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失败的成因与对策①

2017-06-11 18:07陆芳浦佳
中国商论 2017年28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对策

陆芳 浦佳

摘 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苏南与苏北地区3家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重点调查,总结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即巧借商业模式、依托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利用社会支持体系等,希望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就江苏苏南与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如创业教育工作仍不到位、创业经验欠缺、后续帮扶力度不大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加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发展创业教育、加强区域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等对策以提高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成功因素 失败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a)-188-05

早在2014年,李克强总理就已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更是进一步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1]。由此,一股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且热度至今不减。教育部数据显示,在2017年,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约有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2]。江苏省在2017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创了历史新高,达55.6万人[2]。高校大学生虽然是优质新生劳动力,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不利环境下,其就业形势更为严峻。2017年,江苏省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也已全面进入“95后”时代。这些高校大学生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急剧变化的一代,是在互联网环境中全面成长的一代,他们的就业观、择业观呈现出的全新状况。在社会整体的创业热潮影响下,他们创业意愿也不断高涨,把创业视为一种解决就业的迂回道路。同时,江苏省省政府也在2017年5月召开的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明确表示,要鼓励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全面落实创业政策,如向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补贴等[2]。有调查机构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存活率明显提升,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收入优势明显[3]。即便如此,对于初涉世的高校大学生而言,创业并非一件易事。所谓创业,其含义无外乎是创业者优化整合自己所掌握的资源,继而创造出更大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的一种劳动方式。根据杰夫里·提蒙斯所著的创业教育领域的经典著作《创业创造》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4]。而创业作为高校大学生选择就业方式的新趋势,除了是对自身大学四年专业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更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尝试,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这一形式本身。下文将对江苏苏南与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因素与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江苏苏南与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提出相应对策。

1 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活动现状及主要问题

江苏省按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目前形成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苏南五市为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苏中为南通、泰州、扬州、盐城四个城市;苏北五市为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指标高于江苏省整体水平,创业教育发展较快;苏北地区经济总量明显落后于苏中、苏南地区,仅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苏北地区经济基础、经济总量落后,教育发展亦然。苏北五市受经济欠发达影响,对人才需求不旺,人才培养不能充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但苏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猛。

1.1 大学生创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创新发展在全国高校的前列。2016年江苏省扶持了2万多名大学生创业。但校级差异较大,苏南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及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创业活动发展较快,多数高校大学生创业活动发展仍然滞后。苏南的南京市就有南大、东大、南理工和南工大四个大学科技园,拥有24个国家级创业孵化器。常州市政府建设科教城,无锡建科教园,苏州建独墅湖大学园区,在大学科技园及其周边发展起了一批高科技企业。而苏北拥有两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即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与淮安市大学科技园。就目前的发展水平而言,仍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

1.2 大学生创业成效不明显

据统计,2012年~2016年,南京市累计培育大学生创业总量超过2.1万人,大学生创业年均增长20%,累计成功创业1.77万人。随着徐州市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截至2016年,徐州市已培育超过6500名大学生成功创业。但人社局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2.4%,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4%,虽然这一数字高于全国水平,但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 苏南与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因素分析

智联招聘公布的《2017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数据表明,在参与调查的2017届应届高校毕业生中选择创业的比例明显上升,由去年的3.1%上升至6.3%[5]。笔者经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创业率逐年提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具有冲动和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针对在校创业的学生,创业风险较低,成功与否的压力较小,更多抱着实践试试的心态;另一方面是就业压力颇大,伴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江苏高校55.6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前所未有。尽管江苏省省政府召开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反复强调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但95后们仍不免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态,想要实现自身的梦想唯有靠自己创业一时已成为他们的口头禅。教育培训、个体零售、互联网创业等行业的创业成本低,无过高门槛的要求,这也成为江苏苏南与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另一推动力。此外,江苏是中国的“强省”,无论在经济还是地理位置上都有傲人的优势。苏南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正在缩小,苏北地区的经济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显著发展,势头迅猛。因此,不论江苏高校大学生在苏南还是在苏北创业,均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

