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坝乡胡椒瘟病的发生及其防控措施

2017-06-13 20:26张永平施菊芬
科学种养 2017年6期
关键词:瘟病全乡骑马

张永平+施菊芬

一、骑马坝胡椒产业发展情况及胡椒瘟病发生情况

胡椒是骑马坝乡的支柱产业,从1971年引进试种至今得到规模化发展,为推动骑马坝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被誉为骑马坝“绿色黄金”。近年来,骑马坝乡党委、政府抓住黄连山综合扶贫开发、南部山区综合扶贫开发、兴边富民等重大机遇,围绕打造“中国胡椒第一乡”和“云南省最大胡椒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创建了骑马坝村胡椒苗圃、大树-咪牛片区胡椒种植、巴洪片区千亩胡椒等示范基地。目前,全乡累计发展胡椒31 000亩,投产10 000亩,年产胡椒干果2500吨,实现收益1.5亿元。全乡9个村(社)、65个村(居)民小组、2756户种植了胡椒,受益11 91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3%。(参考骑马坝乡政府2016年资料,下段同)

自2013年以来,全乡范围内胡椒瘟病发生严重,全乡各村(社)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胡椒瘟病,有些片区出现连片胡椒枯萎死亡,农民损失较大。2016年,全乡受胡椒瘟病影响的胡椒面积达3000多亩,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万元,部分椒农面临绝收,该病的严重发生成为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胡椒瘟病的发生与危害

胡椒瘟病主要危害种植3年以上、进入丰产期的成年胡椒树,除危害根系、主蔓基部外,还危害枝蔓、叶、花和果实。

1. 危害根部 不合理的施肥导致土壤板结,土壤水分过多,先出现胡椒根腐病,根系腐烂,随后胡椒根系瘟病发生。

2. 危害主蔓基部 根系腐烂,引起胡椒生长能力下降,降低了抗病力,随后发生主蔓基部病害,以主蔓基部(称为胡椒头)受害对胡椒造成的损害最大。发病速度非常快,在2~3天内可以侵染整个地块。(参考中国农药第一网2015年资料,后两段同)

3. 危害叶片 植株下层枝蔓上的叶片最先感病,开始为浅褐色或灰黑色水渍状斑点,斑点迅速扩大成黑褐色圆形病斑,边缘呈放射状扩展,轮廓不明显,环境潮湿时在病叶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和孢子囊。气候干燥时霉状物消失,病斑变成灰褐色,病叶最后脱落。

4. 危害枝蔓 嫩枝蔓染病皮层产生墨绿色水渍状病痕,重病时一节一节脱落。

5. 危害花和果实 花蕾被害迅速变褐脱落;果实发病,多从蒂部或果缝处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很快扩展至整个果实,呈灰绿色,果肉軟腐,病果失水干缩挂在枝上呈暗褐色僵果。

三、胡椒瘟病的发病规律与发病原因

胡椒瘟病除了在发病组织内存活外,也可在土壤中存活较长时间,同时还可寄生在多种植物上,因此,田间病株及其残体、带病土壤和其他感病的寄主植物是该病的最初侵染来源。病菌借种苗的调运做远距离传播;在田间通过流水(径流、灌溉水)、风雨以及人、畜的活动而传播;据国外报道,大蜗牛、蚂蚁取食发病组织后也能传病。病菌可以从寄主的自然孔口和伤口以及幼嫩的组织侵入。潜育期长短与寄主器官老嫩有关,在木栓化的胡椒蔓上接种,潜育期较长(15~20天);在嫩茎、嫩叶上接种,潜育期较短(2~5天)。

1. 发病过程

①中心病株阶段。在新发病的胡椒园里,个别植株贴近地面的少数叶片先感病或出现个别病死株,并以此病株为中心逐渐蔓延到邻近健株,即为中心病株阶段。

②普遍蔓延阶段。中心病株出现后,若不及时防治,感病叶片大量脱落,使土壤中的病菌不断累积,并随着风、雨、流水从中心病株向四周传播,使许多植株的部分叶片、花、果穗、嫩蔓感病,病株率迅速上升。在此阶段,地上部分受侵染的植株,其主蔓基部和根部尚未表现受害症状。

