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的景区公示语翻译模因

2017-06-08 09:23刘建怀王晓同
文教资料 2017年9期
关键词:顺应论

刘建怀++++王晓同

摘 要: 景区的公示语源语模因需要经过翻译这一跨文化途径实现在译语模因环境中的自我复制和传播,为更多的译语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一过程需要不断顺应译语的语言规范和读者的阅读习惯、译语文化的社交规范和读者对异质文化的心理期待和接受水平,从而打造出潜在的强势模因。

关键词: 景区公示语 翻译模因 顺应论 译语读者

一、引言

景区公示语主要指景区内提供信息、指示方向、警示游人和景点文化宣传介绍的公共标识语。它为景区和游人搭建了有效的交流桥梁,也展示了景区的文化软实力,代表了景区的文化形象,在给游客提供方便的同时,是对外宣传景区文化的重要窗口。景区的公示语翻译更是为景区树立国际形象、为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了解中国文化和景区当地文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景区公示语的翻译错误百出,翻译不规范,影响了景区的对外宣传和形象的构建。鉴于此,本文从顺应-模因论的视角探讨公示语翻译的语用策略,解释公示语翻译的过程,为增强公示语翻译的实践的有效性提供启示。

二、理论回顾

1.顺应论翻译观

Verschueren[1]在《语用学新解》一书中阐释了新理论“语言顺应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交际双方一个不断的语言选择过程,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语言的三个特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顺应性是最重要的特点,主要指为了实现交际双方的成功交际,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的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的选择,以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具体来说,语言使用者为了完成交际,要顺应语言语境、语言结构和交际语境。翻译是一个特殊的跨文化交际,为了实现将源语的语言与文化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译语读者,译者的翻译是一个以语境为参照的动态选择源语和译语的语言变异过程,是一个不断顺应译语与源语的各种语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要考虑如何实现译文的篇际制约的连贯性,要在语言结构层面顺应译语的语码和风格,从语音结构、词、短语、句子和语篇等方面顺应译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当然,译者还要顺应译语的社会与交际规范和文化语境,照顾到译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好奇心和心理期待、对源语文化异质性的可接受度,最终实现译语的顺应性变异。

2.模因论与翻译模因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meme),由Dawkins[2]于1976年首次提出,认为模因是由一个个体(人或动物)传给另一个个体的认知或行为模式,它存在于个体的记忆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Dawkins发现人类的观念、语言与行为方式和基因相似,能不断地复制与传播,称之为模因。模因的传播方式就是模仿和复制。以语言为主要传播工具,模因通过感染同化宿主,使宿主理解和接受模因,在宿主的记忆里保留下来,通过对大脑里的模因重新编码、模仿和复制,并通过语言媒介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传递给另一个潜在的宿主[3]。如果另一个潜在宿主接受了这个模因,模因就实现了模仿、复制和传播。语言是模因的重要载体,它本身也是模因,我们称之为语言模因。何自然[4]認为何任何一个字母、词、短语、句子甚至篇章都可以成为一个模因。

结合Dawkins强势模因的特点的论断,语言模因需要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自我选择、适应和变异才能成为强势模因,所以强势语言模因需具备以下特点:“适应性”、“变异性”、“长久性”、“多产性”和“忠实性”,也就是说,语言模因在传播过程中要适应性复制,为了适应新的模因环境,在复制过程中形式或内容要发展和变异,实现语言模因在宿主的记忆中长期存在,并且容易复制出多个相同或相似的语言模因,但无论怎么变异与适应,语言模因都需要保留形式上的核心或内容上的核心。

Chesterman[5]是最早把模因论应用到翻译研究的学者。他把翻译理论与概念、翻译策略、翻译规范等统称为翻译模因,并认为有五种超级翻译模因,即源语—目标语模因、对等模因、不可译模因、意译—直译模因、写作即翻译模因。何自然[6]提到翻译模因时,认为翻译就是将源语模因以译文为表达方式向译语模因传播的过程,其发现原文的模因综合体及其文化背景的各种模因,译者要将它们翻译出来,首先要被这些模因同化,理解与接受源语模因并被其感染,成为这些模因的宿主,然后用译语对源语模因重新编码,以另一种语言载体传播源语模因。在同一文化里,模因要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模仿复制传播。如果模因要通过语言进行跨文化传播,就需要翻译。因此,翻译语言是模因跨文化传播并得以生存的载体。翻译语言本身也是模因,我们称之为翻译模因。根据模因的传播过程,译者要想打造成功的翻译,需要使译语读者能够成功被翻译模因同化,理解、接受并成功解码翻译模因,这样源语模因才可以在目标语模因环境中传播。

