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古村落与民间信仰研究

2017-06-06 12:43王晶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5期
关键词:民间信仰蔚县古堡

摘 要 蔚县,古称蔚州,为“燕云十六州”之一。该县最大特点是它的古城堡。可谓有村就有堡,见堡就是村。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堪称一绝。著名学者罗哲文先生曾写道:“在世界的东方,存在着人类的一个奇迹,这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在长城脚下,还存在着另一个奇迹,那是河北蔚县的古城堡。”本文认为针对张家口的古堡研究有助于补充完善对华北地区古村落研究的现状,对研究村庄聚落、民间信仰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蔚县 古堡 民间信仰

作者简介:王晶,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373

本文以蔚县县城和周边村镇为研究重点,当地古堡现存残损严重,情况堪忧,保存较好的村堡较少,历史上的八百庄堡之说已不复当年盛况矣。目前现存的150余座古堡中,西古堡、宋家庄、北方城、白后堡、白中堡、白宁堡、白南场、小饮马泉等堡保留尤为完整 。

一、堡门朝向问题

蔚县城堡的城墙有的高达15米,由黄土夯实而成。城堡大多为民堡,只有一小部分为军堡。其中关于堡门的朝向和数量的统计是一大重点,在对当地的实地考察中发现南门最多,东门次之,北门最少,笔者猜想北门并不多见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兵家必争之地,而古堡的修建大多集中在明洪武至嘉靖年间,鉴于这段时期战争多发,边界不稳,说明这些古堡多是为了抵御蒙古入侵所修建,这一点可从宋家庄镇吕家庄南堡的北门匾额上的 “镇虏”二字可得。但令人奇怪的是偏偏这座堡建有北门,故笔者认为是否吕家庄南堡在当时地理位置颇为重要,或者该堡当初是军堡,建立北门是为了方便迎敌作战等原因,故笔者认为这对于了解当时的战争情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其余两座建有北门的分别是南留庄镇的田家庄村和白南场,而且这两座古堡只有北门一座堡门,笔者认为这可能又有地理地势等原因所造成。因为白南场北紧靠下广(下花园一广灵)公路,东临沙河,地势较平坦。根据现有公路可以推测当时白南场的北方紧挨交通要道,为方便堡内居民出行,所以开了一座北门,除此之外,因为白南场是由白后堡几户人迁居于村南的一块场上建村,约在元至元年间建村,故取名白家庄南场。后简为白南场。因为白家六堡相距较近,即使有兵祸战乱之险,对于白南场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故白南场建立了一座北门。而南门最多则可能是因为不管我方增派援军,还是便于堡内居民撤离从南门经过都十分便捷,并且古代房屋建筑一般遵循坐北朝南的传统,所以堡门的修建也受这一习惯的影响,根据《周礼》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说明地方上的村堡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着先秦时期的规制,虽然有些地方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有一些改变,如周礼中提到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因为该地的宗祠较少(白家六堡的宗祠因个人原因没有参与考察,故对真实情况不太了解),并不清楚宗祠是否严格按照“左祖右社”的规制来,但是寺庙、神社等并不分布在右侧,这一点已经俨然不同于先秦时期了。而且最早的“旁三门”也已经演变成了一门,而且并不是每座城墙上都开设城门,笔者认为这一点不仅体现了随着时代的演变城池的建设规制会有所变化,而且随着中央到地方这一不同层级也会发生变化,就像北京旧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指得是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蔚县古县城有东门安定门、 西门清远门、 南门景仙门(东门已拆),当然北京作为全国性都城,其城门数量显然不是这一偏远地区可比,但作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古县城的城门数量相对于北京而言,也有一个递减的趋势。

大部分的古堡只有一座门,其中也有少数村堡有两座门,而且古堡开南门在当时是相当普遍的一件事情。但是西门在当时并不常见,而且建有西门的同时往往会再开一座堡门,单独只建一座西门的情况极为稀少。

