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混合式教学新解:一种基于SPOC的模式

2017-06-16 23:56俞君
中国大学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俞君

摘要:目前全球顶尖高等院校的实践证明,脱胎于MOOC的SPOC,集在线学习和实体课堂的多重优势于一身,是“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最新亦是更深思熟虑的成果。本文基于SPOC对公安院校教育教学的适切性分析,探讨了基于SPOC的公安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问题。

关键词:SPOC;教学模式;翻转课堂;MOOC

一、SPOC对公安院校教育教学的适切性分析

(1)利于高层次警务人才的培养。与以往相比,当前我国公安教育不仅要为公安工作输送大量应用型、复合型警务人才,更肩负起培养公安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责任和使命,这就需要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SPOC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专业支持和指导下,聚焦预先设定的目标,独立探索、批判思维、深入研讨,在自主学习和交互学习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中,培养全方位的、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与实践技能,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分享者和评价者。

(2)利于教学与公安实战的衔接。相较于普通高职院校,公安院校因其职业属性而有着更大的学习和实习实训压力,有些情况下,学生需要直接参与公安实战,并因此打乱了学习过程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为缓解这一问题,公安院校致力于加强公安“微课程”建设,旨在为学生提供自适应学习环境、满足个性化需求。实践证明,公安“微课程”虽短小精炼、使用便捷,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保持学习连贯性、深化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把握等方面,尚有欠缺。而SPOC既允许学生在实训实习、实战锻炼期间,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视频资源的自定步调学习,又将其与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有效结合,对夯实公安理论知识和实战技能之间的联结有更显著的效果,同时SPOC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评估方式,能够兼收渐进引导与约束监督之效。

(3)利于公安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SPOC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融会贯通的产物,对比传统的公安教育教学模式,它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能力、信息化能力等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成为促进公安院校师资专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师主体”向“教师主导”的转变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意味着教师职责的质的变迁。在专业能力方面,SPOC中“独立学习+互动反馈”的独特路径特别要求公安院校教师能够担负起培养学生知识建构能力的“引导者”角色,教师对于警种专业的自身知识储备,学生学习需求与差异化习惯、特征,SPOC平台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训实习、实战锻炼的平衡与契合等,都应有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更高的标准和更强的能力。同时,SPOC的独立学习环节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主导的偏废,相反地,它拓展了公安院校教师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和开发课程、自由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可能性。此外,SPOC将教师从传统模式中多少有些重复的课堂单向讲授的程式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高质量、创新型的教学科研和教学反思。在信息化能力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师合理高效应用SPOC平台、开发和改进视频课程、分析平台数据资源追踪把控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平台讨论区的互动交流等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更新和发展。

(4)利于提升公安院校的对外品牌效应。根据“边际效应递减”理论,能否实现最大效度的实用性是影响资源应用效益的决定性因素。SPOC模式因其一定程度上的“排他性”以及线上学习与实体课堂相呼应的特点,较之公安“微课程”,对学习者而言便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公安类学科专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SPOC模式相较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又具备及时更新学科专业知识的更优条件。因此,广义上的SPOC模式——即既能用于大学围墙内教育的“翻转课堂”,同时也欢迎其他公安院校师生、公安机关在职民警乃至普通公民,以MOOC形式注册学习——能够依托其更好的资源质量和更高的应用效益,使公安院校教育资源实现更可持续、更大范围的共享和循环利用,在此过程中树立和扩展公安院校自身的品牌形象。

二、基于SPOC的公安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SPOC的公安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有力推动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之举。作为公安教育语境中的创新,SPOC模式应当以服务行业为其最终落脚点,走出符合公安教育规律、契合公安行业特点的新路。

1.构建原则

(1)效用原则。该原则体现在平台形式和课程内容两个方面。平台形式上,以贴近实战、着眼实践、突出实用、追求实效为导向,最大可能发掘SPOC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巨大潜力,同时提高公安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度及受众覆盖率。课程内容上,应着眼于警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并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多维、深度拓展,在切实推动公安工作难点、疑点、热点问题解决的同时,构建结构合理、脉络清晰、内容全面、严谨开放的学科知识网络。

(2)吸引原则。这一原则应贯穿于公安院校SPOC模式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开发选择、实体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等各环节,融入案例教学、实战教学等具有公安特色的教学形式,着力凸显平台自学阶段的便捷易学、生动有趣和实体课堂阶段的纵深度、互动性,使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学习兴趣沉浸于知识探索过程中,形成高阶思维能力和扎实的实践能力。

