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困境、成因与理路

2017-06-06 12:35李全文赵永明张红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一体化

李全文 赵永明 张红

摘 要 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实现农村地区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与现代化,是“两个一百年”进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在审视我国城乡文化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深刻厘析城乡文化落差的成因,从而积极探寻农村地区走出文化发展困境的现实理路。

关键词 城乡文化 一体化 困境成因 发展理路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SK2017ZD25);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7A0286);安徽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SK2017A0287);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5A448);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6103 71054)。

作者简介:李全文、赵永明、张红,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365

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指在城镇和农村地区配置平等的公共文化资源,提供相对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城乡居民都享有公平的文化权益。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实现,对传承和创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推进,要在利用现有条件和基础的同时,正视和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呈扩大化趋势

从近些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走势来看,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要远远大于农村地区,而且这一差异化趋势正渐逐扩大。具体而言:农村地区文化消费的增速缓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城镇地区文化消费的增速与人均可收入的增速基本呈协调同步的状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比例相对稳定。这凸显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在文化消费意识层面上的反差,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规模与质量不高。反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受到生活、工作环境以及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对子女文化教育、个人休闲娱乐以及文化活动参与的关注度较高,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愈加渴望享受精神文化食粮。

(二)文化基础设施反差显著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与城市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这也是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障碍。城镇地区依托各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基本健全了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图书馆、文化站、艺术展览中心、影剧院等基本满足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诉求。而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却长期落后、荒无,发展速度、投资规模、覆盖范围、配套设施等与城镇地区存在显著的差异。村民仅有的文化活动大多集中于社区服务中心,且缺乏理想的专业管理人员和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素材。

(三)文化工作岗位及工作人员配置不均衡

城镇文化工作岗位和工作人员的配备要明显优于农村地区。城镇地区的文化管理岗位设置齐全,包括了公益文化宣传、公众文化活动、公众文化教育等方面,且岗位之间的联动性、交互性较强,具有成熟的管理制度和薪酬福利制度。而农村地区恰恰相反,通常是一个岗位身兼数职,所谓的文化工作管理通常流于形式。此外,城镇地区文化从业人员大多是专业出身,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其专业素质能够满足文化岗位要求,完善的薪酬福利和晋升体系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力。农村地区的文化工作人员在这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文化教育软硬件配备不同步

城镇中小学普遍配备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包括塑胶跑道、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微机室,以及各类体育、乐器、美术等器材,这些硬件设施的质量较高,更新及时且有专人负责日常维护,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老化落后,数量不足,紧张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文化素质教育开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城镇地区中小学教育有专业的教学团队,有利于推进文化活动的改革创新。而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普遍面临师资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学理念落后等突出问题。

二、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困境成因

(一)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意识短缺

1.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发展的认识短浅。很多地方政府在政策支持和发展规划方面对城乡文化的现状考虑失衡,不能对城乡的优势与不足加以理性比较,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不高,出现农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而部分城市地区文化资源过剩的现象。还有部分地方政府认为农村封闭偏远,经济落后,应以发展经济为主,对文化建设的长远意义感触不深。

2.农村居民的文化意识和参与意识不强。农村居民倾向于居住、生活、人情、教育等方面的消费,不关注自身的文化消费与精神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农民传统的生存模式,体现出农民收入的偏低与不稳定性。同时,农村居民对公共性质的文化活动参与较少,休闲模式较为单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化宣传与普及工作不到位,对农民的文化休闲引导不力。

(二)城乡经济发展存在较大落差

1.农村地区长期积淀的客观弱势短期内难以消除。农村地区经济基础的落后导致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持续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到文化公共服务水平。而相对滞后的社会面貌也难以吸引优质文化人才,文化工作人员合理的社会保障支持乏力,实现文化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更无从谈起。

2.农村地区缺乏特色产业支撑。近些年来,由于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乡村生态旅游以及绿色产业发展较快。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缺乏产业实践经验,许多村委及农民对此持消极观望态度,相比于已经成熟的农作物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他们更倾向于后者的稳妥性,因此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三)城乡体制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消解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文化建设的二元性,在制度上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被划定为身份不同的两类群体。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科学的文化资源,以此达到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保障最基本文化权益的充分享受。而囿于财力的困乏,对社会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的分配倾向于城镇,施于农村的社会公共服务和文化资源较为贫弱。这就决定了在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且短期内难以消解,农村文化繁荣与农民文化意识增强需要全社会的加力支持。

