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缘

2017-06-21 15:11魏晓伟
艺品 2017年3期
关键词:边款篆刻创作

文/ 魏晓伟

印缘

文/ 魏晓伟

魏晓伟

我的这部《观自在·魏晓伟篆刻心经》终于付梓了,内心充盈着初心得遂的满足和欣慰。它的诞生,见证了我学习篆刻的心路历程。篆刻《心经》的过程,一直与我的生活周遭厮磨,仿佛生命的息息与共,又是那样自在而从容。我从2006年发心刻经,到2015年刻成,倏忽之间,十年光景白驹过隙。此时回望,颇生感慨!

2006年春,我在武汉图书城得到了《刘一闻篆刻心经》印谱。刘一闻先生居上海,是著名篆刻家,玉印结合将军章的创作,独步当代。当时我就想:先生是怎么刻得这么清逸典雅的呢?那时,我即发愿刻一部《心经》。起初,我不知深浅地刻过十余方后,终因太难而未能深入下去,兴致减退。现在检视当年旧刻,其风格路数,介于秦汉、古玺之间,但很稚嫩。2006年夏,我被选派新加坡,担任对外汉语教学工作。2008年4月24日,在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我惊喜地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刘一闻先生。我拿出习作请教时,竟得到了先生不少鼓励。后来,蒙先生厚爱,有幸忝列门墙,我将刻《心经》的想法道出,老师告知我《心经》难刻,进而又鼓励我大胆尝试。当我将初步构思的《心经》印稿呈示时,老师一一仔细审视,指出问题,提出意见,并语重心长地说:“你的优点我就不谈了,来一次上海不容易,我就只说问题,这样你才能有所进步!”老师的率直和耳提面命,让我受益匪浅。之后,每次拜见老师,他都会关切地问我《心经》进展得如何。想来,从我刻《心经》的缘起,到艺途上的点滴进步,夫子真是命里的贵人啊!

这部《心经》的第二位贵人,便是西安的赵熊先生。赵熊先生亦是著名篆刻家,写意古玺创作,别开生面,独树一帜。2010年,我刚从新加坡回国,获得西泠印社“国际篆刻选拔赛暨第七届篆刻艺术评展”前十名。参加取前五名直接入社考试时,我自作聪明地刻了一方工稳印,因与参展的印风差距甚大,几被评委误为有人“捉刀”。折戟西泠的那晚,遇见赵熊先生,谈及此事,先生直言:“小魏,你脑子进水了!刻你擅长的古玺不就成了吗?”一句话醍醐灌顶,我如梦初醒——“做自己”才是最紧要的事儿啊!然而,这需要定力不是!我当时不懂,栽了跟头,幸运的是得到先生当面教诲。后来,我和赵熊先生也结下师生缘,谈及正在刻《心经》之事,老师便让我将印拓寄给他。当我收到老师回寄的印稿时,已是批注满纸。然后,我根据批注,逐步消化,梳理改进。

因幸运地得到两位恩师的谆谆教导,这部以《心经》为主题的写意古玺组印,才有了现在的样子。这就是印缘啊!

其实,篆刻《心经》是一件劳心的活儿。一是,《心经》中重复的字多,如何能将重复的文字,生出变化,统一气息,真不容易啊!二是,定下纯用古玺印式刻经,形式感的难度系数大,这无疑是自找苦吃啊!起初,我用楚简文字配篆(能入印的文字有限),进而加入六国文字,甚至从甲骨文、秦汉金文中加以借鉴、调配、融合,期以“印化”得当,使之统一和谐。我备下速写本用于构思印稿,随身携带,如有想法,就画上几个。这种纸上拟刻,毕竟来得便捷,不知不觉中,构思的印稿密密麻麻写了一本。有时当日纸上逍遥得意,一觉醒来却被自己否定;有时从一方古印中获得灵感,就赶紧用纸笔记录;有时很久没兴致,也不出一印半稿。毕竟,此次创作从开始就不是“营生”,完全是随心所欲的游艺。

篆刻《心经》组印,属于主题性创作。此类创作要求创作者能整体上把握一组印,既能对字法、章法、刀法灵活运用,又能在镌刻时随机应变。也就是说,起稿之初的“意在笔先”奠定了印面效果的总体风规,镌刻时的“随机应变”则会生发意外的趣味。“有意无意之间”,让理性思考与感性抒发得以碰撞而升腾。另外,创作者还必须有意识地避免因为熟练掌握某种创作范式所形成的思维定式,力求印章内蕴丰富,充实艺术的感召力。

石材的选择上,我全用昌化石,是谓另一种尝试。2011年始,我从网上觅得昌化石一批。这些石材多不规整,刻制的过程中,不得不随“石”布“文”,调整印稿,使文字与印石化合,生出情趣来。渐渐地,我也摸到一些门道——石质坚硬者,需轻缓使刀,亦冲亦切,刻朱文能出奇效;石质松软者,需使刀果断,冲中带削,适合刻制白文;石质上佳者,刀感近于青田、寿山,刀行石上,或犁耕,或脆响,堪可畅怀!

2012年底,我刻完整套《心经》的印面部分。2013年至2014年,印面又做了几次调整,淘汰的印章几可再组成另一套《心经》,所谓大浪淘沙吧!

2014年12月底,我因病在家休养,甚是无聊,未刻边款的《心经》组印再次进入视野。手术后我感觉手脚乏力,就想做点恢复训练——刻刻边款。刚开始,我刻几字就累得不行,便要休息,一整天也刻不了二三面款。等到休息好了,有点力气了,我就接着干,渐渐地,力气有了增强,越刻越有信心……《心经》组印的边款,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刻成的。不知不觉中,二十余日我完成了五十三方印章的款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忘了病痛,乐在其中!有同道笑言,边款似乎更有看头,我倒没有“买椟还珠”之憾,而是更加用心地将边款拓制出来,一并付印。我想和这些有着特殊意义的边款,一同分享本书面世的快乐和喜悦。

丙申仲春于步涧楼

觀自在菩薩 無受想行識 照見五蘊皆空

舍利子 色不异空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無所得故

亦復如是 空即是色 度一切苦厄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猜你喜欢
边款篆刻创作
闲话图形边款
秦宏刚
《一墙之隔》创作谈
篆刻
房 钢
刘 松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