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史学发展的特点

2017-06-09 18:56贾智鹏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宋代史学特点

[摘 要]两宋史学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史学意识的深化,从资鉴求理到史学批评与会通,思考历史走向,二是修史制度和修史机构的完善,三是史家辈出,群星灿烂,四是史学典籍丰富,新的史书体裁出现。总之,两宋的史学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后世史学的繁荣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宋代;史学;特点

宋代史学的异常发达,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史学意识的深化

两宋时期,宋王朝在内部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同时,还承受着巨大的边防压力,先是契丹、西夏,后来又有金、元时常骚扰侵入,宋太宗以来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这些都极大的刺激了史学家们总结历史盛衰过程,服务现实政治的使命感。大体说来,史学意识的发展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结当代史的意识增强。尤以李焘、李心传和徐梦莘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著作多写当代史,为的是从历史中找到兴亡教训,而这也与宋朝统治者重视当代史,巩固自己的统治密切相连。二是关注民族关系交往的意识增强。李焘,李心传,徐梦莘以及范成大等人的作品都涉及民族关系的记载,并记录了金人的社会生活、习俗等。三是历史盛衰过程认识的发展。朱熹与陈亮展开义利王霸之争以及叶氏关于社会经济作用的论述,都是从深层次上思考历史过程问题。四是史学的社会价值的思考。史学家们有的主张把史学发展成一门“实学”,有的重视典章制度研究,作为治理社会的借鉴。五是史学批评的发展,郑樵的史学批评精神尤为突出。他批评许多学者“只知泥古而不知有今,只知拘守而不知变化”,他在《诗辨妄》中主张:“《诗》、《书》可信,而不必字字可信。”

二、修史制度和修饰机构日臻完善,并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

宋代名目繁多的修史机构反映了宋代的右文政策以及宋代帝王力求从历史中寻求经验教训,以摆脱危机,巩固统治的决心。宋代设立的起居院,是起居注编修的地方。日历所创建于唐朝后期,宋立国之初即建日历所,并把编修日历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现存宋代的日历有《熙丰日历》和《建炎日历》等。实录院和国史院都是国家修撰正史的机构,实录是官修当代编年体的成书,国史是官修纪传体的成书。会要所编撰会要分别门类,记录一代典章制度及文献掌故。主要是为当政者提供垂鉴的材料。玉牒所主要是掌修皇室族谱。宋代所修的玉牒有四种,即皇帝王牒,仙源积庆图,宗藩庆系录,宗支属籍。这些完备的修史制度对宋代史学的辉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群星灿烂的史学家和严谨的修史态度

在宋代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欧阳修、司马光、郑樵、李焘、徐梦莘、李心传、袁枢、朱熹、胡三省、马端临等史学大家,可谓群星璀璨,而同样为人所称道的是他们严谨的修史态度。例如,司马光等人修《资治通鉴》时,广泛深入收集史料,正史就翻阅了19种,1500万字以上,此外还参考了各类杂史10类共300多种,在这个基础上注意认真分析、推敲,去伪存真,大大增强了史料的真实性。郑樵为写《通志》而谢绝人事,埋头夹漈深山,在“穷困之极”,“厨无烟火”的情况下,“风晨雪夜,执笔不休”。他坚韧勤奋,立志读尽天下书,一知道哪里有藏书,就到哪里去寻访,直到读完书才离去。郑樵认为史学应该广博会通,所以很看重通史,不提倡修断代史。

四、史学典籍丰富,新的史书体裁出现

宋代史学典籍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质量也首屈一指,在中国史学上发挥着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为后代的修史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这时期代表史学最高成就的就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取纪传体之长,补编年体之短,融合成一种崭新的编年体,这是对编年体史书编撰的一个重大发展。另外,由于宋人富有創新精神,新的史书体裁得以问世。典制体史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统治者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史学家们开始重视典章制度的研究,以期为统治者服务,从而促进了典制体的发展。典制体由唐代杜佑撰《通典》而创立,到宋代出现了较多的著作,规模超过前朝,尤以郑樵的《通志》为盛,章学诚赞《通志》是郑氏“别识心裁”的创作。这时期出现的新的史书体裁包括袁枢创立的纪事本末体和朱熹的纲目体,纪事本末体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具有以事件为中心的体裁特点,“具一事之本末”者,宋元以后不断涌现,并将其运用到史书撰写中去,至明清多为各种“纪略”,“方略”。朱熹以“纲”为提要,“目”为叙事。每一条纲后有一条目,纲就是记述一条史实,简单来讲,就像现在写的的提纲一样。纲目体深受史学家重视,为后世所效仿。

参考文献:

[1] [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2] [元] 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3] [清] 徐松:《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

[4] 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5] 吴泰等:《宋朝史话》,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

作者简介:贾智鹏(1990- ),男,陕西渭南人,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在读,中国史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猜你喜欢
宋代史学特点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当代史学的转向
史学研究纵横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