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87例效果分析

2017-06-09 18:02薛佳金
今日健康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复发腹腔镜

薛佳金

【摘 要】 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并发症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腹股沟斜疝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987例。结果 987例中复发4例,对侧发作2例,术后鞘膜积液6例。术后行开放性疝囊高位或交通管结扎术再治疗,均治愈。结论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根据术中情况可探查对侧内环口,减少术后对侧发作。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 复发 再手术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已经逐渐成为小儿外科的主流术式,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同时能探查对侧腹股沟的优点,受到患儿家长的欢迎。但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腹腔镜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987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和防止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腹股沟斜疝就诊并行腹腔镜疝囊结扎术的患儿987例,其中男性患儿719例,女性患儿268例。患儿年龄1月-14岁,平均年龄3.63岁。

手术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治疗。术前禁食6~8h,术中置导尿管 ,采用头低脚高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脐部左侧做5mm小切口,穿刺气腹针,建立二氧化碳氣腹,8~10mmHg,并穿刺5mm trocar,置人腹腔镜 主视镜以探查腹腔。同时在平脐右侧约与锁骨中线交界处穿刺另一个 5mm trocar,置入持针器,平脐左侧约与锁骨中线交界处穿刺另一个 5mm trocar,置入抓钳。再探查对侧有无隐匿性鞘状突未闭,如腹腔镜下发现内环口开放,不能看到底部或用操作钳提起内环口边缘,发现其底部有小孔道向腹股管延伸或内环口凹陷明显,提示隐匿性鞘状突未闭。在疝囊颈外上方腹壁外穿人携带4-0丝线的圆针,线长约10cm。在腹腔镜下术者单手持针,在疝囊人口水平稍高处将圆针在腹膜下潜行环绕内环口完整一周,其间注意利用腹腔镜的放大功能,针尖小心避开精索血管及输精管,排空阴囊内积气,并在收紧缝线前检查阴囊内不再有气体漏入后,利用抓钳和腔镜持针器将缝线在内环口收紧打结,最后圆针穿腹壁取出。3个5mm小切 口皮下缝合后,用皮肤粘合剂处理。

2 结果

术后患儿腹股沟斜疝复发4例,复发率为0.4%,发作时间为术后4~8个月,平均发作时间6.25个月。手术对侧发作2例,发生率为0.2%,发作时间为术后1~3月,平均发作时间为1.5个月。术后鞘膜积液发作3例,发生率为0.3%,发作时间为术后3~12个月,平均发作时间为7.3个月。上诉患儿再次行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或交通管结扎术治愈,均未再次复发。

3 讨论

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开放性手术一样,只要单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即可达到治疗目的。由于腹腔镜下结扎的位置更高,无需解剖腹股沟结构,因此复发率及并发症较开放性手术少。[1-3]现将术后复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腹腔镜下疝囊结扎通常仅缝扎内环口一道,术中操作时缝针可能切割缝线,导致缝线毛糙或断裂,术中由于缝线已缝入腹膜下,腹腔镜下难以看清,术后如患儿出现腹内压增高、腹壁张力增大的情况导致缝线断裂,即会出现术后复发。手术线结未打紧内环口仍留有缝隙,或剪线结时余线留的过短,术后也有可能出现复发[4]。为避免这种情况,术中缝合、拉线、剪线的操作需轻柔缓慢,打结要牢靠并检查,必要时可增加打结数。个别患儿内环口松弛,腹壁肌肉菲薄,术后腹压不断下压推动缝扎线,形成复发疝,原缝合线完好,复发疝自原疝囊突出。遇到此类患儿可考虑行多道缝扎或将脐正中襞缝合在内加强修补,考虑到腹腔镜下内环口修补难度大,此类患儿也可考虑开放行腹股沟管修补术以减少复发[5-6]。还有由于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术中反复穿刺疝囊壁或操作钳过度牵拉疝囊,导致疝囊部分撕破而术中没有及时发现进行修补,术后复发疝自撕破处突出。术中缝合内环口时疝囊皱襞之间缝线未完整缝合腹膜,腹膜和缝线留有间隙,术后疝囊自缝线和腹膜的间隙突出。术中对侧常规探查,部分隐性疝未闭口小,需仔细观察或将腹膜部分提起才能显露,易遗漏,引起术后对侧发作。术中应仔细操作,术者及手术助手在缝合后应再次检查术后缝合效果,不可草率结束手术。结扎疝囊前应将疝囊内空气及积液排出,因腹腔镜手术不常规切除多余疝囊组织,疝囊内残余的积气积液在术后不易吸收消退,会引起术后鞘膜积液。

综上所述,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术中应根据手术情况,及时调整手术方式,尽量减少疝囊颈损伤,真正做到完整的疝囊高位结扎,尽最大可能减少复发,避免患儿行二次手术。

参考文献

[1] 丁善衡.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因素探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C):304—305.

[2] 赵英敏,李龙,马继东,等.二孔法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8):595—596.

[3] 吴桂堂,李美荣,陈伟强,等.改良单孔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4,19(3):218—220.

[4] 陈卫东,李正平,张昌庆,等.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68例效果观察及复发原因分离[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1):33—34.

[5] 周欣,王军,卞红强,等.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内环口分型及临床意义[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6(11):583—585.

[6] 向国安,陈开运,王汉宁,等.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及脐正中襞覆盖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7,28(1):48—49.

猜你喜欢
复发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髋臼部位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肥胖患者结肠癌的疗效及复发情况观察
69例再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