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资源的群智构建模式研究

2017-06-16 08:18章颖华李泽彪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7年6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资源建设

章颖华++李泽彪

摘 要:为促进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网络教学资源的群智构建模式,该模式利用广大用户的群体智慧开发、协同、组织和利用教学资源。阐明了其群建、群享、群智和群用四个基本理念,提出了通过用户、资源、工具、过程和环境群智化的实现途径,构建了支持用户泛在参与、动态交互协同与群体智能生成的平台架构。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群智模式;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1-0034-03

一、引言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构建开放、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新兴涌现的各种技术、理念也都被引入到网络教学资源及其平台的建设中,如云计算[1]、Web2.0[2][3]等。通过不同网络教学资源及其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展示与共享,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环境,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4]网络教学资源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并达成对应的学习目标,但从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及其平台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建设投入的大,用户学习使用的少。这种现象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资源的建设者和使用者之间存在的鸿沟,使用者未能充分地参与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与交流,其需求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因此需要探讨更为有效的网络教学资源构建模式,以更好地支持其建设与利用。而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移动/泛在计算等的发展,个人和群组利用群体平台(collective platforms)创建、分享知识已成为群体智力资产的一种重要来源,并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助力社群发展他们的集体能力。[5]因此利用群体的共同力量促进教学资源构建并提升其利用水平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模式,为此,本文提出了网络教学资源的群智构建模式,对其基本理念、实现途径和平台构建等展开探讨。

二、网络教学资源群智构建模式及其理念

网络教学资源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展现、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一切教学材料。它以现代ICT技术为基础,其目的是支持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处理数字化、传输网络化、检索快速化、呈现多媒体化、组织超链接化以及共享化和互动化等基本特征。[2]网络教学资源的群智构建模式是利用最新发展的ICT技术,特别是群体平台技术,充分调动教与学的各相关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交互、分享和利用中来,通过集体的智慧构建网络教学资源,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从而促进网络教学资源更广范围和更深程度的应用。从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生命周期来看,群智构建模式蕴涵了四个基本的理念——群建、群享、群智和群用。

(1)群建。群建是指相关人员所形成的群体共同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开发。群建是网络教学资源群智构建模式的基础,通过群建大家不断地新增、完善网络教学资源,才能有丰富的资源可供后续使用和服务。群建鼓励大家共同參与建设,但也不是说每个成员都是同等平均地参与建设,由于技术水平、专业水平和拥有资源水平等的差异,不同的成员在共建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会有差异,任务会有不同。

(2)群享。群享是指将网络教学资源在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的共同分享。群享是网络教学资源群智构建模式的动力,通过群享,可以促进教学资源价值的提升,推动群建活动更为有效地开展。群享倡导大家共同分享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果,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人人均享,需要形成有差别化的分享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大家更为积极地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而不能让从未对资源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员都能坐享所有建设成果。

(3)群智。群智是指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群建、群享和群用在相关参与者之间以及教学资源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关系,促进集体智慧的产生。群智既表现为在参与者群体资源建设、分享和利用过程中所表达的显性可见的作用关系,也表现为利用这种显性可见关系所推理延伸出来的隐性不可见的作用关系。群智是网络教学资源群智构建模式的催化剂,通过群智,使参与者、资源以及相互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激发,从而可加速网络教学资源及其参与群体的动态演化、适应与创新,实现共同发展与进化。

(4)群用。群用是指网络教学资源在相关参与者之间的共同使用。群用是网络教学资源群智构建模式的最终目的,通过群用,实现网络教学资源从建设到使用的价值转化,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价值。群用并不意味着每个参与者都使用相同的内容,需要充分地分析和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合适的时间使用合适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所需的网络教学资源,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在网络教学资源的群智构建模式中,群用是目标,是我们进行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所在;群智是催化剂,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群建是基础和手段,通过群建才能有丰富的资源;群享是动力,是资源建设的动力和源泉所在,只有通过群享,才会有群建的行动,才会有群智的状态,才会有群用的结果。四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网络教学资源群智构建模式的实现途径

