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南雄龙船歌的挖掘与开发

2017-06-08 07:57李暑红
艺海 2017年5期
关键词:挖掘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暑红

〔摘 要〕南雄龙船歌是南雄端午节文化中的一项重要民俗项目,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在社会环境改变及多元文化冲击的大背景下,龙船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正面临着挑战。因此,要尽快对龙船歌民俗的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保护,从而有利于继承和发展南雄龙船歌文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雄龙船歌 挖掘 开发

几年以前,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收录了《龙船歌》项目。龙船歌充满意韵,饱含生活气息。其内容非常丰富,有为收获祈祷的,有展现勇敢精神的,也有传达感情的。研究表明,龙船歌于八百年前便在珠玑地区流传。

龙船歌共包含七个曲调,曲腔高昂,旋律风格相当古老,大多是四句七言,吟唱时以钹和锣鼓作伴奏。 在古时的中原地区,龙船歌原本是为祭奠屈原而作,在端午节赛龙舟时唱的。后来,龙船歌通过各种途径流传到岭南,经过南雄地方居民的继承和发展,便成了在旱地上唱龙歌的形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龙船舞由龙船歌发展而成,更成为一种相当具有欣赏性的艺术形式。现在珠玑巷地区仍保留着端午节唱龙船歌的民俗。

一、龙船歌的音乐民俗活动

南雄市地处粤北山区,有着优良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龙船歌便流行于凌江沿岸的各个村庄。唱龙船歌是人们祭奠屈原,祈祷龙船菩萨保佑的一种活动。

(一)每到端午节前,各个村庄便开始举行迎神活动。晚饭过后,村里的群众聚在一起唱龙船歌,由一名主唱带着大家唱。人们从五月初一起边划龙舟边唱歌,初二至初四也是如此,初五当天更是奋力划船、高声歌唱,至此结束活动。有些村庄则在节日当天才唱龙船歌,譬如水西村和水南村。水西村会举行舞游船、会歌装等民俗项目,同时还有伴有游行活动。游行的队伍规模浩大,队伍的前面演绎着各种历史名人的故事,装扮惟妙惟肖,表演生动形象,队伍后面则是负责舞龙和担酒等的表演者。队伍会在村庄的每个家庭门前驻足半晌,鼓乐齐奏,送上一首欢快的龙船歌,祝他们平安幸福。而人们为了表示感谢,则会在家门口点起爆竹,噼啪作响,洋溢着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水南村端午节活动和水西村的活动形式大同小异,队伍的前面抬着游船,并尾随着龙船歌队和其它各种表演队伍。

龙船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逐渐演化形成了龙船歌舞这一表演形式。舞台表演过程中,以打击乐作伴奏,一人领七人唱。主唱为丑角形象,穿单袖上衣,画八字小胡,扮作龙船头。中间的六人摇桨,扮作船身。最后一个人当船尾。其中,船头和船尾的扮演者佩戴用绸布和竹篾做成的龙头和龙尾。龙船歌舞的表演动作较为夸张,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于上世纪参与了广东民俗艺术汇演和韶关地区的艺术汇演,并分别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南雄文化部门于2010年元宵节将其重新编排,使龙船歌文化更加光彩夺目。

(二)南雄各地的龙船歌风格不尽相同,珠玑巷村和洋湖村的龙船歌与劳动号子类似,珠玑巷村调高,洋湖村调低,形式均为一个人在前面领唱,其他人重唱最后四个字。水西村与水南村的则是E羽调式,与客家山歌类似,句与句之间穿插锣鼓,粗犷而高昂,形式古朴,独具魅力。各地的龙船歌大多是四句七言。

(三)从歌词中看出,龙船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它的内容覆盖面广,有为收获祈祷的,如“龙船菩萨来保禾,一年割出两年禾”;有展现勇气的,如“龙船唔怕漂江水,灶捞唔怕滚饭汤”;有传达感情的,如“哥哥好比八角树,处处连妹处处香”;有针砭社会不平等的,如“有钱人家手臂粽,无钱细妹磨浆糍”;也有驱鬼辟邪的,如“买了雄黄来透洒,透了淡酒对酒酿”等。

