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的先锋作用

2017-06-09 19:14李丽敏刘晓玲
科教导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学生党员

李丽敏 刘晓玲

摘 要 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资助是今后学生资助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现阶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已完成了量的积累,但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三大因素制约着高校学生党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影响力。如何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的先锋作用,是摆在高校资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学生党员 精准资助 先锋作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4.025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Vanguard Role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Precision Funding"

LI Limin, LIU Xiaoling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 Guangdong 514015)

Abstract Education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ccurate funding i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future student funding work, new tasks.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financing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has been completed,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ere are three major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the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How to play the vanguard role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recise fund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front of college funding workers.

Key words student party members; precision funding; vanguard role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并把教育扶贫摆在重要位置。在教育部2015年的工作要点中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突出精准资助”。[1]所谓精准资助,是指准确认定资助对象,并找准资助对象的需求,通过差别化的资助形式,最大化地发挥资助的效能。[2]因此,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资助是今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

中共广东省委在粤发〔2016〕13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由此可见,要做好教育的精准扶贫工作,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扶贫扶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助学实践中提高党员素质,践行“两学一做”,助力精准资助。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构建了以“奖、贷、助、补、免、勤”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资助形式不断丰富,资助金额逐年提升。新的资助体系建立以来,通过政府的投入、高校的落实、社会的积极参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已基本完成了量的积累,取得了显著成效,满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费用的资金需求,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3]

但是,现阶段高校的资助工作大多数还停留在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低层次的需求——经济需求上,仅仅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在针对他们的精神帮扶、心理资助、能力资助方面做得远远不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资助,既要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低层次的经济需求,又要满足他们自立自强,实现自我的高层次需求。

2 学生党员在高校资助工作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中的骨干队伍,是大学生中一个优秀的群体,在大学生中起着先锋模范作用。在高校资助工作中,通过搭建学生党员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间的帮扶平台,用学生党员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生活态度,勇于进取的作风鼓舞和带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满足他们自立自强、实现自我的精神需求。高校学生党员的积极参与,对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精準资助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也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增强了党性修养、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带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同进步。

目前,高校在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精准资助”,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有效帮扶方面的工作,开展得比较薄弱。[4]

一是高校助学部门管理不到位。高校资助工作管理部门侧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层面上的资助。现有的资助体系中,大多都是资金上无偿补助,如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临时困难补助等,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精神层面的资助。这导致了少数学生认为家庭经济困难理应享受资助,缺乏感恩回报之心、励志成才之心,影响了国家资助的有效性。

二是高校学生党支部扶贫助学活动组织不到位。由于缺乏重视,学生党支部组织相关帮扶活动不够、活动形式单一。部分党支部的扶贫助学活动,仅仅停留在物质资助层面上,有些党支部甚至从未组织过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活动。高校学生党支部应该开拓思路,经常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帮扶活动,为学生党员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平台。

三是学生党员人数较少,个别党员自身素质不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重大部署:实行发展党员的总量调控,严格依照党章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坚持把质量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在高校从新生入校观察培训到成为预备党员淘汰率高,学生党支部党员人数较少。加之个别党员党性观念、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党员在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影响力。

3 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的先锋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资助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水平,将成为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3.1 建立学生党员家访制度,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所有高校资助工作的开端,准确的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资助工作得以公平、公正、合理开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各高校的认定工作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存在着量化指标真实性核实难等问题。建立学生党员家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度,让学生党员利用寒暑假时间家访同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为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收集第一手资料。学生党员家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架起了学校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受访家庭带去学院的问候与关心,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5]

学生党员的家访活动,有利于党员自身的教育与培养。通过面对困难家庭,让学生党员了解到现有学习生活条件的优越,感激父母的付出,珍惜学习机会;也让学生党员了解到国家为实现教育公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而做出的努力。实施学生党员家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活动,既是一种感恩教育,也是一种爱国教育,将鼓励学生党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帮扶对象共同进步。

3.2 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资助

一个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应该是以资金资助为基础、以能力资助和心理资助为重点,促进学生自立自强、全面健康发展的系统。但目前高校资助工作者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制约,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脱贫上还捉襟见肘。高校学生党组织是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队伍,在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资助上大有可为。由学生党支部牵头,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进行资助政策宣讲,参观革命老区,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志愿服务队、开展公益活动等。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开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能力资助,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

3.3 搭建“精准资助”帮扶平台,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助

不可否认,物质上的匮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存在自卑、抑郁、学习障碍、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的比例较普通大学生高。建立一支经过培训的学生党员心理辅导队伍,发挥学生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心理素质普查、举办心理减压素拓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等活动,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素质。搭建一对一帮扶平台,对有心理健康障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配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做好跟踪帮扶。树立优秀学生党员典型,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朋辈教育作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励志教育,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见贤思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4 结语

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资助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经济脱困、能力脱困、心理脱困的重要助力,在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在实践中践行“两学一做”。

基金项目:本文为嘉应学院科研项目“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项目编号:2015SZZ03),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机制研究”(2015BKYB55)成果之一

參考文献

[1]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教育部网站[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les/moe/moe_164/201502/183971.html.

[2] 张远航.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08.

[3] 杨红波.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效性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14(7):70.

[4] 沈志军,陈安梅.发挥学生党员在扶贫扶志工作中示范作用探析[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79.

[5] 季奎,王英哲,陈浩.学生党员家访贫困学生研究[J].学理论,2013(12):315.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学生党员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研究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刍议
“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