网络教学资源群智构建模式的实现需要资源建设过程所涉及的用户、资源、工具、过程和环境等都做出必要的转变,如图2所示。

(1)用户群智化。用户的群智化转变在于网络教学资源中的用户不再是单一角色的扮演者,如教师是资源的提供者、学生是资源的使用者、教学管理人员是资源的组织管理者,而是转变为多角色于一身的集成者,他们将成为教学资源的贡献者、组织者、服务者、协调者和使用者,真正成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主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2)资源群智化。资源的群智化转变在于网络教学资源的组织、提供、传递和利用等方面所产生的变化。在组织方面,教学资源的组织更趋于细化,并且通过更多的超链接将这些细化后的资源非线性的关联呈现出来。在提供方面,将由广大用户共同进行提供、修改和完善。在传递方面,教学资源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的界线变得日趋模糊,教学资源在广大用户之间多路径、分散化传递日趋明显。在利用方面,通过推荐、协同和标注等方式使访问和获取网络教学资源变得更为及时、便捷,从而改善以往教学资源访问获取的滞后性与非及时性等问题。

(3)工具群智化。工具的群智化转变在于大量支持用户共同参与和协同的工具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过程的使用,如博客(Blog)、维基(Wiki)、社会化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NS)、社会化标注(Social Tagging)等群体平台应用和工具的使用,从而支持广大用户多方式、多渠道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分享和协同等活动,促进资源的及时、多路径传递与分享。

(4)过程群智化。过程的群智化转变在于:一方面是用户参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利用的过程变得更加交互化、协同化,另一方面通过对这种交互化、协同化过程的分析和挖掘,能发现其中更多潜在的作用模式及智能,利用发现的智能更好地促进交互协同过程的实现,从而促进参与用户及其群体和资源的持续演化与发展。

(5)环境群智化。环境的群智化转变在于:一方面是支持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环境从原来简单的网络环境向移动计算、泛在计算、社会计算的“物理-社会-信息”融合的新数字化空间环境转变;另一方面是对应的软环境向支持分享、协同、共建等文化氛围转变。

通过用户、资源、工具、过程和环境的群智化,网络教学资源的群智构建模式将呈现出参与、开放、聚合、交互、协同和群智等特性。参与是指广大用户的共同参与,是群智构建模式的驱动力;开放是指网络教学资源对广大用户开放,使其资源和服务可不断地开发利用;聚合是有机地聚合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利用过程中的用户、工具和资源;交互是用户在大量协同工具支持下所具备的持续反馈和互动;协同是指用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任务;群智是指在上述特征基础上所表现出的群体智慧与能力。

四、网络教学资源群智构建模式的平台架构

网络教学资源群智构建模式通过用户、资源、工具、过程和环境的群智化使其具备参与、开放、集成、交互、协同与群智等特性。因此支持群智模式构建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关键是要支持用户、资源、工具、过程和环境的群智化并有机地将它们集成为一体,为此建立了包括用户层、应用层和资源层的支持群智构建模式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体系框架,如图3所示。

在用户层,用户通过在各种终端设备(桌面的或移动的)做有限的应用程序设置,即可在这些终端上聚合多种应用和工具,从而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泛在按需地参与到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利用的各种活动中去。

在资源层,在计算机基础硬件服务设施以及数据处理管理软件等的支持下,群智模式构建的海量多样化网络教学资源将得以有效存储,并通过相应的优化方法实现其自组织、自优化的组织和管理。

应用层是支持群智构建模式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核心。一方面,在应用层通过维基、博客和社会化标注等应用支持用户显式地开展网络教学资源的创建、协同、交互、分类组织等。例如利用维基支持不同用户对同一主题教学资源的协同开发;利用博客对用户自身独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创建开发,并与其他用户进行分享交流;利用社会化标注支持用户通过自由标签的方式对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根据自身的理解对其进行分类、组织和整合;利用社会网络服务支持用户构建起用户与用户之间多元联系并据此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应用层还将在这些显式活动的基础上,挖掘用户潜在的行为模式,发现资源之间的潜在作用关系,并据此生成集体智慧,实现对平台中资源、用户及其关系的动态组合、调度,以更好地支持用户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创建、传递、分享与协同。

五、结束语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利用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结合ICT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群体平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网络教学资源的群智构建模式,该模式鼓励和支持广大用户的参与,通过集体的智慧构建网络教学资源。本文阐述了网络教学资源群智构建模式的基本理念、实现途径和支持平台架构。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群智构建模式对提升资源利用和服务水平与能力、促进网络教学资源更广范围和更深程度的应用将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林海.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共享模型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

[2]张一春.Web2.0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路径与发展理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2(1):41-46.

[3]魏立成.基于SNS模式的區域教学资源平台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9):43-45.

[4]李健,谭爱平,刘曼春.基于Web2.0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2(5):141-143,148.

[5]M Ma■iulien■,A Skar■auskien■. Emergence of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in online communiti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5):1718-1724.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资源资源建设
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