三、景区公示语翻译模因的顺应论分析

景区公示语翻译模因在译语模因环境中的传播过程实际上就是从源语公示语模因通过译语重新编码并复制传播的过程,要动态地在译语环境中选择各种语码,在保持核心模因不变的情况下,变异源语公示语模因,不仅要顺应译语读者的语言规范与阅读习惯,顺应译语读者的社交规范与文化语境,还要顺应译语读者对异质文化的心理期待和接受水平,最终实现景区公示语翻译模因成功感染并同化译语读者,在译语模因环境中不断复制与传播。

1.顺应译语的语言规范与读者阅读习惯

景区公示语翻译模因要感染译语读者,首先需要将重新编码的模因或模因复合体从语言上符合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语言规范就是语法、修辞与语言特点上要与译语模因保持一致。通常英语公示语具有措辞简洁、语法和句式结构规范和标准化的特点。如英语公示语经常使用一些单个词或短语:Fragile(易碎品),Open Now(正在营业),Mind your steps(小心台阶)。当汉语公示语模因转换成公示语翻译模因时,需要考虑英语公示语模因措辞简洁的特点。英语公示语还经常使用一些规范化的句型结构表达一些特定的功能。如用来表达警示功能的英语公示语常用这些句型:Caution!+祈使句或短语,Warning+名词短语或祈使句,Danger+名词短语,Beware of+名词短语等。再如英语公示语多用Keep+名词短语或形容词短语的结构表示提醒。类似功能的汉语公示语模因转换成公示语翻译模因时,需要考虑套用这些常用的句型结构,以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反,如果不能按照译语的语言规范翻译汉语公示语模因,或用中式英语来直译,就会引起一定的语用失误,公示语翻译模因必然无法为译语读者所理解。如在一景点看到的一处公示语翻译,“坡陡路险,注意安全”被译为“Slope steeping and road sliding. Pay attention to safe.”。这是典型的词对词的中式英语。其实,像上面这样一句警示语,完全可以套用警示功能的英语公示语结构Caution+名词短语,可以改译为“Caution! Steep slope and slippery road.”。

2.顺应译语文化的社交规范

景区公示语翻译模因是源语公示语模因跨文化的复制与传播而来的,而源语公示语模因承载了很多源语文化的独特的社交规范,与译语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公示语翻译模因无法完全复制这些模因,需要经过一定的变异,顺应译语的社交规范,才能为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感染。这里的社交规范指两种文化的语气、礼貌原则、思维方式和社交禁忌等。如在汉语公示语模因常出现“禁止”、“请勿”或“请不要”等措辞表示限制或强制性的功能,在英文公示语模因环境里这些直接表示否定的措辞并不多见,很多限制性的英语公示语采用肯定的句式,如“Keep...”、“...Only”和“...Free”,原因在于汉英两种社交文化对语气和礼貌原则的理解的差异。例如一博物馆两处公示语“禁止大声喧哗”和“游客止步”对应的英文译文是“Dont speak loudly”和“Visitors,no admittance”。以上两处英译都是采用直译的方法,将原文的否定语气直接照搬过来。从礼貌原则的视角来看,两种译文均会对译语读者构成面子威胁,采用肯定的句式委婉地表达限制功能才能为译语读者所接受,所以以上两处译文可以改为“Please Keep Quiet”和“Staff Only”。又如汉语公示语模因经常使用委婉的或诗意的表达以提醒游客,这种表达既给游客留足了面子,又体现了汉语的优美。在英语公示语模因环境中大多采用的是直接的表达,少有这种诗意或委婉的表达,这表明汉英两种读者人群的交际思维方式不一样,前者侧重抽象思维而后者侧重直线型思维。如一景区这样的一句提示语“人间多真情,植物有生命”,采用诗意的结构,提示人们要保护景区植物,不要乱踩,其英译为“Human has feelings and plants have life.”,这是典型的直译,不符合英美人士的表达直线型的社交思维方式,无法为英语读者所理解此句的真实意图,所以建议译为“Please protect the plants.”。汉语和英语文化模因里的文化禁忌有很大差异。如“老、弱、幼和残疾人优先”,这是一句在景点缆车购票处的一句礼貌用语,其英译是“The old, the weak, the children and the disabled first”。殊不知,这句英译并没有考虑到英语读者的社交文化禁忌。英美人士都不愿意被人称为“the old”,也不愿意有人视自己为“the weak”,“the disabled”在英美人士眼里也是一种不礼貌的称呼,所以此句英译可以改为“The seniors, the children and the wheelchair users first”。

