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中国农机2016变革宏声

2017-06-15 18:26编辑师建霞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制造收获机机械化

编辑|师建霞

从“制造”到“智造”中国农机2016变革宏声

编辑|师建霞

编者按:2017年3月23日,在郑州举行的“2017全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上,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发布了由该协会主撰的《2016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书中对中国农机行业的2016年进行梳理总结,并对今后走势进行了预测建议。下文即据《白皮书》摘编,以飨读者。

在政策带动与需求拉动的双重推动下,2016年中国农机总动力增长2.4%,达11.44亿千瓦,同比大中拖、联合收获机、插秧机、烘干机保有量增幅分别达到7.4%、8.2%、6.0%、19.5%,新增秸秆还田离田、固液分离、残膜回收等绿色环保机具18万台(套),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65%-66%,比“十二五”末期增长2-3个百分点。照此速度,在“十三五”末期,可出色完成规划中提出的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的目标。

全国首批28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工作也已取得明显成效。各项农机作业量稳中有升,丘陵山区机械化加快推进。从全国来看,一些节能环保的装备和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使用,如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精准施药、配方定位施肥、秸秆还田收贮、残膜回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粪便处理等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超出预期。

2016年主要农机产品产量有升有降,拖拉机和收获机等继续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年生产大型拖拉机62979台,下降18.92%;生产中拖566914台,下降6.59%;生产小拖1355299台,下降2.85;玉米收获机生产95033台,下降24.17%,背负式玉米机基本退出市场;饲料收获机械产量增长5.02%。

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4516.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8%,增速进一步下滑,比全国机械行业收入增速低1.64个百分点;收入和利润增速均呈现乏力态势,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5.24亿元,增幅仅为1.39%,比全国机械行业利润增速低4.15个百分点,达到十年来的谷底,创近十年最低纪录。2016年,农机企业投资继续下滑,农机行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0.19亿元,同比增长仅有2.44%,大大低于前几年。国家预算资金投入9.77亿元,同比增长了51.37%,政府对农机工业的资金支持持续增长。2016年国家发改委对动力换挡拖拉机、采棉机、高含水率玉米籽粒收获机等项目给予了较大支持。

2016年农机市场环境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机消费用户从2012年峰值的361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214万人;农机消费数量从2013年峰值的622万台套,下降到2016年的281万台套;农机产品单价从2013年的最低值6800元/台,上升到2016年的2.8万元/台;20%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消费了60%的农机产品。2016年,部分地区农机市场表现低迷,销售不旺;玉米收获机等产品销量大幅下滑;个别农机企业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行业在结构调整中遇到新的问题。

宏观经济“三期叠加”的效应在农机装备制造和流通业显现,投资回报率迅速下降,农业经营主体购买意愿和购买力保持低位,行业整体进入低潮曲线。预计2016年增幅或将在7%左右。今后一段时期,个位数增长或将成为新常态。

2016中国农机行业的新变化

——若干重要规划、方案和计划罕见密集出台,改革力度大影响深远。2016年3月17日,国务院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将农业机械化纳入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建设500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国务院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行动纲领。机耕道路建设、科研基地、区域农机安全中心和农机合作组织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大规模开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等也纳入国家相关规划重点内容。《“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农业生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规划》相继出台,加大农机科研、推广、作业补贴和农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机具“场库棚”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支持范围,这些决策部署和支持政策为推进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方政府及骨干农机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山东省连续第二年投入800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了67个农机装备研发项目,广东投入1000万元,搭建产学研试推平台。江苏投入1800万元,实施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三新工程”等,创新驱动发展正在成为农机化先行者的共识。

——农机补贴政策精准度提高。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方案出台。2016年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部分省试点方案出台,明确技术先进、填补国产农机制造空白,具有重大科技进步、技术发明和集成创新特征,生产上急需、能够有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或能够显著提升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机械化水平的一批先进农机装备纳入补贴范围,体现了调整装备结构优化的政策导向作用。

2016年中央财政资金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36.45亿元,全国补贴购置农机具263万台套,其中新增秸秆还田离田、固液分离、残膜回收等绿色环保机具18万台(套)。受益农户230多万户,带动农户投入500多亿元。

——九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上议程。为保证粮棉油糖等主要作物的基本供给,农机化主管部门从补短板、降成本、提效益方面切入,定位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9大作物,聚焦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6个生产环节,明确提出把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作为“十三五”农机化重中之重的工作来布局。制定发布了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公布了首批28个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在全国新布局75个创建县。江苏、吉林、浙江以省政府名义发布整体推进全程机械化的意见,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正在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财政资金向深松整地、秸秆还田、马铃薯机收等重点发展环节倾斜,着力加强高效植保、农产品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探索完善了一批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主产区秸秆处理、高效植保、产地烘干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机装备在农业生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节能环保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提质增效、绿色环保机械化技术得到充分关注。2016年农业绿色发展大步迈进——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45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农药使用量继续零增长,化肥使用量首次接近零增长,一些地方实现负增长,成绩令人振奋。

2016年,高效现代施药机械推广应用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全国大中型施药机械保有量达到27.8万台(套),不仅帮农民解决了打药这一最繁重的生产难题,大大提高了植保作业效率,也为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6年农田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在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残膜回收机的使用率大大提升。2016年,国家大力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展节水农业,新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路成行、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0.53,全年农业灌溉用水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以内。

