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2017-06-08 13:30吴颖铭
中文信息 2017年5期
关键词:古印度影响

吴颖铭

摘 要: 种性制度是印度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印度的独有特征。虽然世界上的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存在过种姓制度,但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具有保存完整性和森严性特点,在世界上存在的时间最为久远。直到现在,种姓制度仍然对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具有较大影响。本文对古印度种性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主要从概念及特点,在古印度所扮演的角色,产生种性制度的原因及对印度社会造成的良恶性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古印度 种姓制度 影响

中图分类号:C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293-02

前言

種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瓦尔纳”制度。种姓制度主要是根据居民的肤色及文化差异,将古印度居民分为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纳两类。由于古印度时期社会的阶级分化处于初期形成阶段,社会分工尚不明确,瓦尔纳制度处于萌芽时期。种姓制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主要是用以维护社会秩序和防止社会暴乱的有力工具,是种姓制度精神的集中体现。到了近现代,印度法律试图消除种姓制度的影响,但是结果并不乐观,与种姓制度在印度的根深蒂固有直接影响。

一、种姓制度概念及特点

1.种姓制度概念

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与南亚其他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体系,以婆罗门为中心,对内婚制群体进行划分,结合居住地区的不同划分成许多种性,再依照所居聚落的不同将其分为许多的聚落种姓,再分成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构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涵盖了印度的绝大多数群体,与印度社会体系、宗教及人际关系息息相关,是古印度社会中重要的社会制度及规范[1]。

2.种姓制度特点

2.1历史悠久

种姓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代中叶,从中亚细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了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被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

2.2深刻影响人民生活

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氏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严格实行族内婚。在犯罪及刑罚方面要求根据犯罪人和受害人的不同种姓来决定,通常采取上等族轻罚,下等族重罚形式,深刻影响着印度人民的日常生活。

2.3与宗教紧密相连

雅利安人之所以创建严格的种族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崇高地位和加大对被征服者的控制。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内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目前,虽然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种姓制度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但是要想废除该项制度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2]。

2.4种姓界限森严

种姓制度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关键原因,由印度传统家庭背景及遗传决定。由于古印度法律制度中没有对提升家族地位进行评价,在种族制度下,对于一些低等的种姓人来说,在出生时就已经确立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在工作上要延续自己祖辈的职业,种姓制度对职业世袭有着严格的要求。

二、种姓制度在古印度所扮演的角色

种姓制度主要是指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国家居民中一种严格区分社会等级的集团制度。当雅利安人进入到印度的七河流域后,为了将白肤色的人与黑肤色的人划分开,开始使用瓦尔纳一词,随着社会的不断分化,以部落首领的武士集团逐渐与雅利安人脱离开,将社会分成4个等级,依次为婆罗门、罗惹尼亚、吠舍及首陀罗。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种姓制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体系。其中第一等级婆罗门,不仅参与政事,还形成了专门的祭司阶级,从事政事。第二等级的罗惹尼亚掌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的吠舍,以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主。第四等级的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是一些受歧视的无权居民,长期处于遭奴役和被压迫,主要从事奴隶、雇工等工作,要为前三个种姓进行服务。前两者是种姓的剥削者,不需要从事任何的生产劳动,而后两者是前两种人奴役和剥削的对象。此外,还有比首陀罗更低的等级,被成为不入流的贱民。受种姓制度影响,各种族之间不可以通婚、交往、并坐及共食。如果高等级的人与低等级的人发生冲突,低种族的人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对高种族的人造成伤害,就会斩断其那个部位。例如,低种族人用手对高种族人造成伤害,就会将低种族人的手斩断。而高等级的人即使是杀死了低等级的人,仅用牲畜抵偿就可以。并且种姓制度还规定,不同的种姓之间不可以通婚,如果违背这一要求,连同他们的父母都将被贬为贱民。虽然种族制度已经被废除了,但是印度社会上仍然保留深度的种族烙印[3]。

图 1 印度种姓制度及社会分工

三、古印度为什么会产生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在进入到印度以前,属于氏族部落社会,在原本的部落中存在着出征打仗的首领和武士,主持宗教祭祀的僧侣及从事放牧的一般牧人。在最初阶段对这三种人的界限划分并不明确,他们之间相互通婚,职业也并不是世袭的。进入到印度后,雅利安人由游动的放牧生活过渡为稳定的定居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导致传统的雅利安氏族社会逐渐瓦解,等级划分越来越明显。当地社会开始崇拜神灵,将神灵作为种族部落兴盛的保证,运用宗教神权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雅利安人的财富和势力逐渐增长,形成了贵族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建立了种姓制度,并在印度社会中大范围实施[4]。