3.顺应译语读者的对异质文化的心理期待和接受水平

景区公示语翻译模因经由源语公示语模因的跨文化传播,发生一定的变异。但内容和形式无论怎样变异,保留源语模因的核心模因这一原则不能变,还要确保源语模因的复制最优化,唯有如此翻译模因才能在译语模因环境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融入译语模因里,丰富译语模因。译者要照顾译语读者对异质文化的好奇心、心理期待和接受水平。景区公示语有对外传播源语独特文化的功能,因为它承载了很多源语的文化专有项,这些文化专有项需要最大限度地为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最终实现源语文化模因在译语模因环境中的复制与传播,实现文化语用等效。如在承德避暑山庄里的一处公示语:

澹泊静诚殿,“澹泊”源语《易经》,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之意。此殿为正宫区主殿,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乾隆十九年用楠木改建,是皇帝处理政务和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

原译为:Hall of Frugality and Simplicity

As the main hall of principal palace, it was constructed in 1711 and rebuilt with nanmu wood in 1754 where the emperors handled state affairs and held grand ceremonies.

以上漢语公示语原文含有好几处文化专有项如“易经”、“康熙”和“乾隆”及殿名的由来。原译为了照顾译语读者的接受水平,将这些文化专有项全部省略不译,并没有考虑译语读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好奇心和迫切了解中国皇家文化的心理,源语模因的核心模因虽有一定的保留,但舍弃了部分文化模因,没有实现源语模因复制的最优化,不利于翻译模因在译语读者中的进一步传播。鉴于以上不足,建议改译为:“The name of this palace comes from a classic Chinese philosophy book titled‘The Book of Changes, meaning being indifferent to wealth and fame. As the main hall of principal palace, it was constructed in 1711 in the years of Reign of Kangxi Emperor(1661—1722) and rebuilt with nanmu wood in 1754 in the years of Reign of Qianlong Emperor(1735—1796). It is a place where the Emperors handled state affairs and held grand ceremonies.”改译的文本将源语模因最大限度地复制,以译语读者可接受的方式解释了里面的文化专有项,满足了译语读者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好奇心,能得到译语读者最大限度的接受和认可,实现源语模因在译语环境的有效传播。

四、结语

景区公示语具有为游客提供信息的功能,还有传播中国文化和当地文化的作用,所以确保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语言模因论视角来看,景区内的这些公示语源语模因需要通过翻译这一跨文化传播途径在译语模因环境里进行复制与传播,语码转换过来的公示语翻译模因要得到译语读者的理解和认可。公示语模因跨文化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公示语源语模因在译语模因环境中发生部分变异,以顺应译语的语言规范与读者阅读习惯、译语文化的社交规范,照顾译语读者对异质文化的心理期待和接受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源语模因的核心模因要保留,还要实现源语模因复制的最优化,成为译语模因环境里的强势模因。

参考文献:

[1]Verse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Heylighen F. What make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 [C]. In Ramaekers, Jean, Eds. Proceedings 1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1998:418-423.

[4]http://pespmc 1.vub.ac.be/Papers/MemeticsNamur.html.

[5]何自然,陈新仁,谢朝群.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53.

[6]Chestennan, A..Memes of Translation: 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M]. 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7.

[7]何自然,陈新仁.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92-93.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语用翻译研究——以部分河北省4A级以上景区公示语为例”,项目编号:SQ151188。

猜你喜欢
顺应论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微
顺应论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初探
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模因研究
顺应论视阈下的中国政府网外宣翻译研究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