二、古堡规模及建制

蔚县村堡大多为方形或长方形,边长从100米到200米不等。堡内道路结构非常规则,由一道主街及与之垂直的数条小巷组成,成“丰”字型结构,当地人称之为一街几巷,这一点在南留庄镇上的南留庄村体现的尤为明显。所以堡门也多建在正南、正北等方位,但也有部分堡门建立在角上,如南留庄镇的埚郭堡的东门建在东南角上。通过实地调查可知这些古堡的人为规划痕迹十分明显,堡的建制也大同小异,不仅堡内的道路规划大致相似,而且建有排水渠等基础设施,更有规划完善的古堡建有水门这样的大型排水设施,如下宫村乡的苏邵堡。

下宫村乡的苏邵堡的水门建设较为独特,具有非典型性。该堡地处平原,一马平川,但是当地偏偏建有水门,故笔者大胆推测,该地在历史上可能降雨较多,易发涝灾,但是而且水门外地势也十分平坦,并无深沟或深坑等,不知是经过多年的演变,該地的地理地貌发生变化,还是水门的作用不止用于排水,这一点有待我们做进一步的深入调查。

三、庙宇与信仰

蔚县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堡内建有众多寺庙,当地现存寺庙多创建于明代,清代重修,这和古堡建立的时间大致相同。所有庙分散在堡墙四周,特别是堡门旁边,当然也有建在堡中心的庙宇,而且庙规模大多比较小,绝大部分都是普通规模或者单殿庙宇。在堡门附近常常会形成一些大规模的庙宇集群,如逢驾岭和苏邵堡的庙宇集群较为典型。也有距离堡门较远的庙宇集群,如浮图村附近的玉泉山上的寺庙群就比较大,这些庙宇集群都有相对应的戏台,由此可见,这些庙宇集群除了担有祭祀神灵的基本功能,更多的承载一种公共区域以供人们集会的作用,因为一般情况下的庙会多在这些区域。堡内出现庙宇集群可能因为堡空间比较小,庙宇聚集在一起方便人们参拜,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考虑,庙宇建在一起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其次方便人们的参拜,如现在女生在商场购物,可在无形间带动香火不旺的庙宇,达到总体上的一个平衡,增加香火钱收入。

通过对调查区域中庙宇神灵的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真武、关帝、观音和龙王这四种神庙最多,这四类神灵基本上占了其神灵数量的80%以上。其中尤以真武和关公最为重要。真武绝大部分在北墙正中墙上,几乎每个堡都有真武庙,鉴于明初当地兵祸连绵,其位置明显有保卫村庄的意味。虽然清朝一代,该地相对稳定,但是祭祀真武的传统得以延续下来,所以真武庙在清代屡次重修。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真武庙都高高建立在北墙正中,也有建在堡中心的真武庙,如曹疃村的玄帝宫,该堡有两座真武庙,一座建在北墙正中的高墙上,一座建在堡中央。关帝庙大部分在南堡门外,也有在堡内的,情况不一而足。且当地的关帝庙大多承载财神的职能,如县城内的财神庙内就供有关帝。观音庙的数量也很多,一般都在堡南门外,或正对南门,或者在阁门上,一般建在阁楼上的庙宇多是背靠背的双殿建筑。这种阁楼上背靠背的双殿的建筑除观音庙外,出现较多的是文昌阁和魁星阁,这一点是否可以证明当地文风鼎盛,笔者认为这需要考察当地县志才能得出確切结论。龙王庙的兴建可以得知该地在历史上并不是长年风调雨顺,而是旱涝等气象灾害频发,这一点可以和堡内的排水沟渠和水门以及当地县志一一印证。