尽管高校大学生创业比例呈现持续和较大的上升趋势, 但因高校大学生缺乏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过硬的技术、广泛的人脉资源,其创业成功率并不高。如何提高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已成为省、高校和创业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下文通过对江苏苏南与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从其商业模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支持体系、产学研合作构建创业实践平台、地区因素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因素展开分析。

笔者对江苏苏南与苏北地区2015年以来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走访苏南与苏北地区10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了解这些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并对其中3家企业进行重点调查,了解其成长过程,找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希望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笔者走访调查的12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其中6家位于苏北地区,6家位于苏南地区,所调查企业地区分布较为合理),其创业者中有8名男学生,4名女学生,男女性别比为7:3;从创业时间上来看,在2015年创业的有6人,在2016年创业的有5人,在2017年创业的有1人;根据创业者在高校内所学专业来看,理工科类有4人,文科类有7人,其他类有1人,其中工商管理专业电子商务或网络营销方向就有6人,比重达50%。

笔者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12名江苏苏南苏北地区的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的领域中,以网络营销为主,比例为70%,实体店铺销售仅占20%,其他产业仅为10%;而业务领域也主要集中教育培训、市场营销策划、餐饮娱乐、纺织服装产品销售这些方面。这些江苏高校大学生所创办的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偏小的特点,员工人数大多在10人以下,仅有一家企业目前员工人数已超过15人。他们在创办企业时一般投入的初始资金较少,最高的约有25万元,最低的是50000元左右。而这些创业资金大多以父母亲友借资为主,再加少量的自有资金、民间借贷资金和政府扶持资金。本次受访的12家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中有3家目前经营状况良好,自创业以来始终能保持持续盈利的良好势头,现能作为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中的先锋。

2.1 巧借商业模式,规避障碍

在对3家初获成功的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重点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摆在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者面前的棘手问题是如何突破资金短缺、企业管理能力欠缺这两大障碍。创业者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往往需要考虑合适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如何从事商业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在此,这3家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有两家是依托于所在院校的重点专业,实现低投入培育市场。这两家企业采用当前最为时髦的“互联网+”概念,对初始资金的要求不高,几台电脑,连上互联网便可开始企业运作。所在院校还提供了免费的创业场地,省去了租金及水电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资金短缺这一大障碍。电脑、办公桌椅、网络设备等支出则借助申请政府扶持资金来解决。另一家专门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大学生创业企业在成立之初销量不佳,经过仔细分析,发现问题主要在于物流服务环节。由于产品需要邮寄到国外,距离降低了物流配送的速度,继而影响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该企业选择与物流公司形成战略合作联盟,目前已成功将产品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实现了协同发展的目标。

2.2 依托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创业

上述所提的3家初获成功的创业企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所在院校均以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为目标。这些院校分别坐落在省内苏南苏北地区经济重镇。笔者通过咨询当地人社局了解到,为了鼓励和扶持高校学生创业,地方政府已出台多项高校学生创业新政策,显示了市政府吸引更多高校学生到地方创业的决心。而这些院校也能结合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定位,将教育以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为出发点,确立以重点培养学生过硬的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合理知识结构、健康心理素质为主的教学目标,并把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体系与学分体系中,配备相应的师资队伍,校内外均有实训基地,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还不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院校的这些举措无疑极大推動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

2.3 利用社会支持体系,引导创业

是否拥有良好的创业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周围人群或多或少会影响创业者的态度。这3家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创业者父母均从商。他们从小便耳濡目染,对创业抱有极大的兴趣,对如战场一般的商场高度敏感。国家、政府、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增加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坚定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念。这3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所属的地方政府均成立了创业培训与交流基地,这些基地配备了专业的创业导师,邀请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创业人士针对大学生创业者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集中指导,还定期为大学生创业者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安排相关讲座、交流会等活动,为大学生创业者走向成功铺路。家人、朋友在精神上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成功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2.4 通过产学研合作构建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创业实践能力

