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2017-06-20 03:12王玉姝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29期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王玉姝

【摘要】变应性鼻炎是鼻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治疗上常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第二代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明显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发病病因、临床治疗等进行综述,以期用于临床治疗参考。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9.0.02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鼻炎中最常见的类型[1]。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高居不下,2015年,在美国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AGAR)中公布,AR患者数量约占美国总人口数量的1/6[2]。而在我国,不同地域人们AR患病率不同,患病率为4~38%[3]。本文针对近年来AR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AR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变应性鼻炎简介

1.1 變应性鼻炎概念

变应性鼻炎,又称作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如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1.2 变应性鼻炎症状

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是鼻塞间歇或持续发作;鼻痒,亦有伴眼痒、耳痒和咽痒;喷嚏连续多个,连续多次发作;清水样鼻涕不自觉外流。还有部分患者出现干咳、咽喉异物感等症状。据统计约40%的AR患者可合并支气管哮喘,在有鼻部症状的同时,可伴胸闷、憋气、喘鸣和咳嗽等肺部症状[4]。

1.3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易感性)是AR发病的重要基础。郭丽君[5]在变应性鼻炎病因学调查与分析临文献中报道,有AR家族史和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家族史者分别占21.7%和30.4%,说明遗传与AR的发病关系密切相关。

环境因素(致敏源)是AR的主要激发机制。当致敏源进入过敏反应患者的皮内时,立即特异性地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等活性物质的释放,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诱发风团。临床发现AR往往由2种及2种以上致敏原引起。调查表明,螨虫、屋内尘土是常年性AR患者的主要致敏因素。季节性AR主要与花粉致敏有关。常见者有榆树、白杨、柳树、梧桐、艾蒿、桃花等。动物皮屑、羽毛往往也是重要致敏原之一。

1.4 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断

2015年新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指出,AR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病史、体征和变应原检测三个方面[6]。若患者出现鼻塞、喷嚏、清水样涕、鼻痒等2个或2个以上的鼻部症状,症状每天持续或累计超过1 h,且变应原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或血清特异性sIgE至少1项阳性,即可明确诊断为变应性鼻炎[4]。

2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2.1 西药治疗

2.1.1 糖皮质激素类

鼻用二丙酸倍氯米松喷雾吸入剂具有抗炎作用、抗变态反应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症状。该药副作用较少,安全性好,一般认为其不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不妨碍生长发育,但可致黏膜干燥或鼻出血。该药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之一,亦可用于鼻窦炎及鼻息肉术后常规应用,防止复发。作为预防用药,需要长时间使用。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明显,研究表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在控制鼻炎症状方面比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药都有效[7]。

2.1.2 H1受体拮抗剂

H1受体拮抗剂,即抗组胺药,组胺是参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组胺释放后,与H1受体结合,可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等作用。H1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与H1受体结合后,能够有效阻断组胺的生物效应,缓解变应性鼻炎症状。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啶、咪唑斯汀、阿司咪唑等无镇静作用,可缓解鼻堵症状,疗效确切,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常用药物[8]。

2.1.3 白三烯受体拮抗药

白三烯是花生四烯酸(AA)经5-脂氧合酶代谢后产生的炎性介质。体外实验表明,它对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比组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强约1000倍,它尚可刺激黏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黏膜水肿形成。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在临床上对于AR合并哮喘的患者受体拮抗剂是重要的治疗药物。

2.2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有免疫调节和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等[9]。临床上主要的治疗原则包括益气固表、清肺泄热、散寒通窍、温补肾阳、益肺健脾。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草药有地龙、五味子、徐长卿、蝉蜕、柴胡、银柴胡、苍耳子、细辛等。常用的传统方剂为玉屏风散、桂枝汤、小青龙汤、补中益气汤等。

中药治疗是在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对疾病全面系统的了解后实施。中药治疗遵循人体各器官相互作用,辩证医治,且中药副作用较少,疗效确切,近年来往往结合中医针刺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2.3 针刺治疗

王超[10]等,取穴迎香、上迎香、列缺、印堂、合谷、足三里。各穴常规消毒后,迎香朝鼻根方向平刺1寸左右,印堂朝鼻根方向平刺0.5~0.8寸,列缺朝肘部方向平刺1寸左右,合谷(足三里垂直进针,用捻转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针后常规按压针孔。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且针刺组临床效果优于药物组。

2.4 其他治疗方法

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方法还有手术治疗、天灸治疗、避开过敏源等方法。临床常2种方法结合使用,已取得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At-Khaled N,Pearce N,Anderson H R,et al.Global map of the prevalence of symptoms of rhinoconjunctivitis in children.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 (ISAAC) phase three [J].Allergy,2009,64(1):123-148.

[2] Seidman M D,Gurgel R K,Lin S Y,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allergic rhiniti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5,152 (Suppl 1) :S1-43.

[3] Zheng M,Wang X,Bo M,et al.Prevalence of allergic rhinitis among adult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china: a population-baesed cross-sectional survey [J].Allergy Asthma Immuol Res,2015,7(2):148-157.

[4] 閻艾慧,韩佳利.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断[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6,30(4):7-9.

[5] 郭丽君.447例变应性鼻炎病因学调查与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19):126-127.

[6]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24.

[7] 刘湘云,陈健琴,黎洁莹,等.变应性鼻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33-35.

[8] 程 坚,蔡外娇,张新民.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辨证用药特点及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6):1947-1950.

[9] 王 旭,颜延凤.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5,47(1):55-56.

本文编辑:王 琦

猜你喜欢
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从寒郁少阳辨证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不同疗程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螨过敏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儿的疗效观察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气道炎症及预后分析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