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眼》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2017-06-13 12:00王勤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5期

王勤

【摘要】《风暴眼》是澳大利亚杰出的现代派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一部长篇巨著,该小说发表的当年作者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是怀特之前作品的“大规模集中”。小说中伦理的冲突非常明显,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来阐释这部作品的伦理冲突,通过分析人物的伦理环境和伦理身份来解释文中伦理冲突的原因。

【关键词】伦理冲突 伦理环境 伦理身份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以我国学者聂珍钊为代表提出的文学批评方法,它从伦理的立场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研究文学作品中有关伦理的问题。小说《风暴眼》的社会背景是二战后的澳大利亚社会,这部小说在主题和人物上有鲜明的“怀特”风格,即反映了苦难与赎罪的主题和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富孀伊丽莎白﹒亨特以及她的儿子巴兹尔爵士和女儿拉萨贝娜公爵夫人(本名多萝西﹒亨特)。为了争夺遗产,避免伊丽莎白挥霍家产,巴兹尔和多萝西时而勾心斗角,时而狼狈为奸,甚至做出了乱伦的行为。他们各自的婚姻生活也并不幸福,迷失在物欲和孤独当中。这一表面富贵的家庭的各种伦理冲突反映了战后澳大利亚社会污浊的现实,人性完全被物欲扭曲。

一、小说中的伦理冲突

1.夫妻间的伦理冲突。小说中伊丽莎白和亨特的婚姻并不像小说中其他人物所想的那样幸福,双方并没有很深的感情。亨特虽然喜欢妻子,但是并不了解她,两人通过物质上的富足维持着表面上的爱情。伊丽莎白自私、冷酷,而又善于把握别人的所思所想,对丈夫的压制让他感到非常悲痛。可是他始终认为在物质上满足了妻子就尽到了做丈夫的责任。他们的婚姻生活犹如一潭死水一般,甚至连普通人的幸福都难以企及,处处都是金钱闪烁的身影。

2.母子间的伦理冲突。在一般人眼中,母子间的关系应该是非常亲密无私的。可是亨特夫人和她的子女之间的关系恶劣到了子女想谋杀他们母亲的地步。其中有人性被名与利扭曲的原因,也部分归结于母子间缺乏足够的关爱与交流。女儿把母亲视作欺压父亲,夺取自己情人的恶毒女人,甚至在心中暗骂自己的母亲为“母狗(bitch)”。儿子巴兹尔对母亲也同样陌生,几乎没有什么感情。当亨特夫人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刻,多萝西和巴兹尔闻讯赶来,而目的却是为了夺取遗产。为了避免母亲挥霍剩下的财产,他们狼狈为奸,商量要将亨特夫人送进一个名叫“极乐村”的养老院,让她在病痛和穷困中孤独死去。这三个家庭成员冷漠无情,各自视对方为仇敌,丝毫没有正常状态下人的亲情。

3.姐弟间的伦理冲突。巴兹尔和多萝西是遗产争夺的对手,两人互相仇视,但是他们为了尽早结束亨特太太的生命,他们勾结在了一起。在他们一起回“库杰里”他们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时,姐弟俩在漫无边际的寒冷和空虚当中为了获得一丝生活的温暖和慰藉,竟然在父母曾经睡过的床上互相抚摸对方的肉体,发生了性关系。可是这种短暂的温暖并没持续多久,虽然巴兹尔在乱伦之后对姐姐产生了感情,但是多萝西并不接受弟弟的爱,并且对弟弟更加厌恶。

二、作品的伦理环境分析

1.二战对澳大利亚的社会的影响。小说的故事背景是二战后的澳大利亚社会。德桑蒂护士曾经和她的主顾在英国游玩的时候看到了英国在战争后的场景,感觉“树木凋敝,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氤氲”,这是对战后社会人们价值观崩塌,精神出现危机的隐喻。管家库什太太是德国犹太人,侥幸从德国纳粹分子的煤气炉中逃生出来,而自己的丈夫和子女全部死于非命。经历了如此惨痛的悲剧之后,她将自己人生全部的信念和目标关注在照顾亨特太太上,不仅为她烹调美食,还经常按照亨特太太的命令为她跳舞,尽管她年事已高,脚踝肿胀。

2.传统信仰的缺失。现代西方文学作品的一個明显的主题是反映现代人传统信仰的缺失。《风暴眼》中除了德桑蒂护士始终忠于自己的宗教信仰之外,其他人物都迷失在了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他们虽然努力寻找自我,但是都徒劳无功,成了典型的孤独者。小说中的人物普遍缺少伦理意识,一直沉迷在人的本能欲望当中。当巴兹尔爵士和德桑蒂护士在海边沙滩的饭馆用餐时,目睹了人们对一条死狗的冷漠反映。巴兹尔对此毫不动情,而德桑蒂护士则心生怜悯之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是陌生、冷漠而自私的。

三、人物的伦理身份分析

伊丽莎白﹒亨特本是底层家庭出身,嫁给了丈夫亨特之后成了贵妇人。为了进入到上层社会,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她利用自己的机智和美貌俘虏了善良而软弱的丈夫的心,并把他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即便她将丈夫感到“库杰里”的乡村别墅,亨特也对此毫无办法。她对珠宝首饰有着狂热地迷恋,在病入膏肓的时候也始终不忘戴着它们来向人们炫耀自己的财富。伊丽莎白在由“丑小鸭”变成“白雪公主”的过程中,伦理身份发生了转换,她迷失了自我,愈发的自私和冷酷。这种伦理身份的转换直接造成了母子关系的伦理混乱,导致子女为了财产而不惜谋杀母亲。巴兹尔爵士在小时候对父亲有较好的感情,而本能地对自私的母亲感到疏离和恐惧。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始终怀念自己的童年。李尔王演出的失败经历使他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和意义,而童年又不可复得,使他迷失在了虚伪的爵士光环和深入骨髓的孤独当中。多萝西和她母亲一样极力追求荣誉和财富,成功地嫁给了休伯特公爵。小说中作者经常反复使用她的两个名字:多萝西和拉萨贝娜夫人,表明她迷失在了这两种不同伦理身份的转换当中,从而渲染伦理的冲突。

参考文献:

[1]黄源深,彭青龙.澳大利亚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澳]帕特里克·怀特.朱炯强,等译.风暴眼[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3]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 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