产学研合作就是推进高校、大学科技园、企业等校内外组织开展合作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高校可以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发布基础或应用科研成果信息,加速成果市场转化利用。企业可以利用平台发布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需求,寻找协作伙伴,共同组建创新合作研发项目,降低企业在创新技术的获取、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成本。政府主管部门也可以利用平台发布产业政策,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体现政府部门的服务功能。通过产学研合作,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苏南地区拥有数量相对较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对大学高新技术成果进行孵化,积极扶持大学创办各种高技术开发公司,加快大学高技术成果向产品转化的过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使高校成果在区域内进行辐射,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8]。同时,大学科技园还可以依托高校为主体,通过开设创业培训教育、搭建创业服务平台,设立创业种子基金等方式,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兴趣和技能。学生在大学科技园直接参与生产与管理实践,深入了解与感受创业活动过程,有利于提升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

2.5 地区因素

地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是“地区”。大学生倾向于在“苏南地区、长三角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及发达地区”就业创业。区域经济发展越快,对区域社会劳动力与人才规格的要求越高,数量需求越大,而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前景也越好。区域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协调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创业教育是区域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重视区域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区域经济越发达,人们生活水平越高,所能提供的资源越丰富;苏南地区经济发展中各种企业主体的存在会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创业机会,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成功的可能性。

3 苏南与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失败往往是各种因素未达成而导致,但成功者往往具备了以上主要的成功要素。大学生创业失败也未尝不是一种成功,因为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已得到的锻炼,这对他们个人成长弥足珍贵。创业失败是指在创业过程任一阶段里创业活动遭遇中止的现象。这意味着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失败只是没能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而已。研究表明,创业失败的经历对提高创业者后续创业的成功概率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大学生创业失败并不可怕,往往可怕的是他们根本不清楚为何会失败。下文将重点分析苏南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

3.1 创业教育工作仍不到位

大学生创业者应把创业视作是一个需要花时间解决一个复杂而艰难的系统问题。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清楚创业四大基本阶段:酝酿、谋划、准备、开张营业。在酝酿阶段,大学生创业者自然要考虑清楚若干基本问题,比如创业初衷是什么、本人的性格特点是否适合创业、采用哪种创业形式、目前本人已初步具备哪些条件、选择哪些项目来创业、当前还缺少哪些必要的信息等。在谋划阶段,大学生创业者要就自己所选择的创业项目展开分析,此时需要考虑清楚更为具体的问题,比如筹集初始资金的方式、采购、销售、盈利空间、所需流动资金等诸多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创业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在准备阶段,大学生创业者开始实际操作,需要考虑清楚这些更为现实的问题,如选取合适的企业名称、选择适宜的办公场所并进行适当装修、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策略、聘用员工以及办理工商执照、银行账户等相关手续。最后是开张营业阶段。大学生创业者一一落实上述这些事项。这对一个初涉世的大学生而言,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这四个阶段对一个创业项目的生存、发展尤为重要。

从笔者所掌握的江苏苏南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来看,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在创业时四大阶段中涉及的问题并未考虑周全。导致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浅层原因主要有:创业所需场地、设备等硬件准备不足;欠缺必要的法律知识;项目策划不到位,对所选创业项目不熟悉,对创业困难和潜在风险认识不充分,对创业资金准备估算不准确,未能合理选址;准备时间太仓促,忽视了创业团队的组建。诚然,部分原因与这些高校大学生的年龄特点、社会经验有关的。笔者认为,创业困难和潜在风险认识不充分、对创业资金准备估算不准确这些问题只是暂时。随着大学生创业者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财富的积累,这些均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有些原因,如创业所需场地、设备等硬件准备不足、欠缺必要的法律知识、项目策划不到位、对所选创业项目不熟悉等,则需要大学生创业者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努努力想必能够做到更好。

然而,抱着创业成功信念的大学生创业者为何会表现出如此懈怠,连最为基本的创业四大阶段涉及的系列都没有考虑清楚?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无外乎有两个:第一,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急于求成,忽略了这些先行问题;第二,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包括哪些阶段尚未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上述两个原因可简单地归咎于: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教育工作做得仍不到位,仍不细致。显然,造成这些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失败的部分原因是大学生创业者年轻气盛、努力程度不够,但主要原因还在于江苏苏南和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教育效果仍不显著。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教育应让这些大学生创业者充分了解:创业有哪些阶段,每一阶段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江苏高校还应为在校大学生创业者们的创业进行严格把关,对条件暂不符合的,不鼓励其创业。江苏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申请进行严格把关,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建议其先不考虑创业。

