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疆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建筑景观的建设

2017-06-21 15:12马俊丽马晓蕊魏雨晴张若琳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居住宅新疆

马俊丽,朱 军,马晓蕊,魏雨晴,张若琳

(新疆农业大学 林学与园艺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浅谈新疆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建筑景观的建设

马俊丽,朱 军*,马晓蕊,魏雨晴,张若琳

(新疆农业大学 林学与园艺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分析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新疆乡村建筑景观的现状。以新疆伊宁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为例,提出乡村建筑景观建设出现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新农村建设及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新疆; 乡村建筑景观; 建设

乡村建筑包括乡村中的祠堂、住宅、书院及亭、廊、桥廊和道路等一切建筑,与乡村中的人一起,构成一个完整村落的最主要部分[1]。自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容整洁的最主要目的是为农村提供更好的生活、生产和生态条件。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部分乡村的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和提升。而在城镇化加快的背景下,使得人们逐步放弃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乡村建筑作为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的主要角色之一,其建筑形式失去了独有的“乡味”,带着父辈人的情感和记忆一去不复返。新疆有30多个少数民族,使民居建筑种类丰富,且有特色。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村建筑逐渐失去其独特性,出现很多弊端。

1 新疆乡村建筑景观的现状

自新农村建设以来,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洋楼盖起,街道规划整齐划一,由土屋、泥路变成了洋房、水泥路,代替了大多数人记忆中原生态的山清水秀[2],几乎家家户户住上新房。2013年第1次全国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召开,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3]。对于简洁明亮家居环境的向往,使得人们对住宅建造趋于城市化,住宅风格也逐渐趋于欧式风格。新疆伊宁巴彦岱镇是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受民族传统的影响,房屋多为个性鲜明的土木或砖木结构,这种冬暖夏凉且带有维吾尔风情的传统伊斯兰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品位和吸引力(图1、2)。而在新农村建设过后往昔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砖混结构房屋,没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失去了原有的舒适度。

图1 砖木结构民居

图2 蓝白基调的砖木结构民居

2 乡村建筑景观的发展趋势

2015年11月,第二届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第一届田园建筑研讨会在云南召开,以“创新村镇规划设计,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围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新村镇发展模式与理论研究,对特色村镇与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保护进行讨论。在现行城镇化乡村建设的热潮和文化遗产保留相矛盾的背景下,新疆作为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南北疆的少数民族民居是先辈流传下来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而新农村建设的“统一、整齐”的房屋只能满足当下人们的短暂需求。新疆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疆外发达地区发展趋势来看,也将经历人们回归返朴归真的生活。未来的乡村建筑不仅是为满足良好的居住环境,还应融入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和工艺,推动乡村建筑景观朝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方向发展,满足人们对乡村生活渴望的归属感。

3 乡村建筑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

3.1 整齐划一,失去乡村符号

集约化和统一的住宅使得乡村失去原有特色,失去原有的民族符号。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是整齐划一,虽然每个小区域的住宅颜色各异,但每家每栋房子的外墙立面颜色搭配、墙体形式是统一的,甚至全疆乡村屋顶都是统一的红色或蓝色锥形铁皮制作,使得村落虽有本地鲜明标志,却失去了新疆地域乡村民居原有住宅颜色和形式,完全被不合理的设计呈现出半城市化、半村落的不伦不类的状态。如维吾尔民居喜好白墙蓝边或裸砖,新民居却被统一的墙体颜色完全代替(图2)。

3.2 整体除旧换新,失去了土木建筑的民族特色和优越的使用性能

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在持续,很多居民为了抓住政府补助的机会,不论原房屋是否适合今后常年居住,均一并拆除建新房。而很多原有土木结构建筑坚固耐用,颇具历史价值,如廊檐式民居被混凝土房子代替,且新房的设计大多是欧洲风格(图3、4)。如同燕子筑巢、兔子挖洞一样,万事万物都有其适生的居住房屋,这种除旧换新不仅失去了新疆房屋冬暖夏凉的舒适性,其建筑风格完全被欧式化,失去了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

图3 新农村建设民居

图4 哈萨克族定居民居

3.3 村民缺乏专业和技术指导,房屋设计不合理

农民住宅根据以往经验建造,建筑材料由土木变成砖混,导致房屋的造型偏于生硬,和农村整体的舒适、自然大环境相悖。

3.4 城市和乡村之间无差别化

新疆部分地区的大量农村用地被征用,如建造工厂、郊区住宅,扩张到乡村的广告牌和乡村建筑突兀的结合,这种随经济的发展而带来的城市扩张,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使城镇和乡村之间如同连续的消费品传送带,而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一样,这不仅破坏农村的原生景观,还吞噬乡村的自然和传统人文景观。1926年英国城镇规划委员会主席帕特里克·艾伯克隆比爵士发表了环保作品《英国的乡村保护》一书。艾伯克隆比对城市到郊区到街道两侧带状发展而出现大量建筑群的问题提出了质疑,表达了和新疆城乡建筑现状同质化现象同样的观点,相同的建筑景观虽然有磅礴的气势,却失去了地域性和差异性,减少了吸引力。