(四)城乡文化互动乏力

1.城市对口农村的文化支援体制尚未成熟。虽然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扶贫机制已经得到政策肯定,但地方政府在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优势互补的调控职能方面做的还差强人意。一些地区确实推进了文化下乡服务工作,但实际效果大多流于形式,其长效性、稳定性和特色性仍然是制约城乡文化对口支援的重要瓶颈。

2.城乡文化工作人员的交流学习密度不实。城乡文化发展差异很大程度上缘于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因此,促进城乡文化工作人员的岗位交流与专业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就目前而言,针对农村地区文化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人才激励政策,城乡文化工作单位缺乏行之有效的交流学习,甚至部分农村地区文化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五)农村文化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方面,必要的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管理服务岗位常处于空缺状态,文化岗位制度规范难以落实,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模糊不清。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文化工作人员的晋升制度、薪酬绩效制度不规范、不合理,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不正之风影响了文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制度束之高阁,约束不严,权责不明,以至文化懒政、庸政等现象不在少数。

三、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现实理路

(一)增强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理念,制定科学的绩效体系

1.重视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思想建设。一方面,城镇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能够引领文化发展大势,借助庞大的受众市场推广农村文化特色,带动农村文化的兴起与繁荣。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地域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相较于城市地区而言优势明显,农村通过发展乡土特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对拓展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增强全民文化意识有较强的引力作用。

2.制定科学的文化事业绩效体系。一方面,考核标准要实现量化,实现多层次、多角度文化事业工作测评。包括居民文化消费、文化资源开发、文化资源配置等,要结合文化专家学者的专业性意见,制定科学的文化绩效考核标准。另一方面,由政府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基层文化工作部门进行绩效考核,遵循民主、公开、透明的考核原则,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二)大力发展特色化生态经济,完善財政资金调配机制

1.发展农村经济要确立特色化核心产业。传统的单一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养殖业的经济结构是文化发展的桎梏,应该结合农村地域优势、生态优势、文化元素优势等发展特色化生态经济。政府要加大农村经济发展扶持力度,与一些经销商、分销商或大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使农民乐意从事新的经济模式。同时,整合农村现有资源并进行统一规划、生产,实现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以此吸引具有实力的企业参股。

2.改革不合理的财政调配机制。在财政资金的配置方面既要遵循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原则,为文化建设提供必备的财政保障,也要根据地域发展现状、地域优劣势、市场需求等合理调配财政的分布,在兼顾整体发展的同时体现出文化建设的重点,提高资金的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

(三)整合城乡公共文化资源,破除城乡体制二元结构

1.实现城乡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城镇与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及基础设施可以存在规模、数量上的差异,但在文化资源质量、功能配套等方面农村地区应与城镇保持一致,使其能够基本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应与时俱进,以适应城乡的市场规模、文化需求、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动态变化。

2.逐步消解城乡二元化体制。保证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改革必定是加力进行。文化权益对等是保证城乡居民平等享用文化服务的思想条件,改革过程中应将平等的文化权益纳入城乡统筹范围。

(四)培养农村专业文化人才,加大城乡文化互动力度

1.打造推进农村文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内培外引工作能力强、热爱农村文化事业的专业团队,通过业务培训、职业道德培训以及文化意识塑造等多种途径,提高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岗位查缺补漏,配置齐全的文化工作岗位。同时,注重发展团队协作能力,促进文化宣传人员、策划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2.构建农村对口文化支援长效机制。城镇地区的文化优势在于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和先进的文化基础设施,而农村地区的文化优势在于保留完整、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形态。要将城乡的文化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在文化互动过程中取长补短。同时,以城市地区的资源优势对口援助农村文化发展,通过文化下乡、岗位交流等多种途径支援农村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光元.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以安徽为例.皖西学院学报.2012(3).

[2]张涛、彭尚平.当前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6).

[3]蒋建国.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求是.2011(23).

猜你喜欢
一体化
国有企业信息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关于服装局部工艺制作的教学方案设计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电气设备控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