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微课设计理念与实践运用

2017-06-09 23:16欧阳爱权
文教资料 2017年8期
关键词:实践运用设计理念思想政治

欧阳爱权

摘 要: 教育活动作为文化信息传递主渠道,正经历由自上而下传统威权教育模式,向扁平化、自主化、选择性教育模式的转变。旧有教育模式,知识传递往往是一种非反思性、非批判性单向活动过程。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思想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样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微课设计理念与实践运用的特殊性。

关键词: 微课 思想政治 设计理念 实践运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教育形式,美国戴维·彭罗斯教授称之为“知识脉冲”,是短小精悍的可视音频授课方式。微课是网络化、信息化、碎片化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物。从历史上看,教育活动作为文化信息传递主渠道,正经历由自上而下的传统威权教育模式,向扁平化、自主化、选择性教育模式的转变。旧有教育模式,知识传递往往是一种非反思性、非批判性单向过程,教师、教学内容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受教育者处在被动地位,充当次级角色。学习成效评价主要基于书本典籍记忆与熟悉程度。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条件下,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遭受置疑和挑战,教师、教材内容不再是唯一权威和真理来源,思想的多元化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微课设计理念与实践运用的特殊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微课设计理念

(一)问题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吸引当代大学生,关键在问题设计是否得当,是否具有针对性。微课设计质量,直接取决于微课的问题呈现。事实上,不同课程微课设计,尽管形式上有着诸多共性,但并非千篇一律,这是由特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育风格所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微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能否解决大学生群体的精神迷茫与思想困惑。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历史遗留的部分深层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而新事物和新问题层出不穷。诸多思想困惑是时代现实发展的结果,也是时代变迁在人的思想意识领域的正常反应。高校教师应该摒弃脱离现实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和创新教育方式,直面理论与现实困惑,从现实中提炼出问题,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剖析、加以澄清。做到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通达、文化的自觉,对历史现象、现实问题给予合理解释,展现理论自信。

(二)主题鲜明。积极正面引导,传递正能量,是微课设计的时代风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必须以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将之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要把对问题的解释澄清与教书育人结合起来。例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认识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思想理论间的距离,我们要分清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哪些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不能混淆。正面引导,不是回避现实问题,而是把对问题的解释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牢牢把握现实与理论的辩证关系。历史往往是传统要素與现实因素多维、多重交织而成的,而理论一向是纯粹的,可能落后于现实,也可能超越现实。只有明白了这个辩证关系,才不会简单地拿现实“裁剪”理论。

(三)开放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封闭的教条,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汲取和借鉴种种优秀文化成果,包括传统文化资源、国外优秀文化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等等。微课应该是传统性、时代性的精神凝练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新的时代、新的环境中不断增强实效性,关键取决于能否做到与其他文化充分交流与借鉴,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立足时代前沿,培育文化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力来源于现实,来源于人类历史上种种优秀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应该坚持,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与思想应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丰富、发展、开放的体系,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西方深厚文化土壤,包括哲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军事等,从中汲取了丰富养料。当前,我们应当继承经典作家优良传统作风,兼容并包,为我所用,才能使微课富有时代性和生命力。然而要注意的是,微课设计不能剑走偏锋,不宜偏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任务目标,否则就谈不上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微课实践运用

(一)理论澄清与问题分析。微课设计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组成部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内容、任务目标的制约。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大局,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框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忽视微课时代功能和新作用,也不能抛弃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传统,盲目地求新求异。微课的内容思想安排应该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任务为指导,以新时代的特色风格加以诠释。微课的实践运用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任务,针对具体现实问题和理论困惑加以聚焦设计,一次澄清一个问题,解释好一个知识点。比如,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什么?该问题设计的背景在于:在当代社会思潮中,一些人认为唯物主义就是唯“物质”主义,把金钱和享受放在第一位,不讲道德,没有道德底线。针对这个现实问题,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要详细分析:一是思想误区根源在哪里?二是如何解决这些思想问题?经过研究:一是没有弄清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生活中物质概念的区别;二是没有弄清唯物主义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因而,微课在设计过程中,重点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澄清哲学上“物质”内涵是“客观实在性”,而不是生活层面的金钱物质含义;二是唯物主义讲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并不是说物质比意识重要,而是一个发生学的问题。即先有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才有意识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唯物主义丝毫不阻碍人们对高尚情操和美好道德的追求,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另外,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可以结合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出现的问题,辩证地给予解释,这样才能从理论和现实双层面捍卫马克思主义。

