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周边城乡与人工林的温湿效应研究

2017-06-19 19:36燕柯如靖淑惠张天举郑德心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6期
关键词:东平湖王台杨树林

燕柯如,靖淑惠,张天举,郑德心

(聊城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东平湖周边城乡与人工林的温湿效应研究

燕柯如,靖淑惠,张天举,郑德心

(聊城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东平湖湿地;冷湿效应;温度;湿度

采用便携式自动观测气象站,测定了东平湖周边城乡与人工林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分析了湖体周边城乡与人工林的温湿度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①湖泊周边城乡温度及湿度的波动受湖泊影响,表现为距湖较近的城乡波动较大,距湖泊不同距离的人工林的温湿度变化同样是近湖泊处波动较大,这种变化主要是由湖泊湿地的冷湿效应造成的;②距湖泊相同距离的人工林与城乡相比,城乡的温度明显高于人工林,但人工林在上午9:00—10:00时温度增加值最大,达3.4 ℃,而城乡在上午10:00—11:00时增加值最大,为2.8 ℃,人工林温度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③在上午9:00之前人工林的大气相对湿度大于城乡,9:00之后则明显低于城乡,而城乡的大气相对湿度变化较小,说明植被对湖泊的冷湿效应有调节作用。

湿地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1],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响应全球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2]。湿地在具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拥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和生态效益功能[3]。其中,冷湿效应是湿地的环境效应之一,这是由于湿地长期季节性积水,而水的比热容大,消耗太阳能多,使地表增温困难,同时强烈蒸发导致近地层空气湿度增加所致[4]。已有研究表明,湿地冷湿效应与湿地植被类型和积水深度有关[5],对区域小气候有显著的调节作用[6]。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水利枢纽,近几年开展的湿地旅游和物质生产活动,使人类活动逐渐向东平湖湿地靠拢。本研究通过分析该湖泊春季温湿度对周边城乡及人工林的影响,期望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湿地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地区概况

东平湖(35°30′~36°20′N、116°00′~116°30′E)位于黄河下游南岸,是我国东部地区典型的浅水型湖泊,山东省第二大湖泊,总面积为627 km2,全湖总容水量达40亿m3[7-8]。东平湖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受大陆季风影响,东平湖区一般冬春两季多风少雨雪,夏季则炎热多雨,形成了春旱、夏涝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3.3 ℃[9]。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其区域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2 研究方法

使用3台便携式自动气象观测站,选择晴朗天气,在东平县城、王台村、老湖镇三个地方设置监测点(见图1),于2016年4月30日早6:00至5月1日早6:00(共24 h),同时监测这三个地方的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量、风速,每30 min记录一次数据。选择晴朗天气,在王台人工林(距湖1 000 m杨树林)、距湖200 m处的人工林(杨树林)、湖边设置监测点(见图1),5月3日6:00到18:00(共12 h),同时监测这三个地方的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量、风速,每30 min记录一次数据。

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图1 监测点位置示意

3 结果与分析

3.1 湖泊周边不同距离城乡的温度、湿度变化

由表1可知,对于温度来说,王台村的极差、方差最大,东平县城最小,说明王台村在一天中温差最大,东平县城温差最小,即距离湖泊越近,气温波动越大。东平县城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比王台村和老湖镇的高,而王台村和老湖镇的温度基本相同,说明距湖面较近的城乡受湖面影响较大,距离湖面较远的城乡受湖面影响较小。对于湿度来说,同样是王台的极差、方差最大,东平县城最小,说明王台村在一天中湿度波动最大,东平县城湿度波动最小,即距离湖泊越近,湿度波动越大。东平县城的湿度比王台村的低,虽然老湖镇和东平县城的湿度差异不明显,但随着城乡到东平湖的距离增加其湿度减少的趋势是不变的。

表1 东平湖周边城乡的温度、湿度统计

三个城乡24 h的温度、湿度变化总趋势基本一致,由图2(a)可知,温度变化趋势为:6:00至16:00气温连续上升,16:00至次日6:00气温缓慢下降,在16:00左右出现最高温度,在6:00左右出现最低温度;由图2(b)可知,湿度变化趋势为:6:00至16:00湿度连续降低,16:00至次日4:00湿度连续增加,最高湿度出现在次日4:00左右,最低湿度出现在16:00左右。温度上升时,湿度降低,温度下降时,湿度增加;温度最高时,湿度较低,温度最低时,湿度较高。由图1可看出,城乡距湿地的距离为:东平县城>王台村>老湖镇,但王台村附近有条大清河,对温度和湿度有影响,使温度降低,湿度增加。测定发现,距东平湖不同距离的城乡,气温不同。大体上,距离东平湖越远的城乡,温度越高,湿度越低(图2)。