但最近几年,龙船歌创作和发展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发生改变,文化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样化态势。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往城市迁移的浪潮也引起了本地区人民兴趣点的转移。这些原因导致现在能唱一全套龙船歌的人相当稀少,而且都是年龄在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许多老人在近年都去世了,龙船歌的发展十分堪忧。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龙船歌是民间艺术中的一块瑰宝,它与竞龙舟这项民俗有着密切的关联,它的音乐特征和龙舟赛的过程联系紧密。南雄的民俗活动是孕育龙船歌的重要文化土壤。我们应当珍视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并对其旅游价值进行合理开发。

南雄龙船歌是南雄劳动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文化宝藏,它的各方面价值都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我们必须着力对龙船歌文化进行有力的继承和保护。下面将对龙船歌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及其开发问题等进行分析。

二、龙船歌文化的保护和综合开发

(一)合理开发龙船歌的文化价值

龙船歌在中国民俗音乐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南雄的端午节不但有唱龙船歌、赛龙舟的习俗,还有展现人们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走龙亲”活动。要保护和传承龙船歌文化,我们应对龙船歌进行系统全面的收录与整理,实施保护性抢救,并充分开发它的文化价值,推动和促进文艺事业的创新,使文化成果彰显出中国特色,发展出最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二)保护龙船歌的生态环境

要保护和传承龙船歌,最重要的是保护好孕育龙船歌的文化土壤。传统民俗的继承和发展,需要一个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进行各项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人类不断开拓生存空间,用以创造和发展自身的社会文明。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国家,劳动人民十分渴盼一年都有充沛的雨水。水和人类的生存繁衍紧密相关,人类十分依赖水资源,因此水成了人类社会最早诞生并持续最久的自然崇拜。原始的水崇拜集中体现为人类对水的神灵化——龙的崇拜。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历来已久,以龙的传人自居。在南雄的龙舟活动中,人们要去龙王庙参拜,这也反映了人们对龙的崇敬。

而现在,城市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吸引着年轻的农民。如今世界上的许多问题,都能歸因于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譬如生态危机,归根结底还是文化趋同和单一化所致。为了解决生态危机,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必定要保证文化的多样性。龙船歌的文化环境屡遭破坏,使南雄端阳节划龙舟时唱龙船歌的习俗在最近几年逐渐式微。因此,要尽快对龙船歌民俗的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保护,从而有利于继承和发展南雄龙船歌文化。

(三)有关部门对龙船歌的认识与保护

龙船歌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需要有关部门的重视。教育和文化部门有了足够的重视,龙船歌文化的保存和发扬才会有希望。一方面,由于中国正在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农耕文明的民俗和信仰正在消逝;另一方面,由于文化趋同化的影响和城市娱乐生活的冲击,龙船歌的传承面临巨大挑战。要传承龙船歌,有关文化部门必须重视起来,组织人员去整理龙船歌,并培训青年歌手进行传唱。同时也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鼓励和培养当地人学唱龙船歌,建立传承制度。

(四)合理开发龙船歌的旅游价值

作为一座省级旅游城市和历史名城,南雄的自然景观十分秀丽,同时也含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要合理开发南雄的旅游资源,除了要让游客饱览山水名胜,还要充分利用南雄丰富的民间文化,深度发展民俗旅游产业。将龙船歌文化和旅游产业相结合,是继承和发展龙船歌文化的最佳方式。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新模式,要求人们在开发新的旅游文化资源时,也不能忽视对原有资源的保护。这个过程要求我们探索、整理和提炼出最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我们应当专注挖掘民间艺术,打造舞台表演,吸引国内和海外游客,使这些民族文化宝藏永远留存。因此,保护、利用和开发一体化的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民俗文化的发展流传。

在当前重视文化旅游质量的背景下,我们要高度重视龙船歌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开发,将龙船歌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使龙船歌的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互相促进。为了传承龙船歌民俗,必须深入挖掘龙船歌民俗文化的各种价值。南雄龙船歌是南雄劳动人民流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以继承保护。同时也应合理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既不破坏龙船歌原有风格和特色,又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让龙船歌等民俗文化艺术更有效地造福民众。

参考文献:

[1] 肖锋.历史悠久的南雄龙船歌[J].广东史志.视窗,2011(2),64.

[2] 南雄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南雄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57.

[3] 曾汉祥,曾祥委.南雄珠玑移民的历史与文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23.

[4] 吴忠军.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1,157.

[5] 莊礼味.南雄龙船歌与迎游茅船风俗[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7),39.

猜你喜欢
挖掘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