(二)思想交流与理论批判。微课推出后,会在学生群体中引发不同反应,这是很正常的,部分同学会产生置疑挑战心理。师生间的总结与交流是微课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授课内容,加强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有的学生甚至运用一些新的哲学思想与理念,从不同角度与任课老师进行思想交锋。该举动可能让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下不了台。要真正说服这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换位思考,从该生提出问题的根据和背景进行分析,借此机会加强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而不是武断地将之否定和拒绝。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由于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时代局限,它像其他学说一样,并没有穷尽人类所有真理,也是一个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而自我更新的体系。一种理论,只有牢牢立足于时代发展前沿,积极从中汲取养料,不断发展自己,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拒绝与其他学科、其他学说交流借鉴,把自己当作一个封闭的绝对体系,那么它将与现实渐行渐远。比如,关于物质和意识的概念界定,部分学者提出要超越主客体及物质和意识的二分对立,即不再把世界简单划为物质和意识两个界限分明的领域。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把握是以思维方式进行的,而思想是以概念的形式组织的。物质决定意识,如何理解决定二者的辩证关系,把握物质与意识概念运用的相对性,思考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科建设的推进与理论创新。物质与意识概念关系的提出,是由人的思维活动与肉体、自然界与精神世界的关系历史、认识水平所决定的。当这个基本问题解决之后,哲学的基本问题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只是书本上的框框条条,更重要的是具备人类总体知识历史发展的辩证视野。应当积极促进不同学科、思想之间的汇通,而不是简单地用一种否定另外一种。

(三)思想信仰与价值形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根本目的不是把学生培養成学究,而是帮助他们塑造积极、健康、有为的心灵世界,实现“实然”向“应然”的转变。休谟认为,“所谓‘实然,是指对事实的陈述,是关于事实的判断,在语言形式上表现为以‘是或‘不是为联系词的句子。而‘应然则是价值陈述,属价值判断中的规范判断,在语言形式上表现为以‘应当(应该)或‘不应当(不应该)为联系词的句子”[1]。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社会历史,对主体自身的反思与批判任务。从形式上讲,微课是通过碎片化的学习形式,通过点滴积累,最终形成对思想政治理论目标的认同与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知识认知——理论认同——信仰建构”的复杂心理过程,其总体性与协同性非常关键。总体性与协同性研究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薄弱环节,不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走向什么样的创新,都必须关注不同课程间、理论与实践的协同性,实现知识认知——理论认同——信仰建构的有效发展,达到思想与实践的统一。我们仍以上述哲学例子分析。在确立了唯物主义的思想,奠定了求真的科学精神后,接下来必须树立人文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如何处理社会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这样,微课设计除了认识论的哲学内容外,还必须包括价值论的建构。通过价值论的讲解,涵养人心,滋润心田,建构美好的精神家园。

三、思想政治理论微课应用总结

微课并不能完全取代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我们可以因时而变,因事而化,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现实环境,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微课的协同性作用,真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占据学校的思想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事与政策等。关于这些理论内容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内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在大学生今后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消化、历练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是夯实大学生思想理论基础的主渠道。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性是微课教学设计难以胜任的。可以这么说,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起到“画龙”的作用,那么微课起到“点睛”和锦上添花的辅助作用。当前,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薄弱,如果完全通过网络学习,那么难度远远超乎想象。大学生如果沿用高中记忆性的学习认知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难以真正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因而,在抓好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微课教学学时比例,这样更科学。

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可以培育师生间的信任与互动。网络式教学,主要由学生以点状方式自主学习网上课程资源,但丧失了师生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机会。事实上,面对面的学习交流机会,能够提供许多虚拟世界中不能给予的信息。如鼓励学生发言,给予肢体性语言的肯定与赞扬,一些即时性灵感与智慧的幽默表达,提供学生上台表达的机会,等等,这些方面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与学生间的心灵交流是无可替代的。从本质上讲,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传播与接收的简单行为,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韩东屏.实然·应然·可然——关于休谟问题的一种新思考[J].江汉论坛,2003(11):57-62.

猜你喜欢
实践运用设计理念思想政治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试论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