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7-06-08 18:00马雪芳黄苏云
文教资料 2017年9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高中政治

马雪芳++++黄苏云

摘 要: 辩论式教学法是高中政治学科培育学生思辨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提高辩论的深刻性和有效性,本文提出辩论式教学法的应用应遵循四个环节:精选辩题,引燃思维火花;巧定形式,激活思维潜能;善作引导,提高思辨能力;辩后延伸,加强深层反思。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思辨能力 辩论式教学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逻辑性、理论性、抽象性强,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高中政治新课程目标明确规定“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伦理和人生问题,培养具有辨识、判断的理性思维能力”。

基于高中生思辨能力逐步增强的特点,笔者认为课堂辩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辩论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对“辩论”的解释:“辩”,是辩解;“论”,是分析和说明事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辩论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中的某一论题,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就某一方面拟定正反观点,引导学生展开辩论,使学生经过思考、争论、交流、体验等实现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理解、探索和创新。

二、辩论式教学法的应用

(一)精选辩题,引燃思维火花。

辩题的设计和选取是辩论课堂的重中之重。辩题选择有以下方式:

1.挖掘教材资源,利用现成辩题。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四个必修模块中有许多必须澄清的“是”与“非”、“利”与“弊”。教师若能结合学情,充分利用好这些辩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课堂则会更灵动、高效。以《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为例,整理、罗列如下表所示:

2.结合时政热点,弹性设计辩题。时事政治是政治教学内容的补充,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更多的时事话题。把握教材与社会热点的契合之处,将热点设计成辩题引进课堂,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

比如在“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堂上穿插“微博上的正能量与负能量”的争论:“扶不扶跌倒老人”,课堂激辩后领悟到每个人的道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提高带来的影响,从而从心底下定决心: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又如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课堂上,“打老虎”和“打苍蝇”哪个更重要的争论;利用“官员的财产公示制度是否合理合法”的辩题,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民主监督、国家保障人权”等知识。如此等等,大话题彰显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小话题则尽显关注细微生活的公民之心,尽管过程中学生的言语有些还是非常稚嫩,有的观点甚至是有些偏激的,然而通过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与对比辨析,学生最终认可主流价值观。

3.捕捉课堂生成,即兴设计辩题。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智慧的眼睛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机会,即兴设计辩题。

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中国文化年”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插上腾飞的翅膀走向世界。这时课堂上却冒出不同意见:“我怎么就觉得中华文化正走向衰落,日韩风入侵势头猛烈,最近多少人迷上了都教授。”还没等我回答,另一位学生就反驳起来:“可是你看目前全世界有多少人在学习汉语,韩国20所大学还开设汉语课程呢。”笔者巧妙地抓住这个课堂临时的生成点,即兴设计辩题“中华文化正走向衰落还是腾飞”。通过理性思考与对比辨析,学生最终认可中华文化正在崛起,但深知中华文化在崛起的道路上要推进文化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等。

(二)巧定形式,激活思维潜能。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辩论形式穿插于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有引入发现式辩论、深入探讨式辩论、综合运用式辩论。

引入发现式辩论,一般出现在课前或课程中,以讨论的形式为主,只要能出现不同观点、发现问题即可。

深入探讨式辩论,形式上可以十分自由。这一形式适用于某一知识环节传授结束但知识的体系尚未构建完成,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有待深入和迁移的情况。

综合运用式辩论,形式比较完整,讲究辩论程序,有一定的比赛规则,对学生理论水平和能力要求较高。教材综合探究一般采用综合运用式辩论。

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中,笔者选择“卡奴是幸福多于辛苦还是辛苦多于幸福”的辩题,最初在第一个班采用的是深入探讨式辩论,课后反思认为“适度消费”只是众多消费原则之一,辩论环节对于实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目标贡献不大。在第二个班改为引入式辩论,把辩题作为课前引导,在学生的辩论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出消费、消费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消费原则等知识点,加深学生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思考深入。

在“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教学中,一开始采用的是综合运用式辩论,但是因为高一学生对辩论流程不熟悉,对政府的理论水平有限,所以辩论过程出现冷场,耗时多,效果不佳。考虑到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政府权威含义、体现等相关知识,现最需要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学生对这个理论认识不足,于是改为深入探讨式辩论,让学生不拘一格,自由辩论,在交流思辨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在认知冲突中生成知识,最后综合正反双方观点,重难点就迎刃而解。

(三)善作引导,提高思辨能力。

在辩论式课堂中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预设,并适时地进行调整和引导,帮助学生激发思辨,疏通条理,及时恰当地处理辩论中的各种问题。

1.辩论内容“跑题”。为了减少跑题现象,教师可在课前明确辩论的中心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简短的发言提纲。在辩论中如果仍有“跑题”,就应立即予以提醒,当然由辩论对方予以反驳效果更好。

2.参与度严重不均。教师要想办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辩论,可以创新辩论赛形式,比如把辩论选手和智囊团补充结合起来。在准备过程中,辩手和智囊团一起准备,在辩论结束后,由双方智囊团对辩题做进一步的补充,以自由辩论为主,有些学生虽最终未必参与辩论,但资料收集、观点筛选的过程,也可以使思维更加发散。

3.辩论过程“冷场”。与上文应对“跑题”一样,为避免“冷场”的出现,课前可将辩题告知学生,给他们时间搜集整理材料,理清思路,写好辩论词。如果在辩论过程中出现“冷场”,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其中“激将法”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如进行“权力是福,权力是祸”的辩论时,反方收集了许多国家腐败官员的实例,在辩论过程中感情充沛、情绪激昂,正方被反方质问得哑口无言。笔者适时“激将”,“原来我们国家的公务员全都是贪污腐败分子啊”,正方学生立刻抓住“贪污腐败分子到底是主流还是支流”进行還击,辩论继续激烈地进行。

(四)辩后延伸,加强深层反思。

课后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课后的学习是高效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课堂辩题持续学习的兴趣,延伸学生对问题更深刻、更广泛的思考。

在“传统文化的继承”课堂上,学生通过课堂辩论“传统文化是财富?是包袱?”,对传统文化的作用有了深入的认识。课后布置学生再整理和深入思考,并以此为话题结合现实写成小论文。从学生的小论文看,很多学生都能灵活地列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对事物的看法更全面,其中《谈广州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的小论文还获得广州市中学生政治小论文一等奖。

总之,把辩论引进课堂,既丰富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辩论式教学中要尽力为学生创造主动性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想办法弥补辩论式教学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辩论式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毛雁南.新课改视角下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和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29-30.

[3]李宜.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广西教育,2010.6.

[4]陈春荣.“辩论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编号:1201572763)“高中政治学科素养之学生思辨能力培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高中政治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