3.5 植物栽植过于统一

房前屋后的园林树木种类基本上是根据领导喜好定制好后统一栽植,且每家每户栽植树木种类和形式一致,无法体现乡村的自然美。

4 建议

乡村建设既要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还要保持乡村历史沿革,乡村文化和地域特色,使农民有家园的认可,并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的最基本土壤。这需要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城乡规划部门,研究本土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对乡村住宅的设计、建造方案以及建材的使用更趋于本土化,与农民探讨,建造出每个小区域内每个村的特色住宅。

4.1 建筑材料应结合现代和历史发展,与环境高度融合,体现乡村的生态性

建筑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是讲求建筑与周围环境的高度融合。夯土是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由红泥、粗砂、石灰三者以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其呈现的特点是自然朴实,和环境完美结合形成和谐的自然景观。新疆维吾尔住宅大部分是土木或者砖木结构,建筑材料一般是倒模出的长方体土块与泥粘连而成,与大地相融合,白墙蓝边呈现出独树一帜的民风,典型的冬暖夏凉结构房屋。因此,现代住宅应是继承与发展先辈文化,其建筑材料也应取之自然。混凝土不仅在将来成为建筑垃圾,破坏自然环境,还不能很完美的秉承维吾尔建筑的生态特点,夯土被重新利用且加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更能被人们接受。现代的维吾尔房屋应结合使用夯土建造,不仅符合且易于秉承文化传统,也保持了维吾尔住宅冬暖夏凉的舒适性。

4.2 根据房屋实际情况,再决定进行改建或自建

有些住宅抗震性强且使用年限很长的住宅,不仅舒适度好,还具有文化气息,此类住宅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外部装修和维护,不建议拆除再建,否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不利于文化传承。因此,新农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每年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4.3 乡村建筑必须保持自生独立性

新农村建设是必然趋势,乡村建筑必须融入乡土元素,融入民族符号,不论在形式或内容上,均应保留本民族的元素和风格特色,而不是一味的求新和向城市靠拢。这要求乡村建筑景观必须朝着本土特异型发展,未来的乡村建筑就是艺术建筑,如同宏村、婺源的徽派建筑,新疆的乡村建筑也必须保持自身独立性,不被城市化所淹没。

4.4 建筑风格应体现当地文化和特色

根据每个地方或村落的民族文化传统,沿袭祖辈留下来的住宅建造房屋。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其祖辈的住所是随季节移动的帐篷。新疆伊犁的某地新农村建设,其依山而建的尖塔式房屋连接平房的住宅外立面,充分提炼了帐篷的元素和凝结本民族喜爱的白色和蓝色花纹,真正做到了保留和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图4)。

4.5 住宅周围植物的栽植尊重民意

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建造住宅,还需种植乡土植物与之成为一体才能体现新型乡村的美感。但植物的栽植应注重形式上的自然美、种类上的乡土美,根据农户的需要选种当地适生树种和灌木、花卉,尊重民意,而不是根据领导喜好栽种。

5 小结

乡村建筑是每个地域文化的代表符号,我们享受的祖辈流传下来的建筑文化是宝贵的财富,也应让子孙后代看到并传承下去。与每个有民族文化特色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一样,新疆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建筑景观的建设应更趋向与文化相结合,避免单一的复制,统一盖新房,应让乡村文化、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延续下去,促进人居环境向更宜居的方向发展,建设现代文化和环境相结合的和谐乡村。

[1] 廖沙泥,谢志贤,LIAOSHANI,等.拯救·传承:新乡村建筑发展的反思[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3):21-26.

[2] 南方周末图片工作室.吾城·吾乡2016中国影像速写[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6:34.

[3] 乡村建设将进入“标准化、个性化”时代[N]. 四川农村日报,2015-11-09(12).

(责任编辑:张瑞麟)

2017-01-16

马俊丽(1991—),女,回族,新疆伊犁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地景规划与景观设计,E-mail:15199006448@163.com。

朱 军,副教授,从事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1271089598@qq.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556

TU986

A

0528-9017(2017)05-0905-03

文献著录格式:马俊丽,朱军,马晓蕊,等. 浅谈新疆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建筑景观的建设[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5):905-907.

猜你喜欢
民居住宅新疆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Jaffa住宅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