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长出”农业园

2017-06-15 18:26知一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兴隆板栗山楂

本刊记者|知一

大山里“长出”农业园

本刊记者|知一

“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呀

叭叭地响哎

哎咳依呀

赶起那个大车

出了庄哎哎咳哟

……”

食品加工企业遍布城乡

兴隆“一县连三省”,是北京、天津、承德、唐山的近邻。天然的区位优势使其在京津冀一体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望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产地。

“假小子秀梅”曾经蹦蹦跳跳的地方已经长满了山楂树,“万山大叔”赶马车走过的山路早已经被标准的省路取代了,轰隆隆的发动机声在河对岸响起,一排排整齐的度假酒店拔地而起。电影《青松岭》的拍摄地如今成为了河北省兴隆县重要的旅游景点,成为了兴隆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一个重要的休闲旅游辐射点和示范窗口。

“园区几乎涵盖整个县域,全年干鲜果品总产量53万吨,其中板栗12万吨、山楂22万吨。”兴隆县科技局局长史耀旭说道。

兴隆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最南端,长城北侧,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深山区。这样的自然环境成为了林果栽培的“圣地”,使得兴隆成为了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和红果之乡,林果生产所带来的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

兴隆“一县连三省”,是北京、天津、承德、唐山的近邻。天然的区位优势使其在京津冀一体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望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产地。

“三驾马车”拉动园区快速发展

山楂也被称为山里红,是我国特有的果树资源,因为营养丰富,几乎含有水果的所有营养成分,特别是有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 它的药用价值也较高,山楂能健脾胃、促消化,治疗高血压等疾病,所以长期以来,它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果品。“兴隆山楂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面积为22万亩,年产量22万吨。栽培面积、总产量分别占承德市的40%、75%,河北省的38%、58%,全国的2%、7%,面积与产量均位居全国县级首位。山楂栽培产值达2.2亿元,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兴隆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高春青介绍说。

兴隆县已经形成了山楂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了山楂从果肉到果核、果叶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已初步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山楂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特色产业,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区

域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栗果看中国、中国板栗看燕山”,燕山板栗成为河北省的优势特色产业,是我国的特产,因其品质优异,享誉国内外。兴隆县形成了“北山楂,南板栗”共同发展的“双子星”模式。兴隆县板栗栽培面积53万亩,年产量12万吨,年产值10亿元。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板栗之乡”, 被河北省林业局命名为“河北省优质板栗生产基地县”,2007列入“京东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园区已形成了以板栗生产、运销和加工为龙头的产业群体,依托板栗生产基地,投资建成了栗源食品、长城绿源板栗深加工龙头企业,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港、澳、台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高县长指出。

与山楂产业和板栗产业一同发展的还有园区的生态旅游业。“京东第一峰”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园区一张靓丽的名片,“北方小黄山”六里坪省级森林公园、“北方张家界”九龙潭、兴隆溶洞等地质旅游资源的集聚,使兴隆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为了充分发掘园区的旅游资源,建设高水平的旅游景区,近年来,兴隆始终把生态保护和发展休闲旅游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县政府已经初步建成了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雾灵山为龙头,兴隆溶洞、六里坪、九龙潭、奇石谷等八个景区相互辉映的生态旅游产品集群,2017年获得承德市旅发大会承办权。现在要突出抓好三个精品景区、五个特色小镇建设,确保兴隆山、青松岭文化旅游度假区完工,诗歌小镇、观景小镇、满族风情小镇、现代温室生态农业公园项目初具运营条件,全年接待游客2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4亿元,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带动全县休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三大保证”确保园区长效发展

园区已有基础条件是园区长效发展的首要保证。

位于榆木林村的兴隆县林果资源圃和试验、示范基地能够对果品产量、质量形成要素的土壤质地、肥力、水分的供给、空气的质量、温度、湿度、光照条件、病虫害等因素进行深入全面的系统研究,同时为生产上提供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模式,在整地、选种、栽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各个方面示范推广最新技术。史局长指出,示范基地只是园区科技创新创业基础的一部分。“园区已有的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基础条件还包括,园区基础设施、各类创新研发平台、科技特派员建设、信息化电商平台建设及实际效果等。”

