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导向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

2017-06-15 20:01马瑶珠
职教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策略

摘 要:文章从机械视角和有机视角对中高职教育衔接进行了辨析,分析了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提出职业生涯导向的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的实践策略:整体框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全程对接分段培养过程、宏观、中观层面的组织制度保障。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衔接;职业生涯;机械视角;有机视角;策略

作者简介:马瑶珠(1963-),女,浙江岱山人,浙江國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1-0081-0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兴起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广,产业人才需求层次也相应地提升,个人继续深造的主观愿望也更加强烈,中高职教育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构建完整系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了中高职衔接十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与教材体系、教育与教学过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招生考试制度、评价模式、教师培养、行业指导作用、职教集团建设等。目前全国各省市已开展了不同学制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试点工作,学者及教育工作者也从不同视角对中高职教育衔接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本文拟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对中高职教育衔接进行理论辨析,并提出实践策略。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理论辨析:从机械视角到有机视角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本质上属于不同阶段的同一教育类型,因此,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虽然存在时间阶段的分界,但两者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种内在的一致性也就是两者统一于学生在对应行业企业中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关于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所持有的理论视角主要有机械视角和有机视角。机械视角强调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二者作为相对独立的实体,如何厘清各自的使命、目标和定位,做到界线分明,同时又接口良好;有机视角则强调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为切入点,统筹规划和设计,做到中高职教育的真正衔接。

(一)机械视角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

传统的机械视角下的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相互分离的两个实体,每个实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有自己的人才培养规格,有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有自己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甚至有些职业教育工作者形象地把中职教育定位为“动手为主”的教育,高职教育定位为“动脑为主”的教育;中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为主;中职教育培养学生的单项职业岗位能力,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岗位能力。这是一种简单的机械二分法,试图通过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来区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并且强调首先在对中高职进行定位的基础上来设定中高职两个不同阶段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然后在预设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来开展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最后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来开发课程和构建课程体系。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目标-途径”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也就是说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是基于一种人为预设的目标下来展开后续的相关教学活动,哪怕是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也是在目标设定范围下进行的。在这种机械视角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事实上是一种貌合神离的衔接,也就是说高职与中职分别基于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而导出的不同课程体系,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并且这种看似泾渭分明的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区分是一种人为的机械划分,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机性。是否中职到高职之间一下子就实现这种质的跳跃,而没有一个量的自然累进的过程?这种机械的划分,从理论逻辑的角度而言是说得通的,但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很难行得通,或者勉强行之也存在诸多的弊端。最后落实到课程体系中经常会出现如下问题:课程内容重复或缺失,也就是说部分课程内容中职学过以后,高职又重新学一遍;部分本该学习的课程却高职与中职都没有开设;部分课程难度层次错位,同样的课程,高职难度反而低于中职,没有基于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路线来设置课程。

这种机械视角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试图在明晰中职和高职两个实体各自定位的基础上来衔接二者,背后隐含的哲学理念是一种机械的理念,以为只要从外延学制的角度来切分好中高职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分配,不存在明显的重复或缺位即可。同时,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总是把重点放在中高职衔接界面的对接研究上,强调中职升入高职的选拔环节的设计,中职和高职的领地划分,尽量做到“各自为政”,这种中高职教育衔接是一种外延式的衔接。如何从外延式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转变成为真正的内涵式中高职教育衔接成为真正打通中高职教育通道的必由之路。

(二)有机视角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

机械式视角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试图去整合两个独立的实体。然而,有机视角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却从一开始就把中高职教育当成一个有机整体,认为中高职仅仅是职业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已,如图2所示。机械式视角强调怎样把两个独立的实体焊接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而有机式视角强调中高职教育统一于相关行业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之中。不同于机械视角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有机视角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在设计各阶段人才培养方案时采取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途径-目标”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在有机视角下,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并不是预设的,而是基于对职业生涯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学制年限、资源限制等外部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所自然涌现出来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设定更多地基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客观约束条件的限制,因此,更具有现实可行性,也更符合职业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讲,有机视角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就是把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统一到同一个人才培养方案之下。虽然这个人才培养方案有阶段性的培养目标,也有基于高职和中职学制年限约束所造成的课程体系划分界线,但最终统一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途径之中,也就是说中职和高职只是对应于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而已,即人为了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内在成长过程。

二、职业生涯的内涵界定及其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在我国《现代劳动关系辞典》中,对职业生涯的定义是:一个人一生中在职业活动上的全部经历。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职业生涯可以分为外职业生涯和内职业生涯,其中外职业生涯是指從事职业时的职业岗位的变迁,以及伴随职业岗位变迁的一些诸如工作内容、职务职称、工作时间地点等外显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变化的过程。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的重组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提升过程实质上也是职业教育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影响的一个过程。内职业生涯的各因素是真正的人力资本所在,是一个人获得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原动力。内职业生涯的提升和完备将有力地促进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内职业生涯有效地链接了职业教育,外职业生涯有效地链接了行业企业中的工作世界,同时,职业生涯也与终身教育理念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因此,职业生涯这一概念天然具备了统一职业教育不同阶段的特质。

内职业生涯发展本质上是一个能力不断发展提升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逐步经历一个职业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专家。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处于低级阶段的人通过合适的方法带入到更高级阶段的过程。这五个阶段事实上并非截然割裂的五个阶段,而是一个边界相对模糊,学习者逐步成长的过程。外职业生涯发展本质上是一个从业者面对的工作任务逐步复杂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从业者逐步经历一个工作任务调整的四个阶段:职业定向的工作任务、系统的工作任务、蕴含问题的特殊工作任务、无法预测的工作任务。这四个阶段的任务也是从业者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将逐步面临的任务。职业教育必然需要解决学生如何培养应对这四个阶段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因此,本质上而言,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上是服务于学习者(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这一共同目标。