(3)嵌入原则。考虑到公安院校学生实习任务重且需承担实战任务的特殊性,SPOC模式“翻转课堂”的设计使用应遵循嵌入原则,即无论是线上自学或是实体课堂都具备根据教学动向适需、适时嵌入校园教学、实习实战的能力,努力使公安院校特殊情况转化为教学优势条件。

(4)反馈原则。及时有效的反馈是SPOC模式产生实效的重要动因。反馈是双向的:公安院校SPOC应以在线反馈、平台讨论区及实体课堂互动、学生學习数据分析等为媒介,强化教学反馈的针对性、实时性和高质量,为优化学习效果助益;同时,应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广泛收集公安院校学生、在职民警乃至普通公民(有限制地学习)有关平台使用、教学过程及教师的体验反馈,用于后续教学评价、教学反思以及模式更新优化。

2.构建过程

(1)环节1:公安SPOC平台建设。在线平台是实施SPOC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公安院校SPOC平台建设尚处在空白阶段,但公安部“全国公安微课程研发中心”的成立、各地校局联动建设微课程平台、远程教育平台等举措,都为公安SPOC平台提供了良好条件和丰沃土壤。首先,公安院校须协同其主管公安机关,依据现代警务机制升级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并结合本地区公安工作的形势特点,对公安SPOC平台建设的目标、内容及形式等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形成总体建设框架。其次,以建设框架为指引,依托己建成的远程教育平台,组织教研人员和行业专家重新梳理、精心筛选并适当编排可用内容,并根据各警种、专业的教学知识谱系比对罗列出需要继续开发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持续地、有的放矢地丰富在线平台资源。

需要指出的是,公安SPOC平台建设绝不仅仅是对已有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简单的内容排列组合,而是在SPOC教学模式视阈下的更新与创新,如增加小班管理、小组学习等模块,实现在线学习与实体课堂的延展渗透,为促进深度学习创造条件;做精数据分析功能,使对学生成绩、学习路径、行为习惯等多方位的数据挖掘分析和建模变得易操作、易监控、易理解,辅助教学管理、师生互动和模式优化;做新资源组织方式,以知识点底层框架为坐标,对视频课程、配套课件、习题等进行碎片化后的整合,使公安院校教育教学资源以系统的有机整体形式得以呈现。

(2)环节2:实体课堂。公安教育的特有属性决定了公安教学中实体课堂的多样性,既可以是校园围墙内的教室,也可以是公安行业单位的实训实习基地,还可以是实战现场;同时,教学活动内容也更突出直观深入、实践性强的特点,包括情境模拟、角色扮演、项目训练、实验操作、案例讨论、辩论研讨等。

SPOC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这里的实体课堂不再是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的教学过程,而是由导学、研讨(实验/项目/实战任务等)、评价三个层层递进的阶段所组成。在导学部分,教师基于SPOC平台的学习数据分析,甄别共性问题以及重点问题,通过实体课堂给出提示或精讲,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检查和整合在线自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完善知识结构,为下一阶段做好铺垫。研讨(实验/项目/实战任务等)部分是项目/任务驱动式的,教师创设训练环境(尽可能地呈现公安工作真实情境),学生则以分组合作(有些情况下辅以单兵作战)的形式,共同完成训练项目、案例与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定位、发现新的复杂问题,尤其是劣构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以供个体反思、小组探究和班级研讨。作为实体课堂的主体部分,这一阶段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重组性迁移应用与创造能力。评价部分可被视为对此前学习成果的回顾总结,以学生分组项目/任务/实验等完成情况的展示及体验分享为评价对象,围绕项目/任务/实验等完成结果、创新程度、个人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小组展示情况等多项指标,开展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该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环节3:交互反馈。与前两个环节相比,交互反馈在时间序列的意义上并不能说是一个独立的环节,但恰恰由于它所具备的“植入并贯通SPOC教学全过程”的特点,使其在SPOC模式中的重要性尤为瞩目。这个环节可从两个维度加以把握。一是主体维度,交互反馈以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向教师、学生之间抛出问题、合作探讨;二是过程维度,交互反馈以实体课堂面对面互动为主,辅以在线学习的教师反馈、平台讨论等。公安院校SPOC教学的交互反馈中,教师的作用不是被削弱而是被进一步加强了,尤其在学员以实训实习或者实战的形式实施教学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针对分散在不同训练情境、任务各异的学生,教师通过全程學习轨迹追踪与监控,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情感响应,帮助他们找准符合自身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学习方式与节奏,减少挫败感,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