3.2 湖泊周边不同距离人工林的温度、湿度变化

由表2可知,对于温度来说,距湖200 m杨树林的极差最大,距湖1 000 m杨树林次之,说明距离湖泊近的树林,温度波动较大。对于湿度来说, 距湖1 000 m

图2 湖泊周边城乡温度与湿度日变化

杨树林的极差最大,距湖200 m杨树林次之。湖边的温度、湿度的极差、方差最小,说明湖边温度、湿度波动最小,受湖面影响最大。

表2 东平湖周边人工林的温度、湿度统计

距湖1 000 m杨树林、距湖200 m杨树林、湖边12 h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总趋势基本一致(图3),距湖1 000 m杨树林、距湖200 m杨树林在16:00左右温度最高,湖边在15:00左右温度最高,三者均在6:00温度最低;三者均在7:00左右湿度最大,14:00左右湿度最小。除6:00—7:00是温度上升、湿度增加外,其余的时间段均是温度上升时湿度降低,温度下降时湿度增加;温度最高时,湿度相对较低,温度最低时,湿度相对较高。

由图3(a)可看出,基本上,同时间距湖1 000 m杨树林的温度>距湖200 m杨树林的温度>湖边的温度;由图3(b)可看出,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相反,同时间距湖1 000 m杨树林的湿度<距湖200 m杨树林的湿度<湖边的湿度。说明同时期距离东平湖越远,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气温的变化,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地面温度与湍流交换强度决定的,湿地由于地表积水或土壤过湿,增温缓慢,因而距离湖面越近温度越低。空气不断地对流和湍流,空气微团之间不停地进行热量交换和扩散,以及水汽交换和扩散,周围空气湿度受湿地的影响,距离湖面越近湿度越大[10]。

图3 湖泊周边人工林温度与湿度日变化

3.3 湖泊周边城乡与人工林的温湿度差异

为研究湖泊周边城乡与人工林对温湿度的影响,我们选与东平湖距离基本相同的王台村(代表城乡)和王台人工林(代表人工林)进行对比研究。

3.3.1 城乡与人工林对温度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着光照强度增加,王台人工林和王台村的温度均增加,13:00之后光照强度减少,而温度继续增至16:00左右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少。王台人工林气温比王台村低,是因为植被林冠层大幅度削弱太阳辐射,使得人工林内的光照强度大部分时间比王台村弱,从而致王台人工林增温缓慢。

图4 王台人工林和王台村温度和光照日变化

图5反映了在15:00以前,王台人工林和王台村温度变化值是正值,气温上升,且王台人工林温度增加值除了9:00—10:00和12:00—13:00比王台村的大,其余时段均比王台村的小,说明王台人工林气温增加慢,温度比王台村的低。在16:00以后,二者温度变化值均是负值,气温降低,王台人工林减少值比王台村的小,说明王台人工林气温降低较慢,但温度仍比王台村的低。王台人工林在9:00—10:00时温度增加值最大,为3.4 ℃,之后温度增加开始减缓,到15:00—16:00时增加值最小,为0.1 ℃,之后温度开始下降,到17:00—18:00时减少值增大为1.5 ℃。王台村在6:00—10:00温度增加值增大,到10:00—11:00时增加值最大,为2.8 ℃,之后温度增加开始减缓,在14:00和15:00时温度相等,15:00之后温度开始下降,17:00—18:00时减少值最大,为2.0 ℃。

图5 王台人工林和王台村温度变化值

3.3.2 城乡与人工林对湿度的影响

由图6可知,在上午9:00之前,王台人工林的湿度大于王台村的湿度,9:00之后,人工林的湿度小于王台村的湿度。这是由于9:00之前人类活动刚刚开始,对冷湿效应产生的干扰还不显著,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下垫面水分的蒸散发,蒸散量由植物蒸腾和地面蒸发两部分组成,因此下垫面的水分条件和植被特征决定了蒸散量的大小[11]。蒸腾强度大,输入大气中的水汽多,其增加的空气湿度和水汽压也相当可观,所以人工林的湿度要比城乡的湿度大。9:00之后,湿度增加值较大(图5),人类和机动车活动加剧,使林冠层下空气流动加快,打破了人工林原有的湿度规律,加之12:00之后人工林光照强度激增(图4),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蒸发,且树叶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水分较少散发到空气中,因此人工林的湿度明显下降,低于城乡的湿度。