三、职业生涯导向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策略思考

中高职教育衔接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实践问题。笔者认为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框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全程对接分段培养过程,将有效推进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中高职教育的内涵式衔接。

(一)准确框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职专业衔接的灵魂[1]。职业生涯发展视角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体现个体与社会二方面的需求。一是满足个体发展需求,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有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主要是岗位变迁、职务晋升和学历提升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以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做到“以人为本”。二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满足经济转型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需要,做到“需求导向”。

系统设计中高职衔接专业衔接人才培养目标,应按专业对应的职业分析其职业生涯链,确定其基础岗位、目标岗位和发展岗位,从而框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将此分解到中职学段和高职学段,确定分学段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般而言,基础岗位对应中职学段,目标岗位对应高职学段,中高职衔接的专业培养目标框架如图3所示。以笔者所在校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联合中职校开展三二分段的五年一贯制试点培养,通过分析对应的职业生涯链,其基础岗位为机匠(支持级),目标岗位为三管轮(操作级),而发展岗位是二管轮(操作级),后续发展岗位为大管轮(管理级),直到轮机长(管理级),由此确定该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航运企业第一线需要的,具备从事现代船舶机电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适任海船三管轮能力、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操作级船员”,其中分解到中职学段的培养目标定位是支持级船员。

(二)系统设计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职业生涯导向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最终要落实到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上来。从课程论的视角看,人才定位与课程内容并不是从上往下的演绎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2]。中高职课程衔接并不是依据中高职各自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而独立设计课程体系,而是通过系统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这三个核心要素,整体设计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先依据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及其发展途径,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并分析出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通过对这些职业能力进行归并整合,并依据学生在中、高职阶段的成长规律和知识、技能学习水平,得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框架,同时依据中高职分学段的培养目标定位,来确定中高职分学段开设的课程。

在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时,应区分哪些课程内容或课程比较适合在中职阶段开设,哪些课程内容或课程比较适合在高职阶段开设。一般而言,部分课程可以明显归口到中职阶段或者高职阶段,也有部分课程无论中职阶段开设还是高职阶段开设皆可,或者部分课程需要在中高职两个阶段都需要开设,但存有难度的层次之分。中高职分学段课程设置依据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进入职场后的职业生涯发展途径及相关岗位要求,一般而言职业生涯发展早期岗位所对应课程划归中职阶段,反之划归高职阶段;第二,学生的学习认知发展规律,一般而言理论难度较低,操作技能比重大的课程划归中职阶段,反之划归高职阶段;第三,考虑学制年限,设备设施,师资经费等外部约束条件,譬如有些无论划归中职还是高职都可以的课程的归口基于上述外部约束条件。

中高职衔接,既然是衔接,就必然存在中职段与高职段课程的分段处理问题[3]。由于中高职衔接教育分别在中职校和高职校分学段进行,因此在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时,还应兼顾其分学段的相对完整性,即在中、高职二个学段,均要有相对完整的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素质拓展课,还要设定获得不同层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满足未转入高职学段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三)全程对接中高职衔接的分段培养过程

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过程贯穿于中职和高职二个学段,中职和高职是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是为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内在成长过程,职业生涯导向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除了要整体框定人才培养目标和系统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外,关键还是要将中高职衔接落实到培养过程的对接上。培养过程的对接,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1.开展中高职贯通的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中高职学生明确学业目标、择业方向,应该贯穿于中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中高职学段均应开展三段式的职业生涯教育。首先要通过始业教育,尤其是专业认识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专业面向的职业,并结合自身情况,制订自己的学业规划,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高职校的专业负责人要参与中职学段学生的始业教育。其次要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职业意识,明确职业生涯目标。最后,中职校要通过转段教育,帮助学生明确转段目标,树立后续学习的信心;高职学段要通过就业指导等,帮助学生明确择业方向,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实施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分段培养的中高职衔接属于长学制的培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中高职院校各个子系统的分效应,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阶段目标与总体目标的达成[4]。对接合作的中高职校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与协调,发挥好整体的管理效应,尤其在教学质量管理上,更是要紧密融合。第一,高职校要统筹做好中职学段学生的学业评价与跟踪,组织好课程的统考、抽考,建立过程化的评价考核标准,强化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第二,合作组建“组织虚拟型、活动紧密型”的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建立互相听课机制,合作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共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第三,中高職校要联合建立教学督导组织和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探索构建教学质量采集、分析、反馈的网络平台,形成常态化、全程化、全员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组织制度保障

1.制订中高职衔接专业的教学规范。为推进中高职衔接,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并开展了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工作,为各地、校开展中高职衔接培养人才提供了政策引导,指明了方向,但涉及具体的诸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标准、实训设备配备标准、专业教学评估标准等,尚需要规范的指导性文件支持。建议充分发挥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认真研究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行业企业中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并以此明晰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设置指导方案等,为各试点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规范的指导文本。

2.构建中高职联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落脚点是专业,也就是说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间所对接专业之间的衔接。但由于历史渊源导致中高职各自在自己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来设置与规划自己的专业,这显然不利于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因此,要真正实现职业生涯导向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必须构建中高职联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来对中高职专业建设进行统一指导和协调。中高职联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处于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践专家、课程开发专家以及行业专家等。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其最终目标是要打通职业教育的通路,让学生可以接受完整的职业教育,进而通过提升内职业生涯来引领和带动其未来的外职业生涯的发展。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最终目标是要构建一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魏敏.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探讨[J].职教通讯,2003(8):21-23.

[2]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69-73.

[3]徐国庆.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设计[J].江苏高教,2013(3):139-141.

[4]堵有进.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院校教学工作有效对接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5(33):71-74.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策略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我的手机在哪?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大艺术家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回溯与展望*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