除了以上四类神灵之外,还有比较常见的三官庙、五道庙、马王庙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区域财神庙比较多,这些财神庙的产生应该不会很早,应该都是晚明以后。而且该地不同于山西建有众多行业神庙,对于财神的祭拜比较统一,但当地的琉璃制造业在史上颇有名声,这种手工业是否有专业的对行业神的祭拜还是只祭拜关公,这一点有待考察。并且中国人对财神的祭拜出自一种自发的对于财富的追求的美好愿望,这一点不同于西方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来推动当时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就像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中所讲的那样,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缺乏理论基础,无法形成像“天职观”这种宗教理论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所联系起来。

除了上述神灵之外,当地对于奶奶庙和城隍庙、阎王殿的祭拜也十分普遍,这表明在古代国家权力的触角不能延伸到的乡村一层,庙宇承担着人们对生死的信仰与寄托。“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一个人的一生,从孕育到诞生,从成年到结婚,再到死亡转生,都离不开信仰和仪式,都离不开神灵。民间信仰认为,奶奶庙管生,五道庙送死。从生到死,一生中离不开林林总总的神灵,可谓人与神终生相伴、生死相随,而人生历程也就在此相伴相随中获得了意义。”

不同于西方长期被一种宗教所统治,中国的民间宗教信仰神灵种类纷繁,且民间信仰不同于整个国家在某一历史时期可能崇佛或崇道的情况,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从来没有哪一种宗教信仰能够一直独占鳌头。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该地存在逾制建庙的情况,如县城内的灵岩寺、卜北堡村的玉泉寺都属于皇家寺庙的规格,但据考察,这些都是明朝大太监王振建立的家庙,联系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出现这种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与庙宇所对应的是古戏台,据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蔚县博物馆出版的《蔚县古戏楼》一书中可得知蔚县共有233座戏台,通过此次考察,笔者发现基本上一座庙宇对应一座戏台,我认为戏曲犹如先秦时期的祭祀舞蹈,主要是对神灵的一种祭祀仪式,而祭祀仪式演变成戏曲这种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不同于先秦时期祭祀神庙主要由贵族主导,它变成了一种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参与进来的方式。这一点可以和整个历史上的神灵祭祀相关联。

除此之外,当地的古戏台保存状况堪危,而且与戏台相关的碑刻和舞台题记也存留较少,这对于我们对戏台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注释:

谭立峰、张玉坤.蔚县古村堡探析.装饰.2009(12).

宁玮婷.神人同居——清季民初察哈尔地区的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0.

参考文献:

[1]赵世瑜.论中国传统庙会的狂欢精神.中国社会科学.1996(1).

[2]郑振满、陈春声.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3]张正明、科大卫主编.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4]罗德胤.蔚县城堡村落群考察.建筑史.2006(0).

[5]王守恩.诸神与众生——清代、民国山西太谷的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邓庆平.华北乡村的堡寨与明清边镇的社会变迁:以河北蔚县为中心的考察.清史研究.2009(3).

[7]申梦博.民间信仰与村落生活——基于晋东南H村的个案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1.

[8]徐航.蔚县古堡.文化月刊.2012(7).

[9]郝建斌、赵善君.以单堠村为例谈蔚县古堡文化的保护.大舞台.2013(9) .

[10]王鹏龙、王黑特、王康.蔚县单堠村关帝庙及其戏台考述.文物春秋.2013(1).

[11]王鹏龙、王黑特.华北庙宇、商人和演戏:以河北蔚县古城财神庙为考察核心.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

[12]程长进、尚珩、关琪.蔚县真武庙调查报告.文物春秋.2014(5).

[13]武贞、曹雪.河北蔚县暖泉镇.文物.2015(9).

[14]杨海勇.蔚县故城寺壁画绘制年代考.文物春秋.2016(C1).

[15]薛程、段清波、赵丛苍.论明长城区域军事聚落的形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猜你喜欢
民间信仰蔚县古堡
沉睡地下的古堡
来蔚县过大年,品美食
在蔚县过大年
蔚县青砂 匠心传承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基于问卷调查的民族高校大学生民间信仰问题调查分析
神秘的古堡
探析民间信仰作用下的社区公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