图6 王台村和王台人工林湿度变化

图7反映了16:00之前,王台村湿度变化值均为负值,说明王台村湿度一直在降低;16:00之后湿度变化值为正,湿度增加。王台人工林7:00—14:00湿度变化值是负值,湿度在减小,6:00—7:00和14:00—18:00湿度变化值是正值,湿度在增加。王台人工林每小时间隔的湿度变化值普遍比王台村大,说明王台人工林湿度波动较大,王台村湿度波动较小。王台人工林在9:00—10:00时减少值最大,为23.2%,12:00—13:00时减少值最小,为0.9%,14:00之后湿度开始上升,15:00—16:00增加值最大,为7.8%。王台村在7:00—8:00湿度减少值最大,为7.5%,在13:00—14:00时湿度减少值最小,为0.1%,16:00之后湿度开始上升,17:00—18:00时增加值最大,为9.6%。

图7 王台人工林和王台村的湿度变化值

4 小 结

湿地的冷湿效应通过湿地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能量和水分交换来实现,其直接效应使其附近地带上空空气的温度降低、湿度增加。湿地冷湿效应具有一定的空间影响范围,形成局部冷湿场[12]。东平湖湿地一天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规律为:湿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大体上温度最高时湿度最低,温度最低时湿度最高。距东平湖不同距离的人工林和城乡的温度、湿度变化不同,随距离增加,温度升高、湿度减小,这是由湿地的局部冷湿作用造成的。

湿地的蒸散作用和冷辐射作用影响着湿地冷湿效应的形成过程,而下垫面的温度、水分条件决定了蒸散作用强度和冷辐射强度。因此,湿地冷湿效应与湿地类型密切相关。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着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人工林的温度比城乡的温度低,表明人工林的制冷作用很明显。人工林温度、湿度波动较大;城乡温度、湿度波动较小。

近年来东平湖湿地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变化与大面

积湿地的退化及植被的破坏密切相关,如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杨永兴.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2):111-120.

[2] 拱秀丽,王毅勇,聂晓,等.沼泽湿地与周边旱田气温、相对湿度差异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1):93-101.

[3] 国家林业局.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5-6.

[4] 刘兴土,马学慧.三江平原自然环境变化与生态保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9-173.

[5] 高俊琴,吕宪国,刘红玉.湿地冷湿效应初探[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3,19(1):18-21.

[6] 管伟,廖宝文,林梨扬,等.广州南沙人工红树林湿地小气候效应研究[J].生态科学,2008,27(2):95-101.

[7] 陈诗越,董杰,张重阳.东平湖生态环境现状及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36-1437.

[8] 王钦东,冷春梅,王俊鹏,等.东平湖生态修复研究[J].齐鲁渔业,2008,25(11):47-49.

[9] 师吉华,王钦东,李秀启,等.东平湖水生生态系统变迁及富营养化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8(4):242-245.

[10] 高俊琴,吕宪国,李兆富.三江平原湿地冷湿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4):149-151.

[11] 张芸,吕宪国,倪健.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冷湿效应的初步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04,13(1):37-39.

[12] 刘兴土,马学慧.三江平原自然环境变化与生态保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9-173.

(责任编辑 徐素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276);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2011BSB01256);聊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6312151005)

P463.2;P931.7

A

1000-0941(2017)06-0042-04

燕柯如(1993—),女,山东枣庄市人,学士,研究方向为环境科学;通信作者刘加珍(1974—),女,四川遂宁市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与陆面生态过程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016-09-16

猜你喜欢
东平湖王台杨树林
中蜂自然分蜂要防飞逃
王台“智”造纺机供应链座谈会在沪召开
修复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环境
——东平湖增殖放流活动实施
东平湖水环境质量评价及趋势研究
东平湖总磷污染来源的解析
“杨树林”计划
王台是否越大越好
再去看看东平湖(外二首)
山东省营造杨树林用地研究
毁除王台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