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2017-06-09 12:35万铖
今日健康 2016年11期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并发症

万铖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85.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65.7%(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7.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固定牢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经皮微创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并发症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传统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该术式虽然疗效尚可,但是术后极易出现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1]。本次研究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取得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39.36±12.64)岁;损伤原因包括扭伤23例,意外事故12例;骨折分型包括旋后-外旋型16例,旋前-外旋型9例,旋前-外展型6例、旋后-内收型4例。对照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38.52±11.94)岁;损伤原因包括扭伤22例,意外事故13例;骨折分型包括旋后-外旋型14例,旋前-外旋型9例,旋前-外展型7例、旋后-内收型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麻醉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仰臥位,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在C型臂X线机透视的情况进行闭合复位,巾钳钳夹用于固定内踝,同时依据骨折面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进针点位,通常在内踝的前丘或者后丘处进行进针,角度选择30°~45°,经皮置入1~2枚导针,导针需穿过骨折面并与其垂直,然后沿着导针置入1~2枚空心钉并穿过骨折线,在C型臂X线机透视的情况进行骨折复位固定。如患者为旋后-内收型内踝骨折患者,需先横向置入导针固定,然后在经内踝尖斜行固定[2]。

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首先将患者的外踝骨折端进行固定,在踝关节外侧选择8~10cm的纵行切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骨折端,将骨折复位后使用管状钢板或重建钢板进行固定。然后在内侧选择3cm的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骨折端,将骨折复位,使用松质骨螺钉与骨折线垂直固定,也可以使用张力带进行固定。

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第二天均可以进行踝关节的轻微活动,如患者没有内踝骨折而是内侧副韧带损伤,需要在术后给予踝关节固定4周。术后定期进行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4~6周即可逐渐负重。

1.3 疗效评估

本次研究疗效评估依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制定的踝与后足(AOFAS)功能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的疼痛、行走能力、步态、小腿关节活动度及踝稳定性等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优为90~100分,良为75~89分,可为50~74分,差为50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χ?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35例患者中,评分优18例(51.4%),良12例(34.3%)可4例(11.4%),差1例(2.9%),优良率为85.7%;对照组35例患者中,评分优9例(25.7%),良14例(40.0%)可5例(14.3%),差7例(20.0%),优良率为65.7%。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组35例患者中没有发生并发症情况,对照组35例患者中有4例(11.4%)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5.7)发生骨折不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7.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最为主要的负重关节,其鞍状关节是人体内运动变化最多、最为复杂的合力中枢,该部位发生骨折后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运动。踝关节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临床治疗的目的是将骨折解剖复位、固定骨折部位、逐步恢复踝关节功能。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会影响患者骨折端周围组织及骨膜的血运,导致患者愈合缓慢,而且容易出现愈合缓慢、切口感染等情况。

本次研究采用的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MIPO)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术式之一,属于生物学内固定技术[3],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IPO治疗相比于传统术式具有以下优势:①术中不显露骨折端,能够最大限度保留骨折端血供,降低对局部软组织及骨膜血供的破坏,为患者骨折愈合提高理想的修复生物学环境,同时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能够尽早的恢复踝关节功能,进行康复训练。②手术的创伤极小,且恢复快,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而且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③切口美观。④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⑤能够对局部挫伤或有张力性水泡患者进行手术,减轻患者的痛苦。⑥术中不会切开三角韧带,避免了对患者造成进一步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韧带的恢复,同时增强了踝关节的稳定性。⑦MIPO的踝关节骨折适应证较多,能够适用于Lauge-Hansen分型的Ⅰ~Ⅳ型踝关节骨折。⑧能够通过手法或借助器械进行闭合整复。⑨适用于年龄较大、身体情况较差、耐受性较差或无法长时间手术的患者。虽然MIPO的疗效理想,操作简单,但术中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保证复位正确的顺序:外踝-内踝-后踝-下胫腓;②如患者出现下胫腓联合损伤,需要进行外旋试验证实下胫腓联合分离,并给予固定;③外踝的轴线和腓骨干纵轴之间的角度为10°~15°,复位固定后需保持踝穴形态[4];④术中闭合复位困难时,需果断进行切开复位固定。

综上所述,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操作简单、固定效果理想、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叶超,洪建军,郑亦静,程涛,赖红燕,楼宇梁. 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MIPO)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08(16):788-790.

[2]肖刚,钟华,陈劲. 外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07(19):88-90.

猜你喜欢
踝关节骨折并发症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研究
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可吸收螺钉与空心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