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哨平台的高校移动数字迎新研究

2017-06-16 00:27张文艳,孙荣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7年6期
关键词:移动端高校

张文艳,孙荣

摘 要:移动数字迎新是传统的Web迎新与手持移动设备相结合的技术,相对传统Web迎新有轻便化、可移动化的优势。本文借助微哨移动校园平台构建了移动数字迎新系统,利用微哨统一身份认证、及时消息提醒等客户端优势,将传统的Web迎新业务有序的转换到微哨移动端。微哨后台的访问统计数据表明微哨端的数字迎新在信息共享、数据处理、提升工作效率及吸引用户人群等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数字迎新;微哨;移动端;高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1-0059-05

一、引言

所谓移动数字迎新,就是在传统的数字迎新基础上,以当前流行的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终端作为主要工具,代替计算机及读卡器等设备,利用无线网络实现迎新工作的技术[1]。数字迎新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最初由欧美国家提出,随之成为校园建设与信息化结合的一个新方向。我国继2002年清华大学率先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新生迎新工作之后[2],国内各大高校如: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昌大学等也开始了对数字迎新的探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Web版的数字迎新已经相当成熟,各高校也逐步形成了以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自助订购为主的三大迎新阵营,迎新业务逐步摒弃传统的手动纸质形式,转为半自动化的电子形式[3]。然而,今天随处可见的手持移动互联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轻量级设备的普及,又对纯Web的数字迎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的将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移动终端与数字迎新技术相结合实现移动数字迎新成为高校数字迎新探索的新热点。

本文将以微哨移动校园平台为例,以构建平台微应用的形式,将传统Web迎新整合至微哨移动端,利用微哨平台自身优势,实现迎新过程移动化、轻便化。

二、数字迎新

1.数字迎新总体流程

迎新的整体过程分为:前期准备、迎新现场、后期统计。整体数据流程如图1所示。

前期准备:招办整理招生录取原始数据,生成新生录取信息表;教务处对录取新生按照一定规则对进行学号编码、划分专业、编排班级等,生成新生电子档案;卡务中心根据教务处的新生数据制作校园卡,新生收到有二维码标识的通知书。

迎新现场:信网中心从教务处获取新生数据,将新生数据依要求格式导入迎新系统,并为参与迎新人员分配相关环节权限;各个学院迎新人员、财务人员、后勤人员可登陆系统查看权限内的系统数据,校领导等决策人员可登陆系统查看报到统计数据。

后期统计:迎新过程结束后,导出所有的迎新数据,根据各部门需求分发相关的数据库表信息,进行存档,以备后续查询使用。

2.数字迎新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迎新工作重要但又繁琐,需要招生办、教务处、学工处、财务处、后管处、户籍科、图书馆以及信网中心等校内多个部门的联合协同,而新生报到的各个环节,节节相扣,传统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各部门的信息也无法共享,这些也是数字迎新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虽然Web端的迎新技术发展相对完善,但是近几年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得完全依托Web的数字迎新变得备受局限。

(1)系统登录方式单一

传统的数字迎新必须使用Web端,因此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就变得必不可少。迎新人员只能登录Web迎新系统进行操作,新生的迎新事宜也只有登录电脑才可查看。登录方式过于单一,受限于设备终端,可移动性差。

(2)消息传达方式被动

传统Web数字迎新,没有通知提醒功能,极大的限制了消息传达的及时性。迎新系统中发布的通知不能在第一时间被用户得知,用户需要主动登录系统随时关注才能获知迎新信息;如遇紧急情况容易因消息传达不及时造成失误,消息获取方式过于被动。

(3)系统配套成本高

硬件成本高:传统的数字迎新需要为迎新配置大量的计算机和刷卡终端,相对设备成本增加;Web迎新以校内网为基础,在无线网络覆盖之上增加有线网络接入保障,因此场地只能选择在网络布线方便的位置附近,网络布线增加辅助设施投入的同时也带来安全隐患[4]。

软件成本高:刷卡终端与计算机的连接需要专门的驱动程序,操作系统、浏览器的不同组合又可能导致设备不可用,增加软件成本;传统的迎新人员需要有一定计算机知识,进行专门的系统培训,以防误操作的出现,无形增加人员成本。

三、移动平台的选择与优势

1.移动端开发技术路线

当前移动端开发主要有三种形式:以现有Web端为依托的移动中间件开发[5]、原始开发、基于移动校园平台的开发。

(1)移动中间件开发通过中间件对现有迎新业务平台进行适配,采用这种方式的前提是Web端的业务系统相当成熟,其开发难度低、效率高、时间短,但受限于现有系统,开发深度无法扩展。

(2)原生态开发模式开发过程不受现有系统限制,可以对移动端进行定制开发,客户端内容更易丰富,用户体验也更良好,但开发过程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