3.2 創业经验欠缺,后续帮扶力度不大

创业经验欠缺显然是大学生创业者在其创业道路上必须跨越的一大坎。大学生创业者的项目显然要经受市场的考验。市场经济本身就具有竞争性。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失败企业。而市场绝不会因为其身份是大学生创业者就对弱者施以保护。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者根本不查看项目提供者的有效身份资料,仅凭他们只言片语就轻信项目所产生的高回报。有些在签定协议时既没盖公章也没有按手印。在聘用员工时,有些甚至未依法办理相关聘用手续。有些更是在上当受害后不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去哪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受访的一些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者中,很多人都脱口而出“不知道如何更好地经营和管理一家企业”。大学生创业者在企业创办起来之后更需要得到后续的帮扶。这自然需要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有所作为。整个社会环境对创业教育实践的后续帮扶力度不大自然是有重要的原因。从思想意识上说,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高校,虽然已开始重视创业教育,但缺少对创业教育进行长期投入,更为注重当前的功利性成效,特别是在后续帮扶上,对已经成立企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未能给予持续有效的帮助。因此,创业经验欠缺导致创业失败的原因除了考虑大学生创业自身努力不够以外,更需要考虑他们是否真正能从社会有关单位处和高校创业教育中得到持续有效的帮助。

某大学生创业者根据两年多来的创业经验总结得出:大学生创业者能够取得创业成功并不仅仅靠国家、省、地方政策扶持,更多的还需要靠自身对市场商机的准确判断与把握。的确,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对很多问题做出果断准确的判断。有些大学生创业者明显不适合创业,却坚信自己能创业成功。而有些大学生创业者未能进行准确地市场定位,所经营的产品缺乏特色,有的虽然有自己的特色,但明显不符合市场的需要。产品存在明显问题,却自始至终认为是自己的社交能力不强,没能很好地打开销路。这种盲目自信其实就是一种判断失误。大学生创业者在考虑创业时,应进行自测或借助外界帮助全面评估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做到量力而行,三思而后行。江苏高校和苏南苏北地区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在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行为进行把关时,不仅要看其外在的创业“硬”条件是否真正具备,更要看其是否真正具有适合创业的内在“软”条件。

综上所述,导致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无外乎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大、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效果不佳和大学生自身创业软硬条件尚不充分这三个。具体来说,其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创业者努力程度不够和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质量不高,次要原因是社会有关单位的支持不够和部分大学生创业不者适合创业。

4 提高苏南与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对策

4.1 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

大学生创业相对于有一定社会职场经验的职业经理人相比,虽然在社会经验上存在不足,但国家、省、地方政府均在政策上均给予了积极的创业扶持。江苏省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培训补贴、免费创业服务、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等。这些创业扶持政策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者初期创业获得政策优惠,尽量减少外部因素对创业的干扰,帮助大学生创业者能够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中生长。然而,据调查,目前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之一是资金缺乏。相当一部分江苏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来源主要是家庭资助与亲朋好友的借款。政府导向的融资方式单一,主要通过财政拨款形式。政府对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有关于经营项目及经营类别方面的严格规定,申请门槛较高,不容易获得资金支持。江苏应采取多种措施拓展大学生融资渠道。首先,增加财政专项经费的投入,切实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江苏大学生创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明显优于经济落后地区,应尽可能保障区域经济均衡,将财政投入在各地区合理配置。其次,应完善创业贷款相关政策。简化小额贷款申报流程,增加贷款的服务机构,完善信用担保配套法规政策。最后,吸纳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等多方力量,成立创业基金项目,对大学生创业进行资金支持。

此外,大学生创业者的企业成立后,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对其予以关注,应进一步强化其在后续扶持工作中的责任,使得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得以提升。因此,真正有意愿且有能力的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可多咨询相关政策法规,正确理解政策理念,做到事半功倍。

