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观察

2017-06-09 12:50杨小芳
今日健康 2016年11期
关键词:献血者心理护理效果

杨小芳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月06月~2015年09月我站献血者600例为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00)与对照组(n=300),分别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献血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献血反应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差异显著(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可降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促进献血事业的发展,值得推广。

【关键词】 献血者 献血反应 心理护理 效果

在献血过程中,由于对献血缺乏足够的了解,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易产生心理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导致血容量急速下降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基层采血点与流动采血车尤为常见[1]。本研究以我站600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06月~2015年09月我站献血者60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0名,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标准;男性320名,女性280名,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0.5±8.4)岁;大学生180名、市民190名、公务员70名、军人100名,其他60名。两组献血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献血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做好采血准备,并根据献血者行对症护理,使其积极配合采血工作;在采血过程中,指导献血者放松身心,使其保持平常心,感受到专业、温暖。采血后,要求献血者在休息区休息15~20min,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使其放松身心,尽快缓解身体的不适症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一对一对献血者介绍献血知识,包括献血常识、益处、采血后止血、营养搭配等,通过提高其对献血的认知来消除恐惧、焦虑[2]。采血前,准确评估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找出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按心理不同状态,分为正常、紧张、焦虑、恐惧四级;对于正常及紧张者,可给予一般性心理抚慰,对于焦虑及恐惧者,则为其介绍献血成功案例、有针对性进行疏解,如评估后仍不符合献血条件,则引导其待状态好转后再行献血。

1.3 效果评价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献血者评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重度:>70分[3]。同时,统计、比较两组献血反应、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用均数标准形式(±)表示计量数据,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百分率(%)形式表示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度反应3例、重度0例,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3/300),明显少于对照组中度反应8例、重度1例,献血反应发生率3.0%(9/3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献血者护理满意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级。观察组非常满意185名、基本满意105名,不满意10名,护理满意度为97.0%(290/300);对照组非常满意141名、基本满意131名,不满意28名,护理满意度为91.0%(272/300),明显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献血者越来越多,成为精神文明的新风尚。在献血过程中,多数献血者可顺利完成采血过程,而不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但是也有一部分献血者由于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并且缺乏对献血知识、常识和安全性的了解,在献血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的献血反应[4]。

根据相关研究及实践,认为给予献血者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献血者的不良献血反应,帮助其在献血过程中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采血,最大限度降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5]。本研究给予观察组献血者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1)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3/300),明显少于对照组献血反应发生率3.0%(9/300),差异显著(P<0.05);(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290/3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1.0%(272/300),明显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证实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

綜上所述,在献血过程中,一些献血者因缺乏对献血知识的了解而发生不良的献血反应,本研究认为,给予献血者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献血的配合度,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丽霞,曾娟,劳丽嫦等.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05(03):681-683.

[2]潘国芳.心理护理减轻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10(03):47-49.

[3]刘峻,杨梅.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1(14):249-250.

[4]赵艳杰.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5,06(12):150-152.

[5]姚向阳,何勇,沈建勇.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行为影响的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2015,12(09):10-12.

猜你喜欢
献血者心理护理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