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017-06-06 18:51刘晓红
商情 2017年16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操作技能职业教育

刘晓红

【摘要】在职业教育课程中,计算机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当充分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阐述及研究如何充分有效地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完成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 计算机基础教学 操作技能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障,因此,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本文通过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一、教师应当从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技能性和目的性进行准确的教学定位

1、实践性

在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除了基础知识教学之外,更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也就是说,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是计算机教学中的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这就要求计算机课堂上不能仅仅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应当倾向于实践教学,让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充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精讲多练”应当是计算机教学课程中秉承的重要原则,对讲和练的作用、关系和地位,进行区分、明确,正确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精讲”也就是指教师讲授知识要有深度,要精确、精准,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备课,牢牢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严格控制计算机知识的讲解深度和操作示范的程度。知识讲授应当为操作练习服务,为操作练习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其作用不容忽视。操作练习必须要“多”,教师应当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余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2、技能性

教师应当明确计算机教学的技能性,关注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的培养。正确定位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综合的教学示例,贴近生活,使得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体验计算机课程的技能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与此同时,技能训练要建立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之上,加以反复多次的练习,最终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所以在技校的计算机课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举办相应的技能竞赛,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竞争氛围,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学习。

3、目的性

在计算机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应当将教学目的予以细化,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教学活动当中来充分实现。对每一堂具体的计算机课程来说,都应当具备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师根据某个特定的教学目的,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教学课程,充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把握深度、广度、强度

1、教师应当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课程内容的安排和时间的分配也应当科学合理,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正确把握教学强度。在技校计算机教学中内容中,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均需兼顾。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中,可以配套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知识、运用知识,充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2、计算机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面要广,在拓展学生的知识的同时,还能丰富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在具体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可以联系起来的知识,将旧知识与新学的知识予以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丰富课堂内容。例如,在新建excel文档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成绩的平均计算、求和计算等,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技能。

3、教学深度也是教师应当合理把握的内容之一,即教学内容的难以度。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特点及学习能力进行一定的了解和研究,设定学生可以经过学习达到的水平,并按照这一水平设计教学内容的难以程度,既不会导致学生因为知识点难度太高而失去信心,也不会因知识点难度过于简单而失去教学的趣味。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把握难以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实现从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等。

在正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和强度之外,还应当同时强调三者的统一,确保三者相辅相成。深度、广度和强度对于技校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均要教师予以正确地把握,三者缺一不可。

三、在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

在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结构也是影响教学目的实现的重要内容。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3]那么,优化计算机教学的课堂结构,应当中各个环节入手,主要包括:

1、组织教学。组织教学是任何学科教学的基础步骤,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堂計算机课程的开展,都应是以组织教学为开头,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环节,以教学来组织教学。

2、旧知识的回顾复习。对旧知识的回顾复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新旧知识予以结合,反复练习。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技能的训练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反复循环进行的,将学过的技能进行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3、实践操作。计算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师讲解完知识点之后,应当予以一定的实例示范,让学生参照实例进行独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将理论知识用于时间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课堂考核。考核是检验学科教学效果的重要步骤,考核的结果也是教师、学生及时进行反思和改进的重要参考。教师应当设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目的在于督促学生课后进行知识巩固和反复练习,为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总之,在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师与学生都必须共同努力。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把握教学的强度、广度和深度,优化课堂结构。学生应当自主积极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充分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课后应当进行反复练习和巩固,最终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田文艳.优化职业教育计算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J].教育与职业,2005(7):53-54.

[2]刘兰彬.谈如何提高技工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J].才智,2015(19).

[3]蒋大为.论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6).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教学操作技能职业教育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必备技能
关于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