沿线国家自贸区进行投资,拓宽产品的国外市场,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另外,我国应自贸区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自贸区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降低国际贸易成本。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自贸区机遇[J].曾婧.特区经济.2015(08)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广东自贸区发展[J].陈文宇.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6(02)

作者简介:靳松,男,1967.11.22,汉,天津人,工作单位:四川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中学一级,研究生,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

猜你喜欢
我国自贸区发展模式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计量经济模型下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定量研究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关于我国计算机教育MOOC发展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