四、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良性和恶性影响

1.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良性影响

种姓制度在古印度时期具有一定的存在价值,对维护古印度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种姓制度将古印度社会中的成员进行等级划分,低种族的人要为高种姓的人服务,法典中有这样的规定:“国王应极力使吠舍和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受法律规定,导致高种族对低种族进行压迫并受到法律的保护,低种族在法律的规定下,会心甘情愿的服从这种神意的安排,不会发生反抗行为,种族制度成为古印度时期等级统治的主要思想工具。其次,古印度在发展到封建社会时期,种姓制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有了全新的发展,出现了“迦提制”,“迦提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按照社会职业进行划分的,是具有排他性质的等级集团,该种职业划分主要是以种姓为基础,将好的工作分给一些高种姓的人员来做,例如,婆罗门经常从事一些传授知识和经书解释方面的工作,而一些木工、屠夫和鞋匠等低等级的工作则由一些低种姓的人员来做。“迦提制”主要的特点是职业世袭化,一种职业是世代相传的,不允许改变,并且从事的永远都是崇高的职业,贱民从事低贱的职业。种姓制度下的职业固定,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人们在固定的经济关系下,会本本分分的进行工作,不会出现改变现状的思想,有助于确保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稳定。因此,种姓制度在社会发展中受到了推崇,将其作为古印度时期等级统治的核心制度[5]。

2.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恶性影响

2.1.影响政治民主化进程

种姓制度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印度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不利于印度社会的团结和统一。由于种姓制度对人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受等级高低贵贱影响较大,限制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团结意识不强,导致社会出现四分五裂现象。从印度的发展史上可以看出,印度在发展过程中常遭受到外敌的入侵,是历史发展的一部苦难史。造成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印度受种姓制度影响较大,将社会中的人分成向金字塔一样的若干等级,由于社会中人的不团结,导致印度在遭受外敌入侵时,不能迅速的组织强大的武装进行强有力的回击,一旦受到外敌入侵,将会给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虽然印度后来独立了,但是种姓制度产生的影响仍然无法消除。例如,在国会制宪会、长老会选举活动中,印度选拔人的标准不是以人才选拔为主,而是习惯地依据种姓制度,选择结果的公平和民主无法得到保证。由此可见,种姓制度的存在影响着印度的政治民主化发展进程[6]。

2.2影响经济建设步伐

种姓制度将印度的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导致社会经济被不同的社会集团所控制,导致社会受种族思想影响较大,一切事务都以种族利益为出发点,导致社会贫富分化现象严重,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另外,受种族制度影响,人们对于自身的工作没有选择权,需要按照种姓制度的要求来从事各项工作,与自身的兴趣爱好及能力没有直接关系,仅与自身的出身有关系,导致一些人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导致资源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而对于一些高贵的种族来说,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根本不需要奋斗和努力就会有好的工作,助长了高种族人的懒惰思想,不思进取现象严重。一些低种族的人们长期受到压迫,对社会做出反抗,认为凭借自己的努力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导致在工作过程中敷衍。社会上的人们存在该种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印度社会的现代化进程[7]。

2.3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种族制度导致印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地区、多层次及多民族文化的集合体,例如,由A·L·巴沙姆主编的《印度文化史》中提出:“这些集团在政治、经济及地理意义上相互依附,而在社会关系、思维方式及语言上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展现出了印度是一个多种姓及多宗教国家,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没有形成一个各民族共同认可的文化价值观念,种姓制度的存在,导致印度国家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分裂性,人与人之间排斥性及分离性较大,并且长期在种姓思想的影响下,导致人们的思想固步自封,不愿意接受外来的先进文化,导致思想沟通及文化交流受到较大的影响,对印度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造成较大的阻碍。

2.4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及智力发育

在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对人的饮食也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低种姓的人不可以吃肉、鱼及蛋等食物,还由于印度是不发达国家并且人口众多,导致低种族的人营养跟不上去,出现严重的畸形现象。并且印度在种姓制度的影响下,不可以与外姓人通婚,实行种姓内婚制,由于种族内部之间的血统较近,极容易造成婴儿智力发育不健全等现象,对人的健康生长造成较大的影响[8]。

结论

种姓制度是阻碍印度社会进步发展的肿瘤,长期扎根于印度社会中,虽然有助于印度社会的稳定,但是对印度的民主化进程、经济建设步伐、思想文化发展及人的身体健康及智力发育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该制度,将印度目前的发展与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相联系,改变和消除种姓制度的消极影响,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逐渐消除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云民. 古印度体育活动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5,(10):180-183.

[2]滕毅. 古代印度法视域下的种姓制度[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0):42-45.

[3]郭睿琪.论种姓制度对印度法律的影响[J].法制与经济,2015,(Z3):176-177.

[4]沈贾贾.浅析古印度法的种姓制度[J]. 法制与社会,2014,(31):36-37.

[5]刘琪. 古印度文明下的体育发展研究[J]. 学周刊,2014,(22):232-233.

[6]霍美霖. 论《宝莱坞生死恋》对种姓制度的控诉[J]. 电影文学,2013,(21):37-38.

[7]熊杰.試论种姓制度对印度城市化进程的影响[J].社科纵横,2012,(04):176-178.

[8]李秋红.印度种姓制度的再认识[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2):211-212.

猜你喜欢
古印度影响
古印度家庭法的宗教基础研究
论古代印度的补怛洛迦山信仰
古印度须弥山世界中的末世论思想探讨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吐蕃时期古印度因明文献初析——以敦煌藏文残卷P.T.0123为例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古印度主要哲学经典中的“我”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