(3)基于移动校园平台的开发是指利用现有移动平台客户端如:微哨、奕报告、微校等,将迎新系统作为平台微应用的一种开发方式。采用这种模式可以利用现有系统快速搭建移动应用,只需要下载一个客户端就可以进入掌上校园平台,利用平台中丰富的应用提升新生的迎新体验。

鉴于我校Web端迎新系统优势,选取基于移动校园平台的开发方式更为合理,这里我们选用微哨作为移动端开发平台,构建移动数字迎新系统。

2.微哨移动平台的优势

微哨是一个免费的掌上校园平台,采用实名认证的形式将校内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移动端即时通讯、掌上通知的功能,打造一个成熟的高校互动平台[6]。相比其他平台,微哨有以下优点:

(1)移动的校园门户

微哨与校内的统一身份认证接口对接,登录微哨就相当于登录移动校园门户,进入微应用无需重复登录。平台整合校内的各个系统资源,只需在手机端下载一个APP就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校内服务。借助微哨客户端实现登录方便、低维护成本、可移动的迎新服务。

(2)开放的API接口

微哨[7]丰富的API接口为第三方系统接入提供极大方便,完整的http接口可实现与现有业务系统的快速对接,轻松实现系统移动化。消息提醒接口的开放解决了Web端消息发布传达不及时的弊端,实现手机客户端通知消息的及时提醒。

(3)自带的天然群组

平台从校内公共数据库中获取的用户数据真实有效,形成实名制的校内组织架构,微哨利用该组织架构形成了以人员部门为划分的天然群组,如:计科16级02班的学生群、全体研究生群等,为后续的群组功能开发提供良好基础。

综合以上优点,高校的移动数字迎新可以充分利用微哨的自身平台优势,将迎新工作快速的从Web端扩展至移动端,构建掌上迎新系统,使迎新工作更加简便、快捷。

四、微哨平台移动数字迎新开发

1.微哨平台移动数字迎新模型构建

选择基于微哨的移动端开发技术,可以我校现有的Web端数字迎新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微哨平台统一身份认证、通知消息提醒等接口,将传统的Web端数字迎新合理移植至微哨移动端。构建模型如图2所示。

(1)基础层包括网络、服务器、数据库三个部分。其中校园网络和服务器属于微哨平台搭建所需的硬件支持环境;校内共享数据库所提供的统一身份认证接口是微哨移动校园门户的软件环境。

(2)平台层是数字校园的入口,分为Web端的信息门户入口和移动端的微哨平台入口,借助基础层的统一身份认证接口,搭建校园门户平台。

(3)系统层建立在门户平台基础之上,以门户平台作为登录入口,Web端的数字迎新整合在校园信息门户,移动端的欢迎新同学应用整合在微哨平台。

(4)应用层是各个平台中迎新系统的具体实现功能。Web端有通知管理、权限管理、新生数据管理等模块,微哨端有我的报到单、缴费状态等模块。

微哨端的迎新微应用不需要重新开发,可借助Web迎新系统快速实现报到状态查询、缴费查询、个人信息查询等功能,但是诸如:数据导入,后台权限分配等不适合在微哨端操作的功能仍需借助Web端,因此可采用Web与微哨并用的形式。

2.微哨平台移动数字迎新流程

微哨客户端微应用欢迎新同学数据流向如图3所示。

学生通过校园卡号和身份密码登录微哨客户端,直接进入欢迎新同学微应用,根据管理员在系统后台的权限分配,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报到单、迎新公告、宿舍分配房间号、当前的缴费状态等信息。

教师通过工号和密码登录微哨客户端,根据系统管理分配的权限,可以看到迎新公告、可操作环节等,学院报到人员可以查看和操作本学院新生报到名单,宿舍管理员可以查看和操作剩余房源,财务管理员可以查看和操作学生的缴费信息。

3.微哨平台移动数字迎新实现

(1)微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构建

微哨作为移动端的校园门户之初就与校内的统一身份认证接口进行对接,确保微哨客户端一次登录,多处授权的优势。微哨服务器与校内共享数据库服务器的交互过程为:用户登录微哨客户端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微哨后台将用户名和密码提交校内共享数据库服务器验证,如果用户名和密码与数据库中一致,则验证用户信息通过,同时从公共数据库中读取用户的真实校内信息:姓名、学号、年龄等推送给微哨客户端,保证用户进入应用无需重复输入。具体验证用户信息代码如下:

请求方法:GET

请求地址:

https:///whistlenew/user/getInfo?access_token=ACCESS_TOKEN&app_key=app_key&student_number=STUDENT_NUMBER