据悉,近年来园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对改善园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园区单位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天津科技大学等10多所研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依托国家果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河北省燕山农业特色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板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板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北省山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发平台开展研发试验。兴隆县也先后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林果技术研发推广中心、山楂协会、山楂果品加工协会和山楂技术传播站等专业服务组织和推广体系,实现了协同创新。

企业聚集情况和创新转化能力也成为园区长效发展的重要保证。

“山楂方面园区先后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山楂杏肉绿色食品果茶生产技术开发’,林业部‘山楂选种、引种与品种比较试验’。板栗方面选育出6个板栗品种,完成国家农业转化资金项目‘京东板栗深加工技术中试与示范’、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板栗功能产品加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40余项。在品牌建设方面,兴隆县政府也出台了《兴隆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企业品牌建设积极性,努力实现以品牌打市场、促销售。”史耀旭局长说。据悉,园区12万亩山楂建成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林果商标已经达174件。组织参加的河北省果品擂台赛,选送样品17个,其中获得“山楂王”果王称号1个、获得银奖3个、铜奖10个。

政策引导是园区长效发展的根本保证。

依托产业发展状况,兴隆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兴隆县进一步加强果树生产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兴隆县年山楂生产管理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山楂果园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鼓励人才开发,技术创新,成果引进、转化、推广和示范,制定了财政支持科技奖励等系列优惠政策。高县长指出,“县委县政府把山楂产业发展列入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考核目标,定期检查、评比、通报结果,创造了良好的山楂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同时也在投入力度、科技培训、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搭建、信贷资金支持等方面出具了政策性支持和引导。

“县政府重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工作落实。也出台了《2015年兴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包括质监局与食药局实验室、承德国检局实验室、企业实验室等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并建立了预警通报应急机制。”

园区升级才能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永动机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集聚及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广泛应用,促进兴隆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升级也是势在必行。史局长指出,在山楂产业、板栗产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等方面,园区都有明确的发展规划。

对于山楂产业,通过3年的园区建设和发展,在核心区加快山楂生产基地建设,提升壮大5个山楂系列产品龙头企业,整治提升1个山楂加工集群,加强产学研结合能力,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研发及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在示范区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及新产品的研发,发展5条山楂果品产业带,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2个山楂加工集群。在辐射区带动山楂新产品、新技术、新的栽培模式和标准化生产规程的普及。到2018年使园区的山楂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山楂年产量30万吨,年产值达到5亿元。山楂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山楂加工产品产值达到20亿元。

对于板栗产业,经过3年建设,力争创建科技创新平台1个,创建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承担科研项目5-7项,经费500万元;培育高层次科研团队1个,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5-10人,技能培训1.5万人次;取得科研成果5-8项,推广板栗园自然生草技术、以“轮替更新修剪”为核心的板栗标准化管理技术,覆盖53万亩板栗产区。转化成果3-5项,实现产业化产值10亿元;申请专利10项;服务企事业单位20家,选派到企业科技服务人员500人次,解决企事业单位技术难题20项,增加服务企业产值15万元,增加服务企业利扩大企业就业人员1000人次。

对于休闲农业,以大水泉乡大水泉村千亩食用菌生产基地为核心区,辐射带动8个乡镇的农产品生产,打造成为集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畜禽养殖、水果观光采摘及原生态红河漂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生产产业聚集区。旅游产品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旅游要素齐全,公路、铁路、旅游专线构成的便捷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市服务配套设施基本完善,由观光游为主向观光、度假、休闲、会务旅游转变,休闲旅游战略支撑产业地位基本确立。到2018年,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

果园已经实行现代化果树灌溉

猜你喜欢
兴隆板栗山楂
打板栗
La acerola: el fruto de un amor romántico
山楂花
兴隆山楂管理技术
板栗开花
“噼里啪啦”板栗爆炸啦!
闻喜植保站:查治山楂叶螨
兴隆湖初冬
吃个板栗不容易
特别的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