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护理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2017-06-09 12:20马行丰
今日健康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脑出血

马行丰

【摘 要】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护理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进行手术的脑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38%)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早期活动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可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稳定患者病情,促进术后康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关键词】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活动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患者术后2-5d,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体温升高及浅静脉扩张等。该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若不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易增加患者术后致残率及病死率。有研究表明[1],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其术后长期卧床、缺乏肢体活动有密切关系,由于术后活动量减少,致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减慢并瘀滞,从而形成血栓。因此,术后积极采取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对促进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给予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6.37±3.14)岁;外伤性出血27例,高血压出血18例;平均出血量(21.36±4.17)ml。观察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7.03±3.52)岁;外伤性出血30例,高血压出血17例;平均出血量(20.89±4.68)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脱水、止血及营养脑细胞等临床治疗,对照组接受用药、饮食及皮肤等常规护理,并于患者术后取平卧位,将头朝向一侧,每2h翻身拍背1次,同时给予一般性健康教育。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早期活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合理调整患者体位,于术后2h帮助其进行早期训练,将小枕头垫于患者足下,使其双脚与床面形成30°角,在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协助下进行被动膝关节屈伸与内外翻活动,2次/d,2-3min/次,15-30次/min。(2)按摩患者肱二头肌、肱四头肌、腓肠肌等,由肢体远端至近端对每侧肢体进行5-10min按摩。(3)鼓励患者主动锻练,包括踝关节主动拓屈、背屈、内翻、深呼吸运动及肱四头肌、肱二头肌运动,指导患者掌握活动技巧、频次。(4)按摩患者受壓部位,以降低压疮风险,促进血液循环,保持静脉血液通畅,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参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判定标准为:肢体肿胀、皮肤发白或紫绀、皮肤温度上升、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彩色多普勒超声加压后横切与纵切不压迫血管,且血流及声音消失。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以%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详见下表1。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好发于小腿深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及股总静脉等,该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为静脉血流缓慢、血流呈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壁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脑出血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其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即是静脉血流缓慢,结合相关资料分析静脉血流缓慢的原因为以下几方面[3]:(1)术中全麻引起周围静脉扩张,减缓静脉流速。(2)术后因伤口疼痛等原因长期卧床,下肢肌肉长时间处于松弛状态,造成下肢血流缓慢。(3)术后患者血小板聚集能力得到增强,血清纤维蛋白酶及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抑制剂水平升高,减少纤维蛋白溶解,并使血液凝固性增加,从而减慢血流速。

脑出血手术患者开展科学有效的早期活动护理,通过将患者下肢保持足够高度,协助其进行被动膝关节伸屈、内外翻锻炼及早期肌肉按摩,均可增大血流速,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进一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研究采用早期活动干预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说明早期活动能够减少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有研究认为[4],在对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干预时,注重体位护理,于术后合理调整体位,并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可减少静脉压迫,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预防作用。同时发挥家属力量,与家属共同协助患者实施早期训练,使其从被动训练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并锻炼方法,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此外,对患者进行肱二头肌、肱四头肌及腓肠肌等肌肉的按摩,则可一定程度避免肌肉萎缩,加快血液循环。但需要注意的是,肌肉按摩过程中需把握好方向、时间及按摩力度,才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综上所述,早期活动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且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及术后早期康复,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云飞.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世界临床医学, 2016,10(15):222-223.

[2]侯玉芬,刘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015年修订稿)[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5):520-521.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老年人摔倒 警惕迟发性脑出血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