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庸哲学方法论

2017-06-20 10:59沈钰清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庸方法论哲学

沈钰清

【摘 要】“中庸”作为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有不少人对它有着一定的误解,甚至对它进行贬损、排斥。实际上,“中庸”思想在个人修养、交际处事、为政治国等方面不但深刻、实用,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人的主题是永恒的,“中庸”作为方法论在当代社会当然也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庸;哲学;方法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孔子创立的“中庸”哲学方法论,是我国哲学史上的珍贵遗产,它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深刻含义,而且在社会实践中也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中庸”一词最早由孔子提出,他在《雍也篇·第六》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是说中庸作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原则,民众却长久以来都很缺乏它。孔子本人没有对其进行详尽的论述,他的“中庸”仅局限于道德哲学,经过后来诸多儒家学者的不断发展,使“中庸”具有了本体论上的意义,开始成为哲学中的一个范畴。尽管孔子没有把“中庸”提升到以后的高度,但是孔子却是从伦理学出发,把“中庸”看作道德真理,并由此获得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准则。因此,整部《论语》也就几乎都是在谈“中庸”这样一种境界。

一、“中庸”思想的含义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认为中庸之道只是无原则的调和,是教人如何圆滑处世,躲避矛盾;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对立,与解决矛盾,推动事物发展背道而驰,具有消极影响。这是对中庸之道思想理解不深,甚至怀有偏见。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朱熹说:“中无定体,随时而在”。孔子认为“中庸”是一种最高的道德。朱熹认为“中庸”遵循着“时中”的原则,没有定体,随时而在。由此可见,中庸所表现的是一种不偏不倚、中正、平衡的最高道德思想。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的状态。在《论语》中,“中庸”又称为“中行”。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狂妄;“狷”,拘谨,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种流于冒进;一种流于退缩。

由此可见,孔子所谓的“中庸”,就是既无过,又无不及,或者可以说,中庸就是对“过”与“不及”的调和。依据上面的解释,中庸就是“以中为用”,把两个极端统一起来,采取适度的中间立场,这样才是对中庸之道的精妙绝伦的解释。孔子的中庸之道对我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二、“中庸”思想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原则之一,它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渊源流长,影响深广,而且成为中华民族处世哲学的一种指导思想,对人的行为举止,道德情操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时至今日,在这个性张扬的年代,中庸之道仍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具有方法论意义。

1.“执两用中”的矛盾观。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尺度和标准,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时代,各派哲学家都建立如果达不到或超过这个尺度和标准,就会使事物了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从不同角度研究,改变原来的性质,达不到预期目的。“过犹不及”讨论过矛盾问题。道家强调矛盾對立面之间的相的思想暗合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度是质与量统一互转化,如老子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强调祸福之间、奇正之间、善恶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不影响事物质的改变,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谓“物极必反”。法家则片而超过度的变化,事物的性质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面强调矛盾双方对立的绝对性,把国君与臣民看面。孔子认为要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就要避免成是统治与被统治绝对对立的双方,主张“严刑“过”或“不及”,即“过犹不及”。无论在思想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都要选择如此,孔子对矛盾的统一性以中庸为名进行了最能符合事物发展的度,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比较深入的探讨,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也是难能理论与实践相符合,这样才能使事物向有于自己的方面发展。

2.“过犹不及”的质量统一观。“过犹不及”是在《论语·先进》中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也讲过:“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由此可见,孔子的“过犹不及”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孔子的“过犹不及”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无适”、“无莫”的辩证否定观。有人认为,孔子“过犹不及”的思想也具有保守、消极的一面:即他一味地强调“中行”,稳定,不求变。?子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洛守常道,反对事物的质变和转化。认为当客观的事情,不能绝对地肯定,也不能绝对地否定,要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度的时候,如果仍然固守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适当的定、平衡,则会阻碍事物向前发展,就是保守的方法。这里的“义”,是适宜的意思。 可见,孔子的中庸之道,对于我们仍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4.“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不同的对象,持不同的态度。孔子肯定事物矛盾对立双方的统一、和谐、事物要运用不同的中庸之道。孔子把矛盾对立面的和谐、统一称之为“和”,把取消矛盾对立面的差异叫做“同”。“和”与“同”是有本质区别的两个不同的哲学概念。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坚持有原则的和睦相处,反对无原则的苟同;小人只喜欢无原则的同流合污,而不喜欢有原则的和睦相处。

综上所述,对于中庸之道的智慧、方法论指导,我们要以扬弃的精神和态度去对待,使之充分发挥积极的方法论作用,由此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47页,《致张闻天》.

[2]夏延章手译:《四书今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2版.

猜你喜欢
中庸方法论哲学
中庸自明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