③严重发病阶段。经过普遍蔓延阶段,大量植株地上部分的各种器官普遍感病并产生大量病菌,进一步增加了土中菌量。在此阶段,病菌蔓延快,病情严重,多数病株由于整个基部受到侵染而迅速凋萎,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④病情减缓阶段。经过严重发病阶段,病株大量死亡。而后随着干旱季节来临,病情减缓。此阶段病菌在病株体内扩展缓慢,病株地上部分各器官不再出现新病斑。

2. 导致发病的因素

①气候因素。骑马坝乡年均降雨量2800毫米,是云南省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需要胡椒植株体表有水膜存在,胡椒瘟病孢子才能萌发侵入引致病害,降雨能满足这个条件,因此6~9月(雨季)骑马坝潮湿多雨有利于病菌侵入、传播和蔓延,造成胡椒瘟病的严重发生。

②地形与土壤质地。一般土质黏重、排水不良、低洼积水地段发病严重;反之,排水良好、土壤沙质地段发病较轻。近河边、水沟边或平地常被水淹没的地方容易发病。此外,海拔低的地方比海拔高的地方发病重。

③栽培管理。a.椒农科技意识不强,胡椒处于粗放型管理阶段,没有搞好排水系统或排水沟长期失修,排水不畅,导致椒园积水,胡椒根腐病和瘟病双重发生。b.大面积连片种植,没有防护林,一旦发生胡椒瘟病,难以控制。c.田间管理不科学,椒头枝叶郁闭,枯枝落叶没有及时清除;绑蔓时扭伤椒头;雨天在田间作业,来回走动,加快病菌的传播。d.除草不当,农户过多使用草甘膦除草或使用劣质除草剂,损伤了胡椒根系,加重发病。e.施肥不合理,不施农家肥或有机肥,偏施氮肥等都有利于胡椒瘟病的发生和流行。

④品种。大叶种胡椒比小叶种胡椒易发病,骑马坝乡栽培的胡椒主要是大叶种,因此,病害容易发生或流行。

四、胡椒瘟病综合防控措施

1. 选好种植地 胡椒种植尽量选择在缓坡地,这种地块不易积水,且光照好、通透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若在平地种植,一定要挖好排水沟。胡椒不宜成片种植,每个椒园面积以10亩左右为宜,四周要有隔离带(可种玉米、高粱等)。

2. 不用带病苗木 不要从病区、发病严重的地区引进苗木;不要从无苗木培育资质的公司购苗。

3. 改变施肥观念

①有机肥。改良土壤,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加入适量的生物菌肥,使用前对有机肥进行杀虫、灭菌处理。

②化肥。要薄肥勤施,增加磷钾肥使用量,补充钙肥(以硝酸钙、钙镁磷肥为主,少用普通过磷酸钙,以免土壤板结)和微量元素肥(硼、锌、铁、钼等)。

③叶面肥。配合杀虫、杀菌,叶面喷施氨基酸、黄腐酸等营养性叶面肥,增加胡椒的抗病能力。

4. 科学除草 不用伤害胡椒根系的除草剂,如2甲4氯钠、草甘膦、草铵膦等;若需化学药物除草,应尽量使用对胡椒根系没有伤害的百草枯(目前仅有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胶剂可以使用)。使用时定向喷雾,尽量不喷洒到胡椒植株上,以免对其造成伤害。

5. 科学药剂防治

①病死株处理和土壤消毒。对病死植株先进行药物消毒,无菌处理后再挖除,运出园外烧毁或深埋,病穴土壤要挖开暴晒或进行土壤消毒。消毒药剂主要有:50%氯溴异氰脲酸600倍液,高锰酸钾300倍液,硫酸铜100倍液。

②叶面喷药。主要药剂有:1.8%辛菌胺醋酸盐500倍液,50%氯溴异氰脲酸800倍液,32%唑酮乙蒜素800倍液,80%福·福锌500倍液,99%恶霉灵2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等。在每年2~11月进行,间隔20天左右1次,每次选上述药剂中的一种喷雾,病情重时缩短用药时间、增加用药品种,共用2~3种即可。

③灌根。在雨季来临前进行,根据病情使用2~4次,药物主要选用上述叶面喷施药物中的2~3种,另加黄腐酸和芸薹素即可。

猜你喜欢
瘟病全乡骑马
姜瘟病有效防治方法
姜瘟病的发生与降雨关系的研究
第一次骑马
骑马
综合防治应对姜瘟病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