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如何突出实用性

2017-06-10 17:21张卓立
商情 2017年17期
关键词:实用性计算机教学改革

张卓立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在进行教育改革后,我国整体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计算机教学是高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科目,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在此方面发挥作用,虽然进行了教学改革,但此方面的实用性尚不突出。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促进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突出实用性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提升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 教学改革 实用性 现状 措施

近如今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均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同时也增加了对计算机人才方面的需求,无论是数量方面还是人才能力方面均应得到提升。为了能够给予广大学子更优质的教育,也为了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教学方面的发展,通过教学改革来改善目前的教学问题,使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升。然而虽然进行了教学改革,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有很多待优化之处。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

高校学生数量众多,且来自全国各地,然而我国地区众多,各个地区之间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均是,尤其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或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此类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方面往往更为浅薄。而生活条件较好的学生虽然长期与计算机打交道,但更多的是用于娱乐,而不是研究计算机操作技能。由此即导致了学生群体计算机基础存在差距,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合理确定教学规划,如在学习C语言时,很多学生无法很好的理解程序语言,而有些学生来自职业高中,其在职高时即接触并学习过该学科,在学习时也显得较为轻松,但此类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的操作水平和知识接受程度均不是很高。

(二)计算机教学内容结构不科学

内容结构问题也十分突出,我国高校数量众多,且各个院校的侧重点不同,尤其有着文科类大学、理科类大学之分。如在文科类大学中,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侧重点,而理科类大学则是要不断提升学生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如需要学习C语言、Java等编程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教学内容的设定方面还不够科学,教学内容与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不相符,尤其对于文科类学生而言,其所接受的教育并不能够完全达到教学目标。

(三)计算机教材的制订缺乏合理性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均应参照教材来开展教学,然而根据对计算机教学方面的了解可以发现,我国很多高校计算机教材的内容基本一致,然而学生今后涉及的领域不同,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此种情况下若再学习统一的教材,十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另外,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在很多教学阶段均会出现,从小学到大学均可以看到,此类知识过于重复,学生渐渐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且会占据一定的教材篇幅,使得无法将更多新知识添加进去。

二、促进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突出实用性的相关措施

(一)对高校计算机教学进行分类

对此方面进行分类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基础差距,若将所有学生置于同一个教学难度中,不仅会消磨基础良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使基础不好的学生感到十分吃力,因此对此方面进行分类是很有必要的。如在开学之初由教师组织一场考试或是问卷调查,根据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加大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而基础良好或是对计算机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则可以适当的增加教学难度,甚至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来为学生安排相应的教学项目,同时增加所有学生的上机实践时间,毕竟计算机技术的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理论性知识固然必不可少,但实践更为重要。

(二)选择凸显实用性的教材

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后应优化教材的选择和内容的制定,若知识过于冗杂,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生会感觉难以掌握一门专业的技能。另外,需要对过多的系统理论知识进行整理和删减,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应多为“必需的”、“必要的”,如理论知识只需要能够满足学生日后实用的基本之需即可,不必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讲解;二,对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凸显实用為本理论为辅的原则;三,教材的选择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相符。

(三)引进证书教育

如今证书已经成为人才展示自身优势的一个指标,将证书教育引入到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在校期间增加考取相关证书的机会,而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为学生进行指导,如其可以告知学生如今应考取哪方面的证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为有利等。拥有了相应的证书,也就意味着学生拥有相应的能力,实用性技能往往比学历更能够吸引用人单位,证书作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侧面反应,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此方面的重要性,并积极将其落实。

(四)强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如今已经成为流行趋势,很多高校均在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展开合作,尤其对于计算机学科而言,几乎所有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均需要应用到计算机,这更加突出了计算机学生的优势。在此方面,高校应积极与企业联系,为企业推荐学生,使企业看到本校学生的优势,从而发现本校学生的潜力,增加合作机会,在学生进行企业实习时,教师应随学生一同入驻,此举除了为保证学生的学习、个人安全等方面外,也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观察、对工作人员工作状态的观察等,来掌握如今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具体是怎样的,以便于制定今后的教学计划。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如何突出实用性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高校计算机教学,也关系到整个高校教育的发展,甚至与学生的学习、就业以及各方面能力提升息息相关。如今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能力更成为人才的标准配置之一,然而高校教学中,计算机教学方面的成果并不突出,这对学生而言、对社会发展而言均十分不利,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韦纯福.任务驱动模式下高校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福建电脑,2012.

猜你喜欢
实用性计算机教学改革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凤凰精选
抢眼披风
不一样的水桶包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