机械化综合利用成为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全国各地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不断加大新技术、新机具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对农民购买秸秆还田离田机具努力做到应补尽补。2016年,全国新增秸秆粉碎还田机3万多台、秸秆捡拾打捆机近7000台。据测算,全国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将达7.1亿亩、捡拾打捆面积将达0.68亿亩,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1%。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全年生产粮食烘干机1.4万台,增长超过30%。青贮饲料收获机等增长也比较快,全年饲料收获机械产量增长5.02%;压捆机产值增长11.6%;零部件产量增长6.26%;农副食品加工机械产量增长11.98%。7公斤喂入量的横轴流谷物收获机一枝独秀,增速超过300%。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基本退出市场。水田机械产量有比较明显的增长。2016年骨干企业生产履带式水稻收获机10.56万台,增长29.58%。适应南方丘陵山区的小型水稻收获机出现比较快的增长。由于水稻秸秆处理的需求和用户的变化,2016年半喂入式水稻收获机也有明显的增长,产量同比增加了79.83%。水稻插秧机生产6万台,比上一年增长了11%。

——尝试机械化方案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粪污处理是养殖业机械化的两大薄弱环节。据专家估算:全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38亿吨,综合利用率不到60%;每年生猪病死淘汰量约6000万头,集中专业无害化处理比例不高;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任务重,处置不当不仅会增大疫病传播风险,危害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安全。提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提高粪污处理机械化水平,是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选题。

2016年8月,农业部等6部委印发《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率先在30个左右的县(市)开展试点,方案针对五类不同农业废弃物特点,优化集成技术方案,探索有效利用路径:对于畜禽粪污,分类采取干湿分离或沼气转化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对于病死畜禽,通过专业化无害化处理中心集中处理。2015-2016年,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在北京、辽宁等5省市开展了病死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累计处理病死畜禽尸体380多吨,产出有机肥近160吨,为规模化养殖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农机、农艺和信息“三化”融合从理念到实操。农机农艺融合一直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瓶颈。而所谓融合,必须依赖信息化。

深松作业管理是当前信息化手段在农机作业中应用最多的领域。2016年全国农机深松整地远程监测终端的装机总量达到3.78万台套。黑龙江、山东、安徽、河北等省装备量超过5000台套。远程监测农机深松作业面积达到5316万亩,占全年深松面积的1/3。吉林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与远程调度指挥服务平台一期工程即全省农机化远程调度指挥监控中心建设完成,可监测农机深松和玉米籽粒直脱收获的作业数据、视频等相关多媒体资讯,农机作业质量监管向精准化、智能化迈进。吉林省2015年就开始研究开发农机深松和免耕播种作业的远程电子监测系统和平台建设,先后在20多个县份开展试验示范和性能验证,2016年又新增了玉米籽粒直收作业监测。经过反复修正、多次试验,监测性能指标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支持农机装备研发政策顶层设计。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农机装备与设施发展列为重要内容。明确“十三五”将突破决策监控、先进作业装置及其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高效环保农林动力、多功能与定位变量作业、设施种植和健康养殖精细生产、农产品产地处理与干燥、林木培育、采收加工、森林灾害防控等技术与装备,形成农林智能化装备技术体系,支撑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科技部启动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的36个项目,促进农机研发由低层次向高水平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实施主机产品创新、关键零部件发展、产品可靠性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等五大专项任务。

——丘陵山区农机化在部分地区破题。2016年,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有了新的突破,部分地区通过有针对性地采用引进、推广、试验、示范方式,初步探索出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装备配置模式、技术路线模式,使丘陵山区的农机化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6年重庆市运用自然环境格局、经济态势以及资金、技术、管理水平等创新驱动力,形成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农村土地综合整理整治模式,在因地制宜推广小型农机具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土地整理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丘陵山区农机化生产作业条件,为大型农机具作业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2016年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在24个区县试点开展地块整理整治及培肥试验。截至2016年底,该市完成5万多亩地块整理整治及培肥试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5%,农机装备总动力超过1300万千瓦,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人畜力作业为主转变为现代化机械作业为主,标志着我国丘陵山区机械化在部分地区破题,取得重要进展。

国内丘陵山区机械化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2016年,“丘陵山地农机装备研发方案论证与讨论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西北丘陵山地农机上取得的成果,先后创造了四个第一:做出山地遥控拖拉机、山地杂粮精量播种机、山地遥控耕地机、山地果园挖坑施肥机、山地果园微型弥雾机5台样机,数量之多居全国高校第一;全国参与编写机械工程领域最权威工具书“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的第一个农业高校;即将建成国内第一个“坡地土壤-农机-植物”综合试验平台;高校第一个举办全国丘陵山地农机装备研讨会。近期研究团队已开始“十三五”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项目“西北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

猜你喜欢
制造收获机机械化
玉米收获机的规范使用与维护保养技术
国之重器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大马力,高配置
———2020 款中农博远玉米收获机值得期待
谈玉米收获机的选择、使用和维护技术
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中的价值工程应用分析
绿色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运用
医药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