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藏汉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及构图元素

2017-06-19 17:58段发华王聪华
长江丛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吉祥图案谐音表现手法

段发华 王聪华

浅论藏汉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及构图元素

段发华 王聪华

藏汉吉祥图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浓缩着质朴的民族信仰及醇厚的人性情感,既与中华文化血脉同根同源,又传达着本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格与气质。本文对藏汉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及构图元素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深入、系统研究藏汉吉祥图案,完善吉祥文化和传统装饰艺术体系,以及弘扬传统文化具有更要的意义。

藏汉吉祥图案 表现手法 构图元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稍加留心便可见吉祥图案活跃的身影。在藏民聚居区内,藏族吉祥图案更是不胜枚举。藏汉两个民族由于在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生活习惯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表现在吉祥图案上,便呈现出各自的特质。从表现手法和构图元素来说,二者各有特点,又有相通之处。

一、藏汉吉祥图案的定义

对吉祥图案的定义,藏汉两族基本相同。吉祥图案,在汉族又称瑞应图或吉祥图,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它通过寓意、谐音等手法,把自然物象组合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图案,来表达人们的愿望、理想。其主要流行于民间,内容反映了我国民众的风俗习惯、文化风貌、吉祥愿望以及审美情趣。

在藏语里,吉祥图案称作“扎西达杰”,在藏族图案艺术中,它是最丰富内容之一,也是藏族吉祥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变进程中,藏汉两族的吉祥图案,都与当地地域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相糅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固定的表现手法。一般来讲,吉祥图案有以下构成方法:谐音法、象征法、寓意法、双关法、比附法、联想法、表号及文字等。实际上,在藏汉吉祥图案中,这几种表现手法是互为运用,相互支撑的。

比如:藏族的“八吉祥徽”、“八瑞物”、“七政宝”均是用不同的事物,象征不同的吉祥含义。“和谐四瑞”则是用寓意的手法,表达祥和安宁团结的美好祈愿。“六字真言”音译为:吨、嘛、尼、叭、咪、眸,为藏传佛教咒语,后被民众用做吉祥字符,它是藏族文字里表现最多、最突出的一种文字装饰。人们反复念诵,可消灾积德、欲求圆满和吉祥。

在汉族吉祥图案中,谐音构图的方式最为之多,如“一路连科”、“喜上眉梢”。另外,象征的表现手法如:图腾龙,古代是帝王的象征,在现代象征杰出人物,也含威猛之象。人们喜欢把龙作为祥瑞之物,放在家里驱鬼辟邪,可以保佑家人平安,万事如意。又如:“四君子”梅兰竹菊,用寓意的手法,衬托高雅脱俗的道德品格。此外,人们耳熟能详的“福禄寿喜财吉和”,是汉族吉祥图案中以文字为表现手法的最佳代表。

三、吉祥图案的构图元素

对藏汉吉祥图案构图元素的分类,尚无既定的明确标准。经过综合整理,笔者认为可分为以下9大类别,分别是:动物、植物、器物、几何符号纹、文字、自然天象纹、佛教图案、民俗图案、人物神祗,详见表1。

表1 藏汉吉祥图案构图元素分类(作者自制)

吉祥图案的包容性特别强,只要其构图元素的内涵有祈福纳祥之意,都可被人们采纳呈现。从上图表格可以直截了当地看出,藏汉吉祥图案所使用的构图元素纷繁多杂,数量达百余种,其中,以动物、植物、器物、几何符号纹、文字为应用最多。另外,由于藏汉两族各自的文化信仰不同,藏族吉祥图案中多佛教图案、民俗图案,而在汉族吉祥图案中,还有以人物神邸为构图元素的图案。以莲为例。在藏族吉祥图案中,它常见于“吉祥八宝”的“妙莲”中,或作为活佛的宝座,它象征着心灵的纯洁或纯洁与神圣的起源。而在汉族吉祥图案中,“莲”被多崇吉祥义,谐音“连”、“恋”、“廉”以及“和”,代表图案有:“连生贵子”、“一品清廉”、“百年好合”等。

[1]刘魁立,张旭.吉祥图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4~13.

[2]赵杏根,陆湘怀.实用中国民俗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75~76.

[3]扎雅…罗丹西饶.藏族文化中的佛教象征符号[M].丁涛,拉巴次旦,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74.

[4]李烨.浅论民间美术——五毒图案的意义与应用[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0:16.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本文系2016年度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实践与科研创新课题“汉藏吉祥图案对比研究及数字化实践”(项目编号:2016mdyjs037)阶段性研究成果。

段发华(1986-),女,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西藏民族文化保护。

猜你喜欢
吉祥图案谐音表现手法
传统吉祥图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厚重感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绝妙的数字灯谜
民间吉祥图案对现代汉字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