{

"ret":0 // 0代表成功,-1代表失败

"errcode":1000, //错误码

"errmsg": "ok", //信息

"data": { //返回数据内容

"name": "张三",

"sex": "boy",

" photo_live": "mtB.jpg",

" mood_words": "签名",

"student_number":"STUDENT_NUMBER", //学号

"nick_name": "昵称",

"organization": "外语学院/102班",

"uid":54486

}

}

(2)消息提醒功能实现

微哨移动迎新不同于传统Web迎新的一大特点就是微哨端特有的消息提醒功能。在迎新过程中,通过发布消息提醒,将通知公告的发布、迎新报到状态改变等信息及时以客户端提醒的方式发送给用户。系统不仅可以设置消息的发送时间,也可以设置消息的发送方式。发送时间分为:立即发送和定时发送;发送方式分为:单播(向特定用户发送)和广播(向订阅用户发送)。如果用户订阅了欢迎新同学微应用,则调用微哨消息接口推送新提醒消息,https://domain/api/utils/send_message?access_token=access_token&appid=appid,消息形式:{"recipient": {"certType": "4", "userID": "201506040" }, "message":{"html":“您有一个微哨新消息”,"hyperlink:" http://welcomeurl"}}。其中appid为应用系统的授权名、access_token是第三方应用的访问令牌,是开发者全局唯一票据。具体代码如下:

请求:POST

地址:

https:///whistlenew/notification/send?access_token=xxxx&app_key=xxxx

{

"type":"unicast/broadcast",//通知发送类型

"sendList": { //发送的用户列表

"user": "xxx001"

},

"schedule": { //发送时间设置

"type": "instant\delayed ",

"delayed_datetime":"2016-09-06 11:00",

},

"message":{

"createtime":"1431070291", //消息创建时间

"content":"消息内容", //消息内容

}

}

(3)学生用户功能实现

收集校内日常学习、生活的相关问题整合形成“感受师大”、“家在师大”、“学在师大”等栏目,让学生提前了解学校信息,“我的报到单”是微哨迎新过程中学生所能看到的最基础的栏目之一。学院教师登录微哨,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扫描新生录取通知书上的二维碼后,可识别出学生的详细信息,如:学号、班级、专业等。此时教师只需点击“学院报到”,学生的学院报到环节即可完成,同时学生的微哨客户端迎新栏目中出现“我的报到单”。

“我的报到单”中的信息来自于新生管理数据库、宿舍管理数据库和缴费管理数据库,学生在完成一个迎新环节后,后台数据库状态更新,同时“我的报到单”栏目读取更新后的数据库信息对报到状态进行实时展示。具体的展示界面如图4所示。

(4)教师用户功能实现

教师用户在微哨客户端的权限分为两大类:对某一报到环节的操作权限、整个学院报到统计情况查看权限。Web端的迎新系统已经具备这两大功能,因此只需要调用迎新系统提供的接口,就可以实现以不同的教工权限登录微哨客户端显示出不同的页面。考虑Web端与移动端的展示技术、屏幕大小各不相同,还需通过转码技术将迎新数据等信息,以友好的方式呈现。

只有被分配学院报到权限的教工能够查看和操作学院报到环节;被分配宿舍管理员权限的教工可以查看和操作宿舍分配环节;被分配财务管理权限的教工可以查看和操作财务缴费环节;校领导可以查看系统的总体迎新统计情况。具体效果图如图5。

五、实践统计

我校2016年的数字迎新中增加了移动迎新的功能,基于微哨的数字迎新得到了全校师生尤其是新生同学的普遍关注。欢迎新同学应用上架后微哨后台提示总的使用次数为299904,独立用户累计个数为113806,占全体新生的85%以上。新生普遍认为手机端的迎新比传统的数字迎新更为方便,随时都可以通过网络查看自己的报到状态,同时系统的提醒功能,增加了迎新通知公告的阅读量,学生在及时掌握迎新信息的同时,也减少了重复在线咨询次数;而教工也可以通过自身手机办理简单业务,操作更方便。但是相对于Web版的完整功能,微哨端的系统功能相对简单,后续还要在现有功能基础上深度挖掘,丰富手机端迎新系统功能。微哨后台对欢迎新同学应用的使用统计情况如图6所示。

六、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势必带来信息化的变革,面对如此普及的移动互联终端,将传统的数字迎新扩展至移动端是必然趋势。本文探讨了利用微哨移动校园平台构建的移动数字迎新系统,该系统在现有数字迎新的基础上增加移动迎新功能,丰富了数字迎新的形式,获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移动端的数字迎新符合当前数字校园的发展形势,是对高校移动数字校园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坤.移动数字迎新在高校迎新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4(36):202-203.

[2]尹世学,陈怀楚,黄卫卫等.清华大学数字迎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2(7):101-102.

[3]张嵩,戴立昌.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移动数字迎新平台建设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4):6-78.

[4]杨春晓.移动数字迎新——高校数字迎新发展的方向[J].信息化建设,2015(9).

[5]霍小卫.基于移动中间件技术的数字迎新客户端设计和开发[J].科技视界,2015 (28): 74-75.

[6]孙荣,王正路.微哨支持下的高校实验室开放服务系统建设[J]. Research &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5,34(12).

[7]微哨官网.微哨平台简介[DB/OL].http://www.weishao.com.cn/develop.php.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移动端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