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思考

2017-06-07 19:56孙志远刘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课程

孙志远 刘顺

[提要] 现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风潮已经是愈演愈烈,许多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有了瞩目的成绩,高校老师也积极应对学生的热情,更是加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任务。其实,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并不等于鼓励大学生一毕业就去创业,不是希望大学生一毕业就走创新创业的道路,而是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一种素质,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经验。就原有的高等教育模式来说,不同学校会开展不同的就业指导教育,但这对大学生基本上是接受型教育。而创业教育则是主动型的教育,是让大学生进一步具备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转化为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4日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深刻的内涵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创业打下良好基础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必然对创业抱有热情,创新意识高涨。在此环境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才会得到广泛的支持和群众基础。

(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高校招生总体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随之带来的是大学毕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幅不断加大,但同时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没有明显递增的趋势,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力没有充分利用,使得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本身就少,无法满足离校毕业生就业从业的需求;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没有接纳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规划,他们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虽然有各大企业公司的校园招聘和校园双选会,但是毕业生的离校待业状况开始出现,并且数量逐年上升。

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进一步具备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转化为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高校学生的自我创业,使得学生有可能自己办公司,自己办企业。不仅使得自己的公司可能得以持续发展,在大学期间就有了就业工作的能力,同时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因此,高校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队伍中来,能有效地缓解不断扩大的就业压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反映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敢于思考,追求个性发展,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他们有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追求。希望在就业岗位上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虽然现在的许多企业开始组建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全新管理模式,但是在这方面高校大学生组建的创新创业团队则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更能适合大学生关于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更能接受高校学生,组建年轻有活力的团队,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兴趣和自主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单纯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它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对具有创造性意识观念的培养。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于现在的高校创新创业情况来说,固然有很多学生参加了创新创业的种种比赛,有很多老师愿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现在仍旧存在的现象是有一部分大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想法,但是缺乏创新创业的具体举措和实施的勇气,同时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只是为了自己的学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一)创新创业环境还有待完善。尽管各高校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但实际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力度不够,只有特定的部分学生才会对创新创业有兴趣,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此还是抱有观望的态度。同时,这也昭示着创新创业的过程还需要系统化和程序化的进步。现在的创新创业环境中,在立项、结项方面有着极大的热情,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比较薄弱,无法做到使大学生从就业从业者转变成自主创业者再到能提供就业岗位的创业者。

(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待加强。受到专业水平和知识技能的限制,很多大学生并未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仅仅是应学校的学分规定要求而进行相应的创新创业比赛活动,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就是“无根之木”,缺乏具体目标,也就没有了持之以恒的动力和将想法转化为实际的兴趣。虽然学生有很多创新的想法,但普遍对自身的能力表示不自信,缺乏创新创业的具体举措和实施的勇气,使得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单纯讲授创新创业知识,有些高校虽然举办或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但多数学校和学生都是为了比赛而比赛,为了学分而学习,而不会真正将创新创业计划付诸实施。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不完善。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多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尤其缺乏对于创新创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创新创业课程未能与专业培养计划相结合,无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同时,许多创新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具体的实践机会,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仅仅在于教授他们关于策划书、申报表的书写技巧,应试评审老师的宣讲方式以及关于创新想法产品的市场销售技巧。但是,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比较欠缺。例如,现在高校的创新创业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快速失败。究其失败的原因,除了经验匮乏、能力不足、资金短缺等之外,低逆商则是主要的原因,這也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瓶颈”所在。

三、高校創新创业教育解决方案

我国创新创业事业起步较晚,受惠人群也刚刚出现。虽然国家、学校、大众都对此抱有极大的热情,但创新创业事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更是问题丛生,急需解决方案。

(一)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产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外部推动力,是创新创业教育持续走向成功的基本保障,具体讲就是调动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在这个方面不仅仅只是举办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这些创新创业活动,使得学生获得学分、奖金奖励等实物奖励,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创业成功的企业,请创业成功者介绍创业的奋斗历程,这不仅使得学生对创新创业有着比较实际的认识,不至于纸上谈兵,同时也是通过这样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

(二)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有一部分学生被“创新创业”这个名头吓住了,他们认为的创新创业就是让自己去办公司、办企业,而大部分学生性格内敛,且缺乏专业知识,导致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因此,他们拒绝主动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只有被动地接受。然而,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认识和价值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急功近利地快速培养大学生老板,培养企业家,而是根据其素质教育的定位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群体需要,进行不同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较强的解决复杂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一种素质,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经验,使得学生具有跨学科思考、判断和批判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和商业运作能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综合能力的需要。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创新创业活动不仅仅是自我锻炼、自我能力展示的机会,也是一个可以给予他们进步和自我价值增值的平台。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要趋于系统化、专业化。许多高校虽然设置了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但是效果不明显,学生无法获得真正专业的帮助。但是,我们首先要承认的是我国创新创业的步子起步较晚,所以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与创新创业项目一起慢慢摸索的,所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弱势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摸索的过程并不意味着没有进步、并不意味着没有成果。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加强授课老师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现在的创业教育课程老师大多由学校的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专业的老师授课宣讲,但是缺乏把这些统合起来的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老师。不过随着时间流逝,现在第一批创新创业的先驱实践者必将成为未来创新创业教育的柱石。同时,关于创业教育老师也应该多元化,不仅包括校园内的老师,还包括成功的企业家、校内创新创业成功的优秀学生、企业部门高管等。

2、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向需要完善。对于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现在已经成为重中之重。高校教育还应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今日,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其是否有强烈的创业意识、是否能够筹集资金、拥有强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大学生这一方面的素养作为具体着力点,使其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维反应方式,增强意志力和摆脱困境的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3、加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建设。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团结合作。我们应重视创新创业学生团队的培养,充分发挥来自不同专业、具有不同专长的学生的能力。多专业、多元化、多角度的创业团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通过不同方面、不同视角认识并发展的。这就保证了创新创业项目的持续发展,从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4、组建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机构。高校应利用自身的优势,联合各企业,在提供就业实习平台之外,联合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提供学生创业实战的基地,提供成型的创业孵化基地,使得停留在纸面上的创意构想转化为实际的可供操作的企业组织。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学生创业的监督评估机构,对学生的学业、资金运营情况等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主要参考文献:

[1]唐根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26.3.

[2]曾伟,白凤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2009.30.2.

[3]刘光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概述[J].现代企业教育,2013.8.

[4]王颖.对当代护生实施创业教育初探[J].护理研究,2008.22.8.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