4.2 加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不管是苏南地区还是苏北地区,江苏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普遍偏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高校大學生的整体创业意识仍不强,对创业的四大阶段及所需注意的事项知之甚少。同时,大学生创业者目前的创业风险承受能力仍较弱,其创业心理不够强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理念、创业心理品质,掌握创业模式、创业步骤、创业运作等方面的知识,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把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基于专业优势的创业素质与能力。高校应开设新企业创立、创业企业融资、创业财务、小企业经营与成长等公共必修课,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心理品质为重点。通过开设商务基础、企业家精神、金融股票知识、谈判技巧等公共选修课,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创业知识的途径。在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可采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内容,通过增加专业创业类课程,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来培养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创业素养。高校可以在服装设计与工程、医学、环境科学等专业开展试点,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编写新的与创业深度融合的课程内容,例如,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开设“服装企业管理”“服装市场营销”等专业选修课。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他们的专业类创业能力[10]。在开发创业教育教材时,可以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引入和借鉴国外经典教材,同时注重结合地域和院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

推动创业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邀请知名企业家、创投经理人、政府官员、学者来校开设讲座、培训、沙龙活动;鼓励大学生参加创业竞赛,培育推荐优秀的学生和项目团队参与国内外的创新创业活动。

4.3 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发展创业教育,促进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

苏南和苏北地区高校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经济特点,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创业课程与课程内容。数据表明,2016年,江苏省有四个城市进入了全国城市GDP前50强,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常州,苏南处于长三角经济区和环上海经济辐射带,经济发展富有潜力,地方政府对创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强,使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获得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保障。近年来,苏南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苏南经济已从现代制造业向现代商贸旅游、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转移,苏南高校的创业教育可以结合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创业教育的培养规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与之相适当,达到苏南产业发展的要求。苏北地区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大,有较多的投资机会和创业机会。同时,近年来,江苏省提出“苏北大开发”战略,苏北各行各业开始了大开发、大建设。如连云港市正进行国际海滨城市的大建设、大发展;连云港市的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发展潜力大,有很大的创业空间。这些都对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搭建了新的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较大的机会。

4.4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虽然苏南地区创业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但苏南各城市教育资源也不均衡,而苏北地区的高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明显落后于苏南地区。苏北地区高校存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办学特色不够明显,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要使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逐渐向教育资源充足的地区靠拢,就要加强高等教育的区域合作。一方面,与区域经济合作,推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挥大学科技园孵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功能,促进大学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立符合苏南地区经济结构的大学生科技园能加速知识信息的创造、传播与应用。

另一方面,以南京、无锡、苏州地区高校为中心,利用这个区域知识密集的优势,为苏北地区服务,如鼓励南京、无锡、苏州的名牌高校与连云港、宿迁、淮安的政府、高校、企业合作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实现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的共享[7]。

4.5 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社会文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创业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社会对创业的态度未形成支持、鼓励的氛围,求稳、怕风险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片面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最后出路,这种社会舆论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苏南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应对吴越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吴越文化是一种“以水为本”的文化,滋润吴地水乡万物。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在与各种外来文化的不断碰撞与融合中,吴越文化逐渐演变为一种兼具开放性、融合性、进取型的文化特质,因此,吴越文化正是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8]。同时,无论苏南地区还是苏北地区,应重视利用平面媒体以及新媒体进行创业政策的宣传与解读,在校园与社会宣传成功大学生典型,提升创业者的社会地位,使大学生树立创业信心,把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在政府的引导下,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勇于竞争、善于合作的创业文化氛围,培养创业者求新、求变、求发展以及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使创业文化能有效地影响大学生创业信念与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EB/OL].2017-7-17.

[2] 中国江苏网.2017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EB/OL]. 2017-5-19.

[3] 百度百科.创业[EB/OL].2017-7-17.

[4] 360百科.大学生创业失败原因分析及其对策[EB/OL].2017-8-19.

[5] Useit知识库.智联招聘:2017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EB/ OL].2017-8-21.

[6] 中国教育在线.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3%微乎其微的成效背后该如何突破?[EB/OL].2016-5-12.

[7] 崔玉平,张杨,夏焰.苏南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互动关系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8] 徐小洲,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战略研究[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①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基于高校与园区协同创新的江苏大学生创业机制研究”(2016SJD630156),主持人:陆芳。